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光纤由于其巨大带宽和极低的传输损耗而迅速替代铜缆而成为干线网的主要传输介质。而随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的发展,使得光纤链路上可用的波长数目大大增加,并促使WDM层的形成。如何利用WDM层的巨大带宽来实现灵活的组网,是网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波长路由光网络(WRON)以其强大的可管理性、灵活性、透明性成为最主要的WDM层组网技术之一。它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RWA)是其核心问题;在其上实现故障管理,为用户提供有服务质量(QoS)保障的服务是当前对它的一个要求。
本文主要围绕波长路由光网络展开,对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故障管理问题、相关图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
1.研究了环形拓扑结构的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RWA问题;
2.研究了星形拓扑结构的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静态RWA问题;
3.对动态星形拓扑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4.对于考虑采用了保护机制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
5.研究了网络中的K-shortest寻径问题;
6.研究了网络中的多约束QoS寻径问题。
未来光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是IP over DWDM。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波长路由光网络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孙卫强,李津生,洪佩琳,袁巍;CLEP——一种新的全光网络光路建立协议[J];电子学报;2004年02期 |
2 |
肖纯贤;张立民;;基于NS-2的WDM波长路由算法的仿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3 |
夏俊,喻敬海,吴志坚;全光网络迂回路由的算法及性能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Z1期 |
4 |
石萍;杨波;陈贞翔;;不同服务类型的队列管理及性能比较[J];计算机工程;2008年23期 |
5 |
夏俊,喻敬海,吴志坚;波分复用全光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00年08期 |
6 |
沈明玉;罗维思;;一种提高WiMax mesh网络吞吐量的方案[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
7 |
梁潘;;基于NS2的网络仿真技术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8 |
;OFS实验室宣布在构筑全光网络的先进理念方面的研究进展[J];电信技术;2002年07期 |
9 |
徐济仁;牛纪海;陈家松;;全光网技术及其应用[J];电视工程;2002年02期 |
10 |
周娅,黄桂敏;网络仿真若干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3期 |
11 |
马楠;王莹;张平;崔春风;黄宇红;;基于OPNET的移动WiMAX网络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年12期 |
12 |
徐玲艳;王汝言;吴大鹏;;WDM网络中的一种基于BFP-Tree方法的负载平衡路由机制[J];光通信研究;2009年06期 |
13 |
刘雪菲;上海全光网络科技闪亮登场2002′CCBN广电展[J];有线电视技术;2002年07期 |
14 |
汪华斌;;基于NS2的网络仿真机制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5 |
;通信技术课堂——全光网络[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02期 |
16 |
张佰成;美国全光网络现状[J];信息系统工程;1998年05期 |
17 |
谢艳丁,马明,陈建松;全光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安全管理[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张桂卿;全光网的展望[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22期 |
19 |
程世盛;;利用OCDMA和WDM技术构建全光网络[J];光子技术;2006年04期 |
20 |
王芳;华伟;宋晓宁;;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SNEP的分析与仿真实现[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