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若干基础应用和理论

殷开梁  
【摘要】:分子动力学是分子模拟中正迅速崛起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系统的热力学、动力及结构等性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研究手段,对其在一些基础及理论研究诸如主客体包结、纳米粒子分子间作用、化学键断裂及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系统性研究,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结果。 对以环糊精为主体、甲基苯酚异构体为客体的主客体包结研究表明,范德华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和溶剂效应对主客体的包结行为、客体的运动、主体及包结物的动态结构等存在重要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加上适当的编程技术可以细微地观察到实验技术所无法看到的许多微观景象特别是动态结构的图像,也可以证实和解释某些实验现象,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解释和佐证。 对以金簇包裹不对称硫醚链形成的纳米粒子为例的分子问作用研究表明,无论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无论金核是晶型、准晶型还是非晶型,纳米粒子都能稳定地存在。模拟得出的解释是,金核是稳定的,因为其具有晶体或类晶体的结构;冠是稳定的,因为链通过采取弯曲构象增加了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能量;能量是允许的,因为金核吸附链后非键能大幅降低;一定条件下受热是稳定的,因温度升高后链采取了更为弯曲的构象以降低系统能量及保持内核的稳定性。而对链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冠中链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个相关组,每个组中苯环通过平行和垂直两种方式相互关联,这种相关性为链间电子的传输提供了可能性。 为能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化学键断裂,创造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对烷烃裂解行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势能函数—RPMD势,并据此开发了一种新的力场—CRACK力场。应用CRACK力场,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正辛烷和正癸烷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RPMD势确实能描述化学键断裂和分子间重组行为。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分析也得到了与实验可以相比较的产物分布结果。多数模拟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说明RPMD势的思路是可行的,尽管在定量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一新的反应势的提出可以给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各种简单反应过程动力学提供一新的手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洋,赵修建,梁开明;CdF_2-BaF_2-LiF系统玻璃的X射线衍射与分子动力学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8年02期
2 罗熙淳,梁迎春,董申;分子动力学在纳米机械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6期
3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4 魏克成,温浩,周涵,徐未,许志宏;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在伪烟炱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1期
5 沈海军,史友进;碰撞C_(20)-C_(20)富勒烯分子的聚合与分裂[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2期
6 韩大雄,杨频;评估石杉碱甲杂合体衍生物作为AD症药物活性顺序的简单方法[J];化学学报;2005年15期
7 夏明珠;雷武;王风云;;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微观阻垢机理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年02期
8 张远政;倪晓东;范韶蓉;;时间步长对铜平衡熔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胡瀚;陈敏华;陈云飞;;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超晶格薄膜的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10 杨立军;孟庆元;李根;李成祥;果立成;;Si晶体中60°位错与空位缺陷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1 肖继军;黄辉;李金山;张航;朱伟;肖鹤鸣;;HMX晶体和HMX/F_(2311)PBXs力学性能的MD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7期
12 胡冬华;高颖;邵琛;冯乾坤;王蕊;;贯叶连翘有效成分金丝桃素与HIV逆转录酶相互作用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3 杜球;杨晓宁;;粗粒化尺度模拟全氟烷烃的界面张力[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4 徐匡迪,蒋国昌,黄世萍,尤静林;CaO-SiO_2熔渣键合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中国科学E辑;1998年06期
15 肖丹;夏德宏;;晶粒超细化方法在降低材料表面能过程中的作用[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16 肖继军;朱伟;夏露;樊建芬;肖鹤鸣;;聚环氧乙烷、聚四氢呋喃及其共聚醚力学性能的MD模拟[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17 王世燕;张军;卢贵武;;聚合物阻垢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8 贾妍;刘恒;虞烈;;纳米流道内液体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9 赵恒华;蔡光起;;纳米加工分子动力学仿真应用及实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年08期
20 唐现琼;邓旭辉;张平;;聚酰胺66晶体弹性性能的MD模拟[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然;刘彬;;非平衡态分子系统中温度的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亚溥;;纳米尺度表/界面力电耦合的分子动力学/第一原理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正强;张华利;张跃斌;吕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卟啉结构域对Fe-His配位键断裂的主要响应[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徐爽;郭雅芳;;纳米铜薄膜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郑勇刚;;金属纳米线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刘光勇;;有孔纳米单晶铜薄膜拉伸断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魏东山;李奕杰;廖琦;金熹高;;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聚合物相图[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晓军;黄玮;高小铃;;外电场下PDMS化学键解离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计算[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黄光速;王晓安;吴锦荣;郑静;;PIB在Tg以上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晓军;黄玮;罗顺忠;;聚二甲基硅氧烷光解离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开梁;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若干基础应用和理论[D];浙江大学;2006年
2 高雪峰;嘧啶核苷磷酸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水解酶的分子模拟[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冬;二维原子团簇和缺陷团簇的跃迁及扩散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张治国;单晶材料纳米级切削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李之杰;碳团簇沉积类金刚石薄膜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熊大曦;某些热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7 郑采星;液态(943K)Al快速凝固为非晶态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程东;Cu/Ni纳米多层膜微观强化机理及微摩擦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9 陈小燕;纳米通道内流体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叶翔;纳米体系结构相变及物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素华;共阳离子碱金属卤化物熔融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广西大学;2004年
2 胡应杰;硝化甘油结构与性能的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晓;高压下AlH_3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三跃;褐煤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寇云鹏;单晶硅纳米级切削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肖时芳;Fe、Ni、Zr纳米晶体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湖南大学;2004年
7 邱宇;分子动力学结合不同势研究Ir团簇熔化性质[D];新疆大学;2008年
8 岳野;并行耗散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徐征;AIN-Cu和Ar-Kr低温界面热阻的计算机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邸玉贤;纳米金属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一种去氟分子[N];科技日报;2007年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郭万林;纳米科学计算模拟方法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2年
3 李大庆;玻璃上的水是啥样[N];科技日报;2004年
4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 余淑敏;获取淀粉糖新途径:挤压膨化玉米制造淀粉糖[N];中国食品报;2008年
5 通讯员 曾理 记者 冯竞;国内首台超声骨刀投入使用[N];科技日报;2005年
6 新华;碳酸二甲酯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衣晓峰 庄磊;测血清浓度可查辐射损伤[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8 曾理;国内首台超声骨刀在渝投入使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张瑞宇;物理新技术对天然淀粉改性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靖九江;我国抗辐射药物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