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光集成的光波导材料制备与参数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集成光波导器件作为光通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部件之一,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集成光波导材料是器件的基础,其光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件性能。新型电磁材料—负折射率介质的出现又为集成光波导器件中的突破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负折射率介质是当前光学与材料领域中热门新型人工电磁介质,虽然目前在可见光波段还没有制作出来,但是由于其在光波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兴趣。
本论文以集成光波导材料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集成光波导材料的参数测量方法及制备技术,主要作了如下工作:
1.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的理论基础方面研究了倏逝波和光学隧道效应,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的测量理论依据是平板波导模式理论,波导模式理论方面重点研究了含有正负折射率介质多层平板波导中的转移矩阵法,第一次推导出了适用于正负折射率介质材料的转移矩阵,以此分析了多层平板波导的模式色散特性;模拟理论方面重点研究了传输矩阵法,从严格电磁理论推导出同时适用于正负折射率介质材料的传输矩阵;
2.对于集成光波导材料参数测量方法,着重研究了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给出了一般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的理论误差分析,从测量理论上提出了改进方法,首次建立了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的精确测量模型,用传输矩阵法从理论上进行了模拟论证,进而从实验上论证了改进方法的精确性,并利用改进的棱镜耦合法和泄漏波导法分别对甩胶法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作的薄膜进行了参数测量;
3.对于假定在光频波段制作出来的负折射率介质材料,第一次从理论上研究了测量负折射率介质材料参数的棱镜耦合法,研究了测量原理,给出了测量装置、测量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并且用传输矩阵法从理论上进行了模拟论证:
4.集成光波导材料制备方面重点研究了二氧化硅光波导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
|
|
|
1 |
范崇澄;书评:《光波导理论》[J];通信学报;1985年01期 |
2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6期 |
3 |
康寿万;光波导理论中的伽辽金方法(英文)[J];光子学报;2000年03期 |
4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2期 |
5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5期 |
6 |
方俊鑫,孙弘;光波导的微观量子理论[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4年04期 |
7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2期 |
8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3期 |
9 |
汪业衡;关于研究一般折射率剖面电磁波导的建议[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8年02期 |
10 |
汪业衡;任意形状光波导中导模的数值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6年05期 |
11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6期 |
12 |
魏红振,余金中,张小峰,刘忠立,王启明,史伟,房昌水;估算SOI单模脊形弯曲波导最小弯曲半径的简单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年05期 |
13 |
吴一星;马卡提利理论在通道光波导中的应用[J];应用激光;1997年05期 |
14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6期 |
15 |
巢明,李淑凤,宋昌烈;掺Er~(3+)Al_2O_3平面光波导放大器理论计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6 |
魏红振,余金中,张小峰,韩伟华,刘忠立,王启明,史伟,房昌水;SOI及GeSi/Si脊形光波导的模式与波导几何结构[J];光学学报;2001年05期 |
17 |
蔡鑫伦;黄德修;张新亮;;基于全矢量模式匹配法的三维弯曲波导本征模式计算[J];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
18 |
王子华,高宏源,黄肇明;多层金属包层平面光波导的简单求解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4期 |
19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3期 |
20 |
;光波导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