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研究
【摘要】:工业过程中的时滞现象非常普遍,大时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超调变大,调节时间变长,甚至出现振荡和发散。因此提出简单,有效,实用的大时滞控制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通常对于时滞系统,Smith预估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时滞补偿方法,但其对参数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引起控制效果的急剧变坏。本文应用准多项式稳定理论分析了一阶时滞系统及Smith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在常规Smith预估器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改进的Smith预估器,结果表明该改进的Smith预估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控制器参数的稳定域更大。当对象参数时变时,结合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控制,可以使预估参数及时跟踪对象的变化,能够继续保持系统的稳定和控制效果。
|
|
|
|
1 |
邹丽,杨献勇;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改进SMITH预估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
2 |
何派华;延迟非时变系统史密斯补偿控制算法的实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S2期 |
3 |
王学雷,邵惠鹤;一种新颖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及其在大滞后系统Smith预估控制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2001年S1期 |
4 |
魏毅立,王新春;燃煤锅炉蒸汽压力的模糊控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5 |
王伟,郑耀林;采用改进模糊控制器实现对Smith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
6 |
崔坤林
,张翼飞;时滞系统的经典控制与智能控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4年06期 |
7 |
李丽娟,赵英凯;基于控制规则调整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8 |
李敬华,史耀耀;数控布带缠绕机张力精密控制系统[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10期 |
9 |
马保海,裘丽华,王占林;分布式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时滞预估控制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4年04期 |
10 |
邵克勇;张永华;范欣;刘博;;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纯滞后系统控制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
11 |
傅燕,周琼,杨建刚;改进型Smith预估控制系统的仿真[J];计算机仿真;1998年04期 |
12 |
董红生;;基于继电辨识的大时滞对象的内模控制[J];自动化仪表;2006年11期 |
13 |
张玉艳;韩希昌;迟新利;;预估模糊控制在循环水加药控制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08年08期 |
14 |
何同祥,史向东,刘正华,孙鹏;INFI-90 Smith预估控制功能码及其使用方法[J];电站系统工程;2000年05期 |
15 |
张涛;韩志敏;;一类时滞系统的Fuzzy-PI-Smith控制方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6 |
李利平,王东风;基于自适应Smith预估器的PID自整定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年06期 |
17 |
林瑞全,杨富文,邱公伟;一类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的实现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8 |
崔玉萍;一种基于时滞辨识的模糊Smith控制[J];电光与控制;2005年04期 |
19 |
陈惠英,管秋,王万良;长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Smith预估模糊PI控制器的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20 |
刘国平;;可变纯滞后时变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预估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