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上薄膜参比电极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摘要】:微流控芯片检测器的作用是测定被分析样品经微流控芯片系统分离或处理后有关组份的组成及其含量。检测器的总体性能将影响整个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检出限、检测速度、适用范围、体积等指标,是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份。作为微型全分析系统的集成化检测方式,电化学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研究也成为微流控检测领域的一个热点。参比电极是电化学中安培检测、电位检测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关于参比电极的集成研究相对较少,且现有报道中的制作程序相对复杂。本论文提出了用化学镀与电镀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平面化的微参比电极,并对电极的寿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对文献中报道的电化学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讨论了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在第二章中,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中电极的加工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工作电极制作所用的材料、主要加工方法;参比电极的研究现状及制作方法等,同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参比电极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第三章中,对玻璃芯片上参比电极的平面化制作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实验中化学镀和电镀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说明了实验参数的优化过程。
在第四章中,用微参比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检测,说明了酸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对氯离子的响应实验表明,在氯离子浓度恒定的环境中,薄膜电极的电位能够保持恒定;运用该薄膜参比电极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组成安培检测体系和电位检测体系,并将其性能与由标准工作电极进行了比较。
在第五章中,对本文提出的薄膜Ag/AgCl参比电极的加工及其性能进行了总结,并对薄膜参比电极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
|
|
|
1 |
水雯箐,苏佳,黄珍玉,黄懿,杨芃原;微流控芯片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质谱学报;2002年02期 |
2 |
徐春秀;蔡龙飞;;微流控芯片上双重液滴的生成方法[J];江西化工;2011年01期 |
3 |
王钰蓉;陈恒武;;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J];化学进展;2009年01期 |
4 |
秦建华;;微流控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J];色谱;2010年11期 |
5 |
徐章润,王世立,樊晓峰,王福仁,方肇伦;小型可连续进样微流控芯片分析仪的研制[J];分析化学;2003年12期 |
6 |
张维;肖江群;周勇亮;;CO_2激光-化学腐蚀制作金阵列微电极[J];电化学;2006年04期 |
7 |
殷学锋,沈宏,方肇伦;制造玻璃微流控芯片的简易加工技术[J];分析化学;2003年01期 |
8 |
高健,殷学锋,方肇伦,夏方诠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微流控芯片单细胞进样和溶膜[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9期 |
9 |
周小棉,戴忠鹏,林炳承;通用型激光诱导荧光微流控芯片分析仪的研制与性能考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凌云扬,殷学锋,方肇伦;微流控芯片NDA在线衍生测定单细胞中谷胱甘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
11 |
王立凯,冯喜增;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3期 |
12 |
骆亦奇;;微流控芯片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0年01期 |
13 |
於林芬,盖宏伟,齐红莉,桂远明,马银法,林炳承;微流控芯片上的红细胞电泳淌度研究[J];分析化学;2004年05期 |
14 |
金亚,罗国安;微流控芯片中超微电极的制作及其在芯片-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
15 |
方群,陈宏,蔡增轩;微流控芯片停流液-液萃取技术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
16 |
杨蕊,牟颖,邹明强,吴,金钦汉;微流控芯片用于流式细胞术的基础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17 |
刘春叶,陈杰瑢;毛细管电泳柱及微流控芯片通道涂层的发展[J];色谱;2005年01期 |
18 |
邵华;冯斌;张志虎;李会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
19 |
穆金霞;殷学锋;王彦广;;在微流控芯片上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
20 |
秦建华;刘婷姣;林炳承;;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J];色谱;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