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步合成二甲醚催化过程开发及CO_2的H_2助活化与转化研究

费金华  
【摘要】:能源和环境保护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二个重要方面,目前遇到的两个最迫切的问题是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加。罪魁祸首是大量的氟里昂的使用和CO_2,的大量的排放。因而作为理想氟里昂替代品二甲醚的一步合成、工业化过程开发和二氧化碳的活化及转化利用,就成了许多研究工作者广泛重视并具有挑战性研究课题。本论文即是围绕这二个方面来进行的。 以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催化剂及其工业化过程研究作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对二甲醚催化剂的研制、到单管工业试验、直至工业化中试进行了研究,申请了催化剂专利,并首次完成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工业化过程。 1.突破了优良的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催化剂只能有甲醇催化剂和脱水催化剂混合制备或用共沉淀法制备的传统界定,用全新的Cu-Mn为活性组分,配以助催化剂,采用共浸渍法这一简单可靠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整各组分之间的比列和制备工艺条件,获得了n(Cu)/n(Mn)=1:2的Cu-Mn-M/Al_2O_3催化剂。该催化剂在通常的条件下,CO的转化率达到65%,DME的选择性达到70%,并具有好的热稳定性。这对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这一强放热反应过程尤其重要,也是混合法制备的复合型二甲醚催化剂所不能比拟的。该系列催化剂现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98107687A)。 2.根据单管实验成果而确立的年产千吨级二甲醚工业中试装置的建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正;丹麦一公司开拓天然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新技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6年06期
2 葛庆杰,黄友梅,李树本;二甲醚的用途及制备[J];石油化工;1997年08期
3 张骏驰,唐宏青;二甲醚工艺技术现状与建议[J];化工设计;1999年06期
4 梁诚;二甲醚的生产技术与市场需求[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年12期
5 梁诚;二甲醚的生产与发展[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1年04期
6 李仲来;二甲醚生产技术进展综述[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3年03期
7 杨旭,李灿欣;富余焦炉煤气生产二甲醚的技术及经济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4年01期
8 金丽群;;绿色能源二甲醚[J];杭氧科技;2004年02期
9 王晓辉,王继元,曾崇余;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动力学规律[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5年01期
10 李安梅;新型清洁能源二甲醚的生产和应用[J];安徽化工;2005年03期
11 王一兆;;“煤基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工艺技术”通过验收[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5年06期
12 王力平;;二甲醚代油前景广阔[J];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02期
13 ;二甲醚正式作为替代燃料推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年10期
14 ;我国将发布二甲醚燃料国家标准[J];有机硅氟资讯;2007年09期
15 汪家铭;;达州钢铁集团建设甲醇-二甲醚生产装置[J];化肥工业;2007年06期
16 朱德林;王波;;《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出台[J];泸天化科技;2007年04期
17 ;二甲醚增值税的降低将有助于其推广应用[J];煤化工;2008年04期
18 董万森;高纯度二甲醚在安徽建成投产[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7年20期
19 关小山;煤气直接合成二甲醚通过验收[J];现代化工;2000年06期
20 ;煤气直接合成二甲醚装置通过验收[J];煤化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1世纪新能源二甲醚的发展前瞻[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张润坤;曹小安;王伟锋;陶颖;;一种基于催化发光的高选择性的二甲醚传感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正岩;吕华;;清洁能源二甲醚的制造技术与发展战略[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生全;马志义;王贺武;边耀璋;;汽油车用新型二甲醚燃料的开发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高雷;魏飞;刁士刚;周华群;罗国华;;SAPO34分子筛上二甲醚裂解制烯烃反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龙保;;轻型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用超清洁燃料二甲醚时的性能、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付位刚;邵玉艳;杨轶;尹鸽平;;二甲醚在Pt/CNT(碳纳米管)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赵光;房鼎业;刘殿华;;MoO_3/γ-Al_2O_3催化合成聚甲醛二甲醚[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晓东;;丙丁烷与二甲醚比例对OCF发泡及泡沫尺寸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蔡振钦;徐春明;赵锁奇;;二甲醚耦合反应对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反应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金华;一步合成二甲醚催化过程开发及CO_2的H_2助活化与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2 张晓;新型二甲醚共轨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刘迎新;镍基催化剂上间-二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性能及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贾美林;甲烷空气部分氧化/二甲醚合成集成工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史荣会;二烯烃低温选择加氢镍基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侯军兴;二甲醚—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射及发动机燃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晓光;镍基催化剂上氨分解反应与钯膜分离集成制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姬涛;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9 余倩;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二甲醚催化燃烧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建国;等离子体转化甲烷之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小军;电控柴油掺烧二甲醚的实验研究及掺烧比确定[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刘国涛;柴油掺烧二甲醚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邹卫兵;二甲醚重整制氢系统的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忠勇;柴油机燃用二甲醚高压油泵密封润滑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唐丽丽;柴油机掺烧二甲醚掺烧比控制方案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小粉;高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过程的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彦巧;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一步法制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王娜;柴油机燃用二甲醚/非标重柴油的燃烧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征;二甲醚/甲醇双燃料均质压燃发动机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姜涛;气相甲醇法年产一万吨二甲醚流程模拟及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斌;二甲醚规模究竟多大适合国情[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赵和平;二甲醚替代石油需过三关[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其珏;高油价激发二甲醚规模化发展“冲动”[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陈继军;二甲醚:产能扩张渐闻四面楚歌[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戈清平;突破“三重门” 二甲醚亟待国标导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宋莉;二甲醚产业发展加速度[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其珏;甲醇、二甲醚价格连涨近3月[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毛志鹏;群雄竞逐 二甲醚市场风云再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阮晓琴;外资涌入二甲醚 新奥集团获参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支维墉;二甲醚推广起步 产业风险不容忽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