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往往继发有终末期的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髋关节功能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发育不良髋部本身解剖结构的异常仍给手术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手术技巧也是多种多样,临床随访和放射学跟踪的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往往带来不同的结果。
研究目标:对本院开展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短中期的随访,来回顾和评估本院在髋功能重建技术上的优缺点。
研究方法:对本院从1995年到2005年期间共104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共123例髋关节进行随访,其中获得临床和放射学均有效的随访共34名患者41例髋,其中女性占29例,男性5例,该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48.2岁,随访时间从4个月到8年不等,平均期限为3.9年。病例中根据Crowe分级进行分组后进行改良的Harris评分,其中Ⅰ级髋13例,Ⅱ级髋17例,Ⅲ级髋4例,Ⅳ级髋7例。所有41例髋臼侧均采用表面微孔的非骨水泥型髋臼,其中21例采用了自体股骨头植骨来增加髋臼的骨量。在股骨侧,25例采用的骨水泥型假体,14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在1例CroweⅢ级和5例CroweⅣ级患者中采用了阶梯式粗隆下截骨技术来避免坐骨神经的并发症,这6例中除了一例采用AML假体,其余5例均采用高组装式S-ROM假体。
|
|
|
|
1 |
严双琴;顾春丽;杜宇青;李晴;汪素美;朱海琴;;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发现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
2 |
刘琦;;髋关节发育不良与扁平髋畸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S2期 |
3 |
严伟洪;刘志伟;李欢;孙晓亮;;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手术的特点[J];江苏医药;2010年22期 |
4 |
王迎松,胡侦明,劳汉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
5 |
张宏波,夏仁云,韦福康,罗燕,彭明惺;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临床筛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8期 |
6 |
杨胜武;李悦;滕红林;叶澄宇;朱雄白;倪向明;;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J];临床骨科杂志;2006年02期 |
7 |
何飞熊;占蓓蕾;叶舟;徐德洪;王巍;方智敏;徐叶青;;髋臼植骨成形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J];浙江医学;2008年01期 |
8 |
宋建新,朱根祥,张广诚,王亚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哈尔滨医药;1985年03期 |
9 |
何海龙;骨盆不对称与一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系的放射学研究[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
10 |
叶春万,张长春,王欣,聂邦寿,马修三;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J];解剖与临床;2003年03期 |
11 |
曹兴海;谢松卿;李志达;程唯嘉;;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16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2 |
刘义,向阳;髋关节镜外科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21期 |
13 |
李强;王筱林;黄开;蒋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
14 |
付爱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5 |
崔玉涛;;走不稳?查查髋关节[J];父母必读;2008年01期 |
16 |
魏瑄;宋树春;邹士平;;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22期 |
17 |
阎晓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3期 |
18 |
李耀锋;尤元璋;郭氧;施建胜;;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12期 |
19 |
刘彤;齐欣;刘建国;;脊髓灰质炎合并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06期 |
20 |
梅彰桢;宋宏;任艳;方姣荣;徐文华;;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