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交联聚丙烯酰胺体系性能分析及其深度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大庆油田实际的地质、油层流体性质特征,研究了HPAM/AlCit胶态分散凝胶体系。在10:1~40:1的聚铝比条件下该体系均能成胶,且具有一定的延迟交联作用,可通过调整聚铝比调整延迟交联时间。从聚合物浓度、交联比、HCO_3~-离子浓度、基液剪切降解程度、电解质浓度和PH值等多方面分析了体系的成胶条件,并采用转变压力法和粘度法评价了凝胶强度。
应用聚丙烯酰胺交联体系的紫外差谱特征吸收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摄影等手段分析CDG体系的形态,提出了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体系第一、第二临界浓度的概念。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低于第一临界浓度时,体系内只有分子内交联;聚合物浓度低于第二临界浓度时,体系为胶态分散凝胶;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二临界浓度时,则体系变为本体凝胶。
CDG体系的剪切稳定性和粘弹性行为与聚合物浓度、配制水矿化度有关。在低盐含量条件下,呈剪切变稀;当盐浓度较高,HPAM浓度较低时,表现为剪切不变稀。CDG体系的交联反应增强了其粘弹性行为。
CDG体系的静态等温吸附明显偏离Langmuir吸附规律。CDG体系中HPAM的吸附量明显高于纯的HPAM体系,约为纯体系的2倍:而AlCit的吸附量显著低于纯的AlCit体系,仅为纯体系的十一分之一。CDG体系进入地层后,其吸附滞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HPAM的吸附滞留是主要的。
CDG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可达10.6~13.9,是相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4~5倍,对地层的堵塞率是相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1.5倍。在平板非均质岩心模拟实验中,CDG调驱可在聚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3.9~9.3个百分点。
在室内研究基础上,应用该CDG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的深度调驱矿场试验。试验区中心井调驱前综合含水达99%,采用6
|
|
|
|
1 |
王佳;廖刚;刘彝;;双组分聚合物复合调剖剂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05期 |
2 |
张向华;;孤东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4期 |
3 |
卢祥国,高振环,闫文华,王克亮,宋合龙;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研究[J];油田化学;1996年04期 |
4 |
吴凤芝,俞建望,韩成林,高振环;PI—8203调剖剂的调剖效果室内岩心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5 |
张志翔;张立娟;;聚合物驱弹性效应对注入压力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6期 |
6 |
倪锡成;;现场聚驱系统机械降解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S1期 |
7 |
赵劲毅;;污水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及机理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8期 |
8 |
顾永强;;孤东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进展[J];石化技术;2008年02期 |
9 |
王丽丹;;高浓度聚合物调剖技术在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0 |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高海红;姚大伟;;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渗流数学模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1 |
;聚合物驱深度调剖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年04期 |
12 |
孟静;邵振波;王志瑶;李颖;;评价低浓度交联聚合物的新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6期 |
13 |
杜郢;易先春;蔡华兵;宋金山;高国生;;延缓交联弱凝胶调剖剂的室内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
14 |
程滢;;耐温抗盐交联体系的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1期 |
15 |
李梅,康志江;深度调剖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3期 |
16 |
李宜强;贾敬锋;;萨南二类油层深度调剖配方筛选[J];特种油气藏;2010年04期 |
17 |
王江;;聚合物驱[J];国外油田工程;1992年06期 |
18 |
李金锁;陈定昌;高崇文;;聚丙烯酰胺在油井堵水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2年04期 |
19 |
于洪成,徐德奎,冯晓敏,徐德会;预胶联溶胀型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12期 |
20 |
付美龙;胡望军;;聚合物驱地层聚合物解吸剂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