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和丢失,又很难通过自身组织的再生来修复。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发生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最终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药物、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等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重构的进程,但也只能恢复再灌注,不能修复或逆转已坏死的心肌,更不能促进心肌再生。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虽能取代受损心肌,彻底改善心脏状态,但是因其供体来源困难、手术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临床很难广泛开展。因此,如何增加心肌细胞数目从根本上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仍然是目前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通过干细胞(stem cells)移植的方法来增加心肌细胞数目,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中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可以自体移植而倍受关注,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内和体外均已成功的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大量研究证实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梗死区心肌再生和血管形成,修复受损心肌,改善心脏功能,但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整体心室重构和基质重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
临床上,心肌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自体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较弱,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可能会贻误移植时机,而异体细胞移植可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我们实验主要观察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室重构和基质胶原重构的影响,以及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
|
|
|
|
1 |
苗雅;心力衰竭中的超氧化应激损伤[J];心脏杂志;2002年01期 |
2 |
殷惠军,蒋跃绒,刘颖,王承龙,郭艳;参桂胶囊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上海医药;2005年10期 |
3 |
高金鸾;郭乐凌;;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年06期 |
4 |
邹国辉;刘中勇;张丽;王江;陶宇;;中医对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认识[J];江西中医药;2006年05期 |
5 |
孙绍骞;张志国;赵学忠;;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8期 |
6 |
贾志梅;贾志军;张子新;刘闺男;齐国先;;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不同阶段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7 |
洪志斌;问肃生;张远征;;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
8 |
周洪武;;心肌肌球蛋白重链与心室重构[J];心脏杂志;2010年02期 |
9 |
吴奇志;翁朝航;李敏;;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
10 |
罗京艺;尚毅;夏冰;朱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11 |
曲毓敏;高血压左心室重构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年03期 |
12 |
王晖,黄峻,杨志健,马根山,朱铁兵,王连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3 |
周迎春,陈镜合,朱敏,赵锋利;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则治法探讨[J];新中医;2002年12期 |
14 |
郭建中,高长青;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剂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1期 |
15 |
王文丰,杨庭树,冯斌;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及血浆内分泌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5期 |
16 |
程宇宁;张善纲;吴赛珠;;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心室重建及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17 |
李波平;高治平;胡弼;王乾雷;;肾血管性高血压形成中大鼠心肌TNF-α的表达[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
18 |
周岩芬;马小川;;脑钠肽与心室重构及其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07年03期 |
19 |
武振林;;肌钙蛋白Ⅰ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
20 |
左媛;刘志跃;潘桂兰;焦效兰;瞿红英;;肿瘤坏死因子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J];医学综述;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