一种基于MEMS的单晶硅纳米线制造技术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MEMS工艺的硅纳米线制造技术。围绕该纳米线的加工、表征与应用,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SOI圆片的硅纳机械加工工艺,研究并确定了单项工艺的具体参数与工艺集成的方法;此后,利用该方法成功的实现了单晶硅纳米线的制备,并对样品进行了显微电子学表征与电学特性分析;最后,基于此纳米线,提出了一种双端固支结构的NEMS谐振器,并对其机械电子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介绍的基于MEMS的硅纳米线制造技术,以及利用此技术制备的单晶硅纳米线与NEMS谐振器,具有以下优点:
1.采取巧妙的结构设计和准确的工艺控制,避免了传统纳米制造技术中采用的电子束直写等高精度光刻工艺,大大的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通过采用SOI材料,充分利用了MEMS技术中平面工艺批量制作的优势,工艺流程简单易控、工艺成品率较高、与VLSI工艺兼容、易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3.所制作的硅纳米线尺度参数可控、规格统一、易于实现阵列化。目前采用本技术实现的单晶硅纳米线结构参数为:长度L为10~(μm)~100~(μm),直径W为~50~(nm);
4.基于此单晶硅纳米线设计的NEMS谐振器具有结构尺寸微小可控(L=~10~(μm),W=~50~(nm))、超低功耗(P_(min)在PW量级)、较高谐振频率(f_0=141.2MHz)以及较高品质因数(Q=1669.74)等特点。
本文提出的基于MEMS的硅纳米线制造技术,有望进一步拓展到纳米电子学器件、纳米光学器件、纳米机械电子生物传感等的设计、加工与制造领域;而本文提出的NEMS谐振器将来则有望运用于超小型超低功耗微波通信器件领域。
|
|
|
|
1 |
裴立宅,唐元洪;硅纳米线的制备与生长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
2 |
陈扬文,唐元洪,裴立宅;硅纳米线制成的纳米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4年12期 |
3 |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张勇,郭池;硅纳米线纳米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技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0期 |
4 |
邢英杰,奚中和,俞大鹏,杭青岭,严涵斐,冯孙齐,薛增泉;硅纳米线的固-液-固热生长及升温特性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2期 |
5 |
吴天;;日本研制成功硅纳米线定向耦合器[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6年03期 |
6 |
白志刚,张洪洲,丁埃,杭青岭,俞大鹏,冯孙齐;准一维纳米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
7 |
韩潇;;纵向生长硅纳米线技术[J];半导体信息;2010年01期 |
8 |
Alexander E.Braun;;未来CD-SEM校正标准的发展[J];集成电路应用;2006年07期 |
9 |
;上海应物所制出超高灵敏硅纳米线DNA传感器[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5期 |
10 |
;研究揭示掺杂硅纳米线载流子表面偏析现象[J];光机电信息;2010年01期 |
11 |
朱美光;张健;王志亮;马殿飞;;结构为Pt/SiNWs/n-Si/Al肖特基二极管的电子特性(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
12 |
于灵敏,祁立军,范新会,刘建刚,严文;外加电场条件下制备定向排列的硅纳米线[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4期 |
13 |
刘文平;李铁;杨恒;焦继伟;李昕欣;王跃林;;基于MEMS工艺制作的硅纳米线及其电学性质[J];半导体学报;2006年09期 |
14 |
王新;徐敏;李理;吴晓玲;彭奎庆;李述汤;;硅纳米线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2期 |
15 |
郑冬冬;;新纳米晶体管展现强量子限制效应[J];半导体信息;2011年02期 |
16 |
周光文,张泽,俞大鹏;纳米硅线的微观机构及生长机制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
17 |
裴立宅,唐元洪,张勇,郭池,陈扬文;氧化物辅助生长硅纳米线[J];材料工程;2005年06期 |
18 |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张勇,郭池;硅纳米线的合成及表征[J];半导体光电;2005年03期 |
19 |
裴立宅;唐元洪;张勇;郭池;陈扬文;;硅纳米线的电学特性[J];电子器件;2005年04期 |
20 |
裴立宅;;硅纳米线纳米器件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