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压源型分布式辅助电源的研究

李晗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个变频控制的交流母线分布式结构的辅助电源。 首先通过对现有技术状况的总结,归纳了目前辅助电源的一些拓扑类型,并对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概述引出了分布式结构辅助电源的研究背景。 根据辅助电源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良好的高频隔离的要求,通过对不同拓扑类型的分析比较,选择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作为前级变换器,交流母线和零式全波整流结构作为后级变换器,在母线和后级变换器的连接上采用1∶1的隔离变压器连接。并分析了后级隔离变压器对前级变换电路谐振参数的影响。 本文使用正弦稳态分析的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几个谐振参数和系统直流增益(DC gain)的关系,为谐振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母线的寄生电感分析,给出了扁平线和双绞线寄生电感的近似表达式。对母线类型、长度以及母线具体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一个22路15V,0.3A的样机验证了理论上的分析并对比了不同状态,不同母线参数下的电路波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系统的扩展提出了一些思路,以增强该系统的通用型和灵活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纪锋;;分布式发电的智能并网系统概论[J];电工文摘;2011年01期
2 罗凯明,李兴源;基于多代理技术的不间断电力变电站设计方案[J];电网技术;2004年22期
3 ;2006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2006)征文通知[J];中国电力;2005年10期
4 胡炎申;谢运祥;;三相交错并联Boost DC/DC变换器设计与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5 谢昊;夏冬平;卢继平;;距离保护在具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6年12期
6 连欣乐;吴政球;赵柯宇;肖锋;冷贵峰;;计及短路电流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7 韩肖清;代妍妍;安成万;;分布式电源异步发电机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J];山西电力;2008年03期
8 董军;陈小良;张婧;;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调度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09年05期
9 赵宏伟;毕天姝;叶志峰;卢翔智;张华;;异步机型分布式电源暂态稳定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10 白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研究[J];电工电气;2009年11期
11 崔弘;夏成军;罗宗杰;张尧;;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网系统的影响[J];电气应用;2009年24期
12 刘立杰;吴福保;;微电网技术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农村电气化;2010年06期
13 张俊潇;;含分布式电源的20 kV新型配电网规划[J];陕西电力;2010年05期
14 唐昆明;王富松;罗建;张太勤;;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案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6期
15 赵学会;马进;;配电网孤岛保护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1期
16 周迎;;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0期
17 李静波;黄伟;;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S2期
18 陈浩;;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网损影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19 宋志明;荀堂生;王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20 朱守真,张昊,郑竟宏,杨超,王连贵,王以京;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系统并网运行的探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分布式电源在直流母线方式下功率的自主协调控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李博涛;张伟;卢宜;;新型LED集中式外置电源[A];《节能照明控制与LED技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朴在林;孟晓芳;王珏;石敏慧;;分布式电源在农村电力网中应用的初探[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3)——浙江省电力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张嵩;张保会;尤敏;;基于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相角突变量的方向元件的实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韩洪;孙莹;商莹;;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规划[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吴扣林;陈乾宏;金科;阮新波;;磁集成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在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协调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黄伟;双层规划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于洋;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盛伟;微型电网故障分析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波;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及可靠性与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丁磊;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分层孤岛运行及保护控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马力;CCHP及其所构成微网的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丽;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事故解列与供电恢复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晗;电压源型分布式辅助电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曲芳;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韩磊;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分布式电源规划[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旺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软件实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蔡丽霞;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杭银丽;分布式电源对电网谐波分布的影响及配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婷婷;配电网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郭学凤;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弱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雷珽;分布式电源的并网策略与协调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艳芳;分布式电源并网后配电网调压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2 通讯员 郭清梅 吴丽芳;福建电网发展分布式电源通过评审[N];中国电力报;2008年
3 金振文;智能电表将走入天津小区[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齐鲁证券 尹萃 冯超;输变电和新能源成为“关键词”[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马锦盈 黄琳;努力超越创辉煌 追求卓越谱新篇[N];中国电力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龙智慧;微型电网或将成大电网重要支撑[N];中国能源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于洪海;“可以像炒股一样炒电,且稳赚不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范思立;中国首次提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龙智慧;张建华:智能电网如何“智能”[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浙江 四方;两款DAC纯音频解码器[N];电子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