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镜像的“长镜头”

武锦华  
【摘要】:本文以文化反思为切入点,对张艺谋电影以及张艺谋电影的研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本文先从1980年代的文化格局、中国电影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以及第五代整体对前辈电影的背叛等方面对张艺谋的电影进行了观照,探寻其电影出现的文化和思想因素。本文认为,张艺谋电影与大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接着,本文运用误读理论对张艺谋电影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考察。任何文学、艺术文本在传播过程中必定会受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不同解读,由此,在解读过程中误读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多年来,张艺谋电影一直引起非常大的争议,从误读这一角度切入张艺谋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厘清对张艺谋的一些谬误,另一方面,也对张艺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电影的商业化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将商业元素和艺术元素统一起来将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电影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张艺谋对商业电影的尝试到其商业大片的成功,或许透露出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迷人前景。 本文还对张艺谋已经形成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揭示和分析。张艺谋的文化霸权一方面是张艺谋艺术天分的使然,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的整体式微所形成。文化霸权损伤了作为多元发展的艺术生态,由此导致的单调和平庸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这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友循;;张艺谋电影:回望与小结[J];理论与创作;2009年02期
2 赵小鸣;现实之眼:被放大的物象世界——读张艺谋电影[J];文艺争鸣;1993年02期
3 李冰;;《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彩——今日魏敏芝[J];聪明泉(少儿版);2008年07期
4 宗干;“好看”就够了吗?——漫话张艺谋电影[J];电影评介;1993年11期
5 王晓玉;李友平;何平华;廖增湖;;审美的镜头伸向哪里?——华东师大中文系影视专业研究生议评张艺谋[J];中文自学指导;1995年02期
6 陈吉德;郎晓玲;;幽闭的世界——论张艺谋电影的影像空间[J];艺术广角;1999年04期
7 赵慧英;;张艺谋创作趋势谈[J];艺术广角;2001年01期
8 方利平;;完美的追求,不完美的实现[J];电影画刊;2005年06期
9 状态;;《三枪拍案惊奇》:老谋子归来[J];大众电影;2009年24期
10 JAP;;您千万别太端庄[J];今日重庆;2009年12期
11 宋爽;;“后奥运时代”张艺谋电影的新艺术特质——从《三枪拍案惊奇》看张艺谋新电影[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12 萱草;给张艺谋电影泼凉水[J];电影评介;1993年11期
13 陈墨;;青春的戏剧——张艺谋电影论[J];创作评谭;1998年03期
14 何东;卫铁;;从高粱地摇到外婆桥——漫谈张艺谋电影模式的失落[J];文化月刊;2000年05期
15 李卫国;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审美走向[J];中州学刊;2002年04期
16 陈雁程;;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情愫[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
17 孔都;不只是一个神奇传说——《红高粱》赏析[J];当代电影;1988年02期
18 朱影;;超越平衡的力量——张艺谋电影模式浅析[J];电影;2008年06期
19 黄岛主;;李曼比巩俐、章子怡更红?[J];可乐;2006年04期
20 ;张艺谋电影遗产之旅[J];中华遗产;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吴超;;神话俯身 武侠失魂——张艺谋电影创作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盛林;;关于仿拟的文化反思[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张红萍;;商鞅出走的文化反思[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4 李金梅;;张艺谋电影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方法林;张雪山;;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反思与模式探索[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李金梅;;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朱光亚;王涛;;传统园林的生命力及其衍射——兼谈绍兴沈园的文化环境工程[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1年
9 胡继春;;生殖医学技术进展的文化反思[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尚华;;我们为什么不能与狼共舞——兼论《怀念狼》的生态意识[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锦华;镜像的“长镜头”[D];浙江大学;2006年
2 傅明根;大风起兮[D];暨南大学;2006年
3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金梅;文化研究视域中的张艺谋[D];苏州大学;2008年
7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辉;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马潇;世纪之交中国电影趋势[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双;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田华;张艺谋电影的情爱与性爱叙事及其跨文化解读[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凤;张艺谋电影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媛媛;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瑜;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群;张艺谋电影中意境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卓;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呼愁”的文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争气;印象·中国[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庆;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兴华;回归旧路抑或继续求索—由张艺谋电影文本改编之路浅析第五代电影创作之走向[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建国;张艺谋电影纠纷案显现非遗法律盲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铁柱;张艺谋电影纠纷案,现非遗保护“真空”[N];检察日报;2011年
3 周山荣;仁怀:千年古邑的文化反思[N];遵义日报;2010年
4 何西来;为了进取的文化反思[N];学习时报;2001年
5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周志强;导演们为何偏执于“清纯”[N];东方早报;2010年
6 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偌大中国,再多“印象”也不为过?[N];南方周末;2011年
7 刘春;张艺谋与贾樟柯:双狮之争[N];北京日报;2007年
8 乔焕江;类型文学热亟须文化反思[N];人民日报;2010年
9 曲格平;生态危机引发文化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韦遨宇;春节走向国际的文化反思[N];解放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