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酶基因CMA/B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联研究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一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重要原因,同时糖尿病肾病引发的ESRF也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D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变化及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影响。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DN发生存在个体异质性,有家族聚集性以及在种族间差异大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通过全身及局部的作用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及促细胞生长增殖等机制参与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糜酶(CMA)作为非ACE途径的AngⅡ形成酶,作用比ACE更强,且不被ACE抑制剂阻断。糖尿病肾病时,肾内局部组织CMA及其产生的Ang Ⅱ活性明显增强。由此设想CMA基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CMA基因已被认为是研究各类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侯选基因。CMA基因CMA/B多态性是指位于基因的5'非编码区的-1903G/A位点的碱基替换。Zychma等发现CMA基因CMMB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无关,而在另一个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与其的研究中,Sliwa-Strojek发现两者相关。国内李学哲的研究显示CMA基因CMA/B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高血压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