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亚甲基芳香桥双核茂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摘要】:茂金属催化剂具有能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立体规整度等突出优点,已成为继zigler-Natta催化剂之后的一类性能优异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但是由于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分子量分布太窄,加工性能较差,因此,人们一方面开展复合催化剂研究,另一方面则重点研究双核或双核以上的多核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双核或者多核茂金属催化剂在同一分子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或者多个金属中心,这些金属中心之间存在电子和化学相互作用,所以有望成为新的性能优异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聚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核茂金属催化剂,双核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所得聚合物的熔点、结晶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都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亚甲基芳香桥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其中6个双亚甲基苯桥同双核茂金属化合物,2个双亚甲基噻吩桥同双核茂金属化合物,2个4,4'-双亚甲基联苯桥同双核茂金属化合物。用元素分析、MS、~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分别以上述10个化合物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实验。详细考察了MAO/Cat、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聚合时间对催化体系聚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每个催化体系都能够很好的催化乙烯聚合,并且聚合条件都对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催化剂Cat.1-Cat.3: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别高达3.776×10~5gPE.mol~(-1).Cat~(-1).hr~(-1),5.626×10~5;4.464×10~5gPE.mol~(-1).Cat~(-1).hr~(-1),6.904×10~5;4128×10~5gPE.mol~(-1).Cat~(-1).hr~(-1),7.018×10~5。
催化剂Cat.4-Cat.6: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别高达4.128×10~5gPE.mol~(-1).Cat~(-1).hr~(-1),3.659×10~5;8.178×10~5gPE.mol~(-1).Cat~(-1).hr~(-1),3.423×10~5;3.636×10~5gPE.mol~(-1).Cat(-1).hr~(-1),4.112×10~5。
催化剂Cat.7和Cat.8:催化活性分别高达4.346×10~5gPE.mol~(-1).Cat~(-1).hr~(-1),2.166×10~5:9.609×10~5gPE.mol~(-1).Cat~(-1).hr~(-1),3.257×10~5。
催化剂Cat.9和Cat.10:催化活性分别高达9.917×10~5gpE.mol~(-1).Cat~(-1).hr~(-1),6.429×10~5:14.154×10~5gPE.mol~(-1).Cat~(-1).hr~(-1),1.203×10~6。
2.在双亚甲基苯桥催化体系中,邻,间,对三种结构的催化剂,对于乙烯聚合其催化活性没有太大差别。
|
|
|
|
1 |
李留忠,达建文,管延彬;乙烯聚合双功能催化剂概述[J];广东化工;1998年02期 |
2 |
秋;高压聚乙烯的新型催化剂[J];化学世界;1964年09期 |
3 |
;用乙烯聚合催化剂制备白色颜料方法[J];涂料工业;1992年03期 |
4 |
陈爱晖,阳永荣,戎顺熙;流化床冷凝模式操作与乙烯聚合过程的研究 Ⅰ露点提高组分的选择及其对聚合体系热物性的影响[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8年04期 |
5 |
计兵,王立,封麟先,钱延龙,黄吉玲;修饰Al_2O_3负载的烯基取代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9年05期 |
6 |
张普玉,柴云,尹艳琴,王立;三氟化硼修饰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乙烯聚合[J];化学研究;2003年03期 |
7 |
梁延刚,金国新;二双齿钛系烯烃聚合催化剂[C_3H_6(N=CH-Ar-O)_2]TiCl_2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09期 |
8 |
卞凤玲;于炜;何侃侃;Seok Kyun Noh;;含亚甲基桥的新型双核锆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乙烯聚合活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9 |
刘丰收;伍青;;支化及超支化聚乙烯[J];石油化工;2006年04期 |
10 |
江洪流;胡扬剑;王海华;;新型双核苊-二亚胺镍催化剂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张瑞;王路海;任合刚;张宁宁;;MgCl_2-BuOH/TiCl_4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9年06期 |
12 |
;以聚乙烯为主体作载体的低压乙烯聚合触媒的初步试验[J];广州化工;1974年01期 |
13 |
海;;一种新型氢键[J];化学通报;1985年03期 |
14 |
方玉堂,祝方明,林尚安;新型单茂钛催化剂的支化聚乙烯研究[J];石油化工;2000年12期 |
15 |
袁幼菱,王立,封麟先,沈健;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年06期 |
16 |
刘佳雯,刘跃;新型Ni(Ⅱ)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17 |
张海英;孙俊全;刘希杰;肖孝辉;林峰;;4,4’-二(亚甲基)联苯桥连双核茂金属钛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1期 |
18 |
郭玉;张学全;董为民;;有机-无机复合载体茂锆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聚合[J];高分子学报;2006年06期 |
19 |
杨月;杨培菊;张翠;吴彪;;乙烯聚合三齿氮配体金属铁钴催化剂的最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9年01期 |
20 |
谢光勇;雷禄;郭宏磊;张翔;;SBA-15负载二氯二茂锆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聚合反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