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总量及其自动原位分析的研究
【摘要】: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微生物的研究关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难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检测要求,而ATP生物发光法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在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生命科学、医药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自动原位检测技术的研究更是国内外的首创,可以解决长期连续监测和极端环境下无法进行人工检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ATP生物发光法的基本原理切入,系统分析了反应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离子和盐度、pH值、游离态ATP、温度以及荧光素酶活性,得到最佳的pH值范围为7.7~8.0,温度为25℃左右。同时分析了其他几种影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去除干扰。掌握并优化ATP生物发光法,将其应用于实际水体微生物量的测量,按照淡水和海水两种情况,分别测量了西湖和海洋的水体微生物量,得到西湖水体微生物的水平分布情况和海洋水体微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还对赤潮的预警做了可行性研究,认为ATP生物发光法结合自动原位监测仪,可以实现赤潮的预警。最后,作为ATP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量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一套可行的自动原位监测仪的设计方案。
|
|
|
|
1 |
刘峻,丁家宜,张婷;人参毛状根及愈伤组织中ATP动态变化的生物发光法测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年02期 |
2 |
伍季;王燕;章建军;章银良;;ATP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啤酒中的菌落总数[J];河南科学;2006年01期 |
3 |
王宪,李文权,陈清花;养殖池底泥中好氧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可降解性研究[J];台湾海峡;1998年04期 |
4 |
胡森,盛志勇;肠缺血再灌注时肠内给予不同营养物对肠粘膜ATP含量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3期 |
5 |
陆从德,傅汝霖;ATP系统位置回路搜索扫描控制算法设计[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年04期 |
6 |
李桂春,刘双全,刘晓瑞;脑室内注入TRH对大鼠肝脏ATP代谢影响的核磁共振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
7 |
温和瑞;稀土离子对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和ATP分解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S4期 |
8 |
郭晓玲;“Na~+、K~+—ATP酶”在糖酵解中的作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
9 |
蔡莹;试从细胞分子水平谈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中的若干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0 |
张一红,赵志奇;克隆的P2受体亚型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1年04期 |
11 |
阳小成,王伯初;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03年05期 |
12 |
杨晓林;生物发光及化学发光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进展[J];生物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13 |
王冬,曲音波,高培基;腺苷三磷酸和环腺苷单磷酸对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调节[J];微生物学报;1996年01期 |
14 |
刘文臣,王荣,吉鹏;东海颗粒有机碳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7年01期 |
15 |
柳君泽,高文祥,罗德成,蔡明春;缺氧大鼠脑线粒体的能量合成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6 |
钱红亮,曾洋,叶江,张惠展;大肠杆菌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缺失[J];微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
17 |
陈曦,陈兰英,杜建生;ATP稳定肌浆网膜蛋白色氨酸相关构象的机理的探讨[J];生物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8 |
王宪,李文权,郑爱榕,蔡阿根,陈清花;九龙江口ATP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台湾海峡;1997年02期 |
19 |
李卫芳,王忠,韩鹰,顾蕴洁;小麦Rubisco活化酶的纯化及其活性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8期 |
20 |
邓卫平;任兆瑞;;线粒体与卵母细胞发育[J];遗传;200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