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二甲酯参与的绿色催化反应研究
【摘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个绿色新化学品,可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及卤代甲烷等剧毒或致癌物用作甲基化和羰基化试剂,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本论文中研究了一些碳酸二甲酯参与的绿色催化反应。
在芳胺和DMC的N,N-二甲基化反应中,首次使用了二苯基三氟甲基磺酸铵(DPAT)作为催化剂。使用苯胺为反应底物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胺的转化率可达到99.9%,产物N,N-二甲基苯胺的收率为99.5%。通过研究不同芳胺与DMC反应,发现苯环上取代基团的存在会影响芳胺的反应活性。该类反应中,DPAT通过和氨基形成四中心过渡态而活化芳胺,经两次BAL2取代进行甲基化。
探索了一级芳胺和DMC一步合成N-甲基-N-芳基氨基甲酸甲酯(MNMNAC)的反应,发现K_2CO_3/Bu_4NBr对该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用苯胺为反应底物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胺的转化率可达到99.7%,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收率为83.2%。苯环上有钝化基团的一级芳胺反应活性比较好,获得N-甲基-N-芳基氨基甲酸甲酯的产率较高,反应时间也较短;而苯环上活化基团的存在,则会降低一级芳胺的反应活性。经过初步研究发现在合成MNMNAC的反应过程中,一级芳胺先发生N-甲氧羰基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N-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再发生N-甲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在DMC与碳酸二乙酯(DEC)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EMC)的反应中,有机锡、有机钛等化合物作为均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Bu_2SnO的催化性能最好。固体碱等非均相催化剂在液相或气相酯交换合成EMC时也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中MgO的催化性能最好。研究表明,DMC与DEC的酯交换反应是在中等强度的碱中心催化下进行的。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在DMC与DEC的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机理不同,均相催化剂催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个四原子中心的过渡态;而非均相催化剂催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的阴离子中间体。在文献报导范围内,首次在常压设备中,用DMC作为甲基化试剂,用氯化1-正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作催化剂,高选择性、高收率地使酚羟基甲基化。使用苯酚作反应底物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99.8%,产物苯甲醚的收率高达99.8%。苯环上有供电子基团的酚类化合物反应活性比较好,而钝化基团的存在,则会降低酚羟基的反应活性。同时,羟基邻位取代基的存在所产生的位阻效应会降低其反应活性。
|
|
|
|
1 |
藤田诚;桧山为次郎;裕民;;三氟甲基拟除虫菊酯的新合成法——CF_3CCl_2ZnCl的开发与应用[J];有机氟工业;1987年04期 |
2 |
;有机化工[J];化工科技市场;2002年09期 |
3 |
陈万之;;含氟烃类化合物的羰基化反应[J];有机氟工业;1990年05期 |
4 |
江镇海;;天津大学开发出对溴三氟甲苯及对三氟甲基苯酚生产工艺[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2期 |
5 |
邱贵生;杨芝;;对三氟甲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J];化工时刊;2011年06期 |
6 |
;对溴三氟甲苯及对三氟甲基苯酚生产技术[J];农化新世纪;2008年08期 |
7 |
来虎钦,穆金霞,曾庆斌,李万梅;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的合成工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8 |
李冬梅;;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新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年05期 |
9 |
黎心懿;张华山;;对三氟甲基偶氮氯瞵与钍显色反应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9年03期 |
10 |
陈邦银;王奕;丁惟培;;非甾类抗炎剂3-氨基-1-(间-三氟甲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J];科技通报;1990年05期 |
11 |
崔天放,牛胜军;2,4-二磺酰胺-5-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及分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2 |
田志高;刘安昌;张良;李高峰;夏强;;3-三氟甲基-5,6,7,8-四氢-1,2,4-三唑[4,3-α]吡嗪盐酸盐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11期 |
13 |
陈冠凡,林原斌;4-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方法[J];农药;2003年05期 |
14 |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多元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Ⅲ、工业生产装置上的应用试验[J];合成橡胶工业;1978年01期 |
15 |
袁景辉;;几种常用催化剂无机物载体的表面固体酸量及其分布[J];无机盐工业;1983年02期 |
16 |
翟润生,辛勤,李力,郭燮贤;利用CO作为分子探针考察Ni-Al_2O_3间的相互作用[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
17 |
唐涌濂;揭嵘;李炎;陈正来;周庆云;;合成食用丁、戊、己、庚酸乙酯香料新工艺[J];香料香精化妆品;1984年03期 |
18 |
刘国海;徐振刚;赵金成;钱笑公;李耀民;高铭;杨正太;;提高小氮肥造气能力的有效途径[J];煤炭科学技术;1986年02期 |
19 |
黎耀忠;金黎;朱曙光;赵华明;;介绍一个简易的光解水制氢示范实验[J];化学通报;1986年04期 |
20 |
凌仰之,徐艳娜,李安良,刘维勤;α-卤代-间-三氟甲基桂皮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惊活性的探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