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对称催化加氢合成(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

夏涛  
【摘要】:不对称催化反应是目前化学合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对手性化合物的迫切需求,促使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其中非均相不对称催化反应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本文选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重要中间体——(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R-EHPB)为研究对象,在近年来α-酮酯不对称加氢反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EOPB)在 Pt-金鸡纳生物碱体系中的不对称催化加氢合成了R-EHPB。实验工作分为两部分:高压釜间歇操作和滴流床连续操作。 首先确定了反应体系和分析方法。由Pd/C催化L-辛可尼定合成了10,11-二氢辛可尼定(HCd)作为修饰剂,以乙醇为溶剂,EOPB在Pt负载型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不对称加氢。反应产物通过程序升温,在β-环糊精衍生物毛细管色谱柱上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实验在高压釜反应器中进行。采用商品Pt/C(5%)催化剂时讨论了EOPB不对称加氢过程中催化剂被HCd预修饰方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发现催化体系的预吸附和超声处理都使得转化率和光学收率降低;分别考察了HCd浓度、EOPB初始浓度、氢压和反应温度对不对称加氢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C作用下R-EHPB的光学收率均低于15%。 由浸渍法制备了约5%Pt/Al_2O_3催化剂,用于EOPB不对称加氢时光学选择性比Pt/C明显较好。采用Pt/Al_2O_3系统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加氢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宜的HCd浓度(约0.68 mmol.L~(-1))和EOPB初始浓度范围(0.2-0.6mol·L~(-1))对转化率和光学收率均有利;增加氢压能显著增加反应速率,但对光学收率影响不大,操作压力为5.0MPa较佳;温度升高使转化率增加,但对光学选择性不利,兼顾两者温度控制在333-343K为宜。 通过光学选择性规律和反应动力学研究,探讨了EOPB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机理,认为HCd的喹啉环在催化剂Pt表面的平行吸附是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的关键。与丙酮酸乙酯在类似体系中的不对称加氢不同,本研究中反应底物(EOPB)与HCd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根据反应机理和合理的假设推导出了不对称加氢反应速率方程,该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忠华;杨秋红;马敬中;;固体全氟烷基有机超酸的催化应用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7期
2 赵彦超;陈琦;韩宝航;;微孔有机聚合物[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9期
3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年08期
4 蔡少卿;戴启洲;王佳裕;陈建孟;;非均相催化臭氧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谊;李雪亭;王喜章;胡征;;Ru/碳氮纳米笼催化剂的构建及苯乙酮不对称加氢催化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邢林林;曹宏斌;李玉平;;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刘建红;崔杏雨;范彬彬;陈华;李瑞丰;;硅胶固载(1S,2S)-DPEN-Ru(Ⅱ)Cl_2(PPh_3)_2催化苯乙酮不对称加氢[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范磊;易容;俞磊;陈天;郭荣;;铝箔负载的钯——一种新型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郑战江;李悦生;;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及其乙烯聚合行为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小华;郭耘;孙延喜;卢冠忠;郭杨龙;;苯乙酮不对称加氢催化剂的研究[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方春梅;郑学丽;马梦林;郭妤;彭宗海;陈华;李贤均;;2,2’-甲氧基-6,6’-双(二苯基膦)联苯及其R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邓昌晞;杨勇;佘加荣;袁友珠;;基于离子液体的两相不对称氢甲酰化和加氢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程海洋;王洪军;奚春宇;孟祥春;郝剑敏;才淑霞;赵凤玉;;手性二胺修饰的Ru/γ-Al_2O_3催化苯乙酮的多相不对称加氢[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张翠;李艳;边文越;张寅清;刘双喜;;非均相手性加氢催化剂吸附H_2/CO的原位浸反射红外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涛;不对称催化加氢合成(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D];浙江大学;2005年
2 孙志忠;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效能与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康振辉;基于“C-H-O”体系软化学的碳纳米管的合成、剪裁与催化特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熊伟;手性化合物修饰的负载型铑、钌催化剂和钌膦配合物催化丙酮酸乙酯与芳香酮的不对称加氢[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航宁;镍、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6 陈晓旸;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梁志强;分子内多中心反应研究及非均相钯催化剂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8 安礼涛;固体酸碱催化的非均相有机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可心;孔道几何形貌控制合成基于多酸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洋;功能化金属—有机大环的组装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美芳;非均相催化过—硫酸氢盐降解典型抗生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莹;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草酸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岳竹;光合细菌羰基还原酶不对称加氢催化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朝凤;手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对乙酰乙酸甲酯不对称加氢反应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5 李佳;非均相废餐饮油制生物柴油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佘加荣;基于离子液体的两相不对称加氢反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吴伟杰;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古龙酸甲酯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8 钏永明;固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9年
9 武海棠;环保型燃料生物柴油的非均相催化制备[D];长安大学;2007年
10 薄向利;非均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及经济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