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_6Ti_2Ta_8O_(30)与M_6Ti_2Nb_8O_(30)陶瓷(M=Ba、Sr、Ca)的介电性能与铁电相变

袁媛  
【摘要】:为探索适合高频和高压应用的介电与铁电陶瓷新材料,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充满型钨青铜三元体系MO-TiO_2-Ta_2O_5(M=Ba,Sr,Ca)和MO-TiO_2-Nb_2O_5(M=Ba,Sr)的组成、晶胞结构和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后者驰豫相变特征。 在BaO-TiO_2-Ta_2O_5(M=Ba,Sr,Ca)三元体系中,Ba_6Ti_2Ta_8O_(30)和Sr_6Ti_2Ta_8O_(30)为四方钨青铜结构,但Ca_6Ti_2Ta_8O_(30)的相组成为立方结构的CaTa_2O_6与少量的CaTiO_3第二相。室温下,Ba_6Ti_2Ta_8O_(30)和Sr_6Ti_2Ta_8O_(30)为顺电相,具有高的介电常数、非常低的介电损耗以及相对较小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然而,名义组成为Ca_6Ti_2Ta_8O_(30)的介电性能与Ba_6Ti_2Ta_8O_(30)和Sr_6Ti_2Ta_8O_(30)陶瓷相差甚远。Ca_6Ti_2Ta_8O_(30)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近零介电常数温度系数以及较低的介电损耗。随着烧结条件的不同,介电常数几乎不变,但介电损耗以及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则较为敏感。BaO-TiO_2-Ta_2O_5(M=Ba,Sr,Ca)钨青铜结构体系介电性能可调整空间很大,适用于高频电容器和温度补偿电容器,是一类很有希望的介电陶瓷。 在MO-TiO_2-Nb_2O_5(M=Ba,Sr)三元体系中,室温下为铁电相的Ba_6Ti_2Nb_8O_(30)和Sr_6Ti_2Nb_8O_(30)陶瓷形成了四方钨青铜单相结构。我们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和介电性能,揭示了其弥散铁电相变的现象及其本质。与钙钛矿ABO_3结构类似,钨青铜结构也是由数个BO_6氧八面体共顶连接而成,并且可以从轴比10~(1/2) c/a偏离1的程度来推测氧八面体的扭转程度。在Ba_6Ti_2Nb_8O_(30)和Sr_6Ti_2Nb_8O_(30)陶瓷中,两者氧八面体的扭转程度相似,故有相似的居里温度(在1MHz时分别为155℃,160℃)。从相变温度附近拉曼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以及修正的居里—外斯定律中,我们可以得出,Ba_6Ti_2Nb_8O_(30)和Sr_6Ti_2Nb_8O_(30)的铁电相变属于位移型相变。由于每个晶胞中含有两种氧八面体,弥散相变的起源很可能是这些氧八面体的无序分布造成的。两种材料在室温下均显示出弱的铁电性,它们的2P_r均为4μC/cm~2。 同时,我们对Ba_6Ti_2Nb_8O_(30)和Sr_6Ti_2Nb_8O_(30)在较小直流偏压下的可调度进行了初步研究,测量了室温及铁电相变温度附近,不同频率下介电常数对外加直流偏置电场(0~2kv/cm)的响应特性。在T_m附近、10kHz以及2.1kV/cm的直流偏置电场下,Ba_6Ti_2Nb_8O_(30)和Sr_6Ti_2Nb_8O_(30)获得最大的介电常数可调度分别为2.84%,0.34%,随外加直流偏压变化很小,故有望作为高压稳定的器件。 综上,本论文研究了MO-TiO_2-Ta_2O_5(M=Ba,Sr,Ca)和MO-TiO_2-Nb_2O_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晓慧,蒋宇扬,赵玉芬,桂治轮,李龙土;磷掺杂钛酸钡陶瓷烧结过程及介电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8年06期
2 杨祖培,屈绍波,高峰,田长生;过量PbO和过量MgO对PMN-PT陶瓷相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0年06期
3 李振荣,李奇,张良莹,姚熹;PMN-BT陶瓷的介电性能和相变温度[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4 周宛棣,郭秀生,于德梅,高乃奎;PP/PA-6聚合物共混物的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Ⅱ)组成及相容性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5 阮圣平,王兢,张力,杨东,宣丽;纳米晶钛酸铅表面态对介电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6 阮圣平,董玮,于涛;表面态对纳米晶BaTiO_3介电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3年06期
7 赵飞,岳振星,张迎春,桂治轮,李龙土;Ba(Zn_(0.5)W_(0.5))O_3掺杂对Ba[(Zn_(0.2)Co_(0.8))_(0.33)Nb_(0.66)]O_3微波介质陶瓷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校平;张其土;刘良嘉;;添加剂对Ba_(6-3x)Sm_(8+2x)Ti_(18)O_(54)微波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J];稀土;2006年01期
9 韩龙;侯宪钦;梁慧;;CaZr_4(PO_4)_6陶瓷力学及介电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06年04期
10 朱文凤;胡长征;王海;吴伯麟;张辉;方亮;;新铌酸盐A_5LaSn_3Nb_7O_(30)(A=Ba,Sr)的结构与介电特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11 董福惠;夏秀峰;贺雅飞;陈培;李华东;;Bi_2O_3含量对电子玻璃电性能及结构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8期
12 姚国光;刘鹏;;V~(5+)取代对Mg_4(SbNb_(1-x)V_x)O_9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5期
13 高健;毛昌辉;唐群;杜军;李宏涛;章林文;;Nb_2O_5含量对Na_2O-PbO-Nb_2O_5-SiO_2玻璃陶瓷体系晶化过程和介电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8年04期
14 王颖;黄金亮;顾永军;李谦;;BaCu(B_2O_5)助烧剂对CaO-Li_2O-Sm_2O_3-TiO_2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8年12期
15 廖家轩;魏雄邦;潘笑风;张佳;傅向军;王洪全;;交替中间热处理BST薄膜介电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5期
16 唐利锋;梁辉;李晓雷;;Li_2O掺杂对CBS/Al_2O_3玻璃陶瓷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9年05期
17 杨秀玲;丁士华;宋天秀;张东;;ZnO掺杂MgTiO_3-CaTiO_3陶瓷的介电性能[J];压电与声光;2009年05期
18 王应;黄金亮;杨留栓;顾永军;李谦;;BaCu(B_2O_5)掺杂对0.4CaTiO_3-0.6(Li_(1/2)Nd_(1/2))TiO_3陶瓷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0年09期
19 赵新;蒲永平;陈小龙;;BaSnO_3掺杂对BaTiO_3-Nb_2O_3-Co_3O_4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姚国光;裴翠锦;马红;田秀劳;;低损耗(Mg_(0.95)Zn_(0.05))_2(Ti_(0.8)Sn_(0.2))O_4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S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元;南策文;杨青林;郭林;;PZT纳米材料低温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吴晓彦;董丽杰;熊传溪;;加工工艺对P(VDF-CTFE)/PA11复合膜介电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周晖;王晓慧;李龙土;桂治轮;;初始钛酸钡粒度对陶瓷电容器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周雪梅;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沈鸽;;La_(0.5)Ca_(0.5)Mn_xTi_(1-x)O_3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蕊;董丽杰;熊传溪;;VM二酸酐的制备及对PA11/PVDF合金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覃承彬;岳振星;桂治轮;李龙土;;(CaNi)TiO_3陶瓷材料的相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祁亚军;肖昕;卢朝靖;朱骏;陈小兵;;Nd改性Bi_4Ti_3O_(12)陶瓷的铁电介电性能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朋飞;杨祖培;刘展晴;;钛酸铜钠钇陶瓷材料介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唐斌;张树人;周晓华;何春中;;ZnO掺杂对BaO-3TiO_2陶瓷烧成温度及介电性能的影响[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耀先;程树军;;新型介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婵;低介电常数微波陶瓷材料的制备、介电性能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石锋;Ba(Zn_(1/3)Nb_(2/3))O_3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李旺;CaCu_3Ti_4O_(12)介电陶瓷的掺杂及其介电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李恩;透波材料介电性能高温宽频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忆秋;SrTiO_3基储能介质陶瓷的结构调控及介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侯如钟;铋层状化合物的结构与铁电、介电性能[D];浙江大学;2005年
7 曹丽凤;Ag(Nb_(1-x)Ta_x)O_3基高频介质材料的合成方法与介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崔斌;铅系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和介电性能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付兴华;掺杂钛酸锶钡薄膜的制备与电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江美娟;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介电与压阻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帅;Sol-gel法Mg掺杂PST薄膜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段滨;脉冲激光沉积制备SrTiO_3薄膜的介电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胡琳;低介、高可调性的钛酸锶钡陶瓷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李在映;BZN陶瓷介电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石鑫;Ba_(0.95)Ca_(0.05)Zr_(0.2)Ti_(0.8)O_3基陶瓷的化学法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秋林;Nb_2O_5-TiO_2和Nb_2O_5-Ta_2O_5体系陶瓷烧结工艺及介电性能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张国伟;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再权;(Ba,La)_5(Ti,Ta)_4O_(15)陶瓷的制备与微波介电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权红英;聚乙烯醇缩丁醛磁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方旺胜;层状Sr-Bi-Ti-O铁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富 邱建林;现代技术陶瓷及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刘军;苯并环丁烯树脂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沈承忠;200L塑料包装桶生产线正式投产[N];中国包装报;2007年
4 ;LLDPE的结构、性能与质量情况[N];期货日报;2007年
5 孟庆宾;齐鲁推出LDPE电力电缆专用树脂[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孟庆宾;LDPE电力电缆专用树脂开发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徐绍宏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氯化聚氯乙烯及氯化聚氯乙烯管道[N];中国建设报;2007年
8 丁翔华 苏循娟 尚桂汝;硅元陶瓷:山东馆高科技代表元素[N];淄博日报;2010年
9 危良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最新发展动态[N];中国建材报;2002年
10 李宏乾;纳米级氮化铝粉体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