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吸附法提高六氟丙烯(HFP)质量的研究

江向阳  
【摘要】: 六氟丙烯是有机氟工业的基础原料,是多种含氟共聚物主要的共聚单体,同时也是多种含氟化合物的中间体,在有机氟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四氟乙烯(TFE),其产量仅次于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VDF)。采用四氟乙烯和八氟环丁烷共裂解生产六氟丙烯工艺路线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六氟丙烯性质接近的C_4F_6、C_3HF_5、C_3H_2F_4等有机杂质。六氟丙烯产品中含有的C_4F_6、C_3HF_5、C_3H_2F_4等有机杂质,即使是极微量的,也会对聚合反应和聚合物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及聚合物的耐热性能、耐候性能、耐腐蚀性能及介电性能等等,因此为得到高质量的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共聚树脂(F-46),要求六氟丙烯的质量是相当高的,一般要求六氟丙烯质量99.99%以上,杂质C_4F_6和C_3HF_5、C_3H_2F_4各在10 ppm以下。 本文在分析了相关六氟丙烯质量提纯的技术方法及有关吸附和吸附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重点研究通过吸附法提高六氟丙烯质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常用的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吸附剂对六氟丙烯产品及产品中含有的杂质吸附性能差异,开展了固定床吸附柱筛选吸附剂的实验工作,筛选出对产品中含氢的氟烷烃或氟烯烃均有良好吸附效果的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其次通过对活性氧化铝吸附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用经精馏优化后的一级品六氟丙烯为原料(仅含W_3和W_5),按50~100 ml/min流量(吸附柱的尺寸为φ32/59*3*600 mm、吸附剂量为200 g)进料,控制吸附温度在40~60℃的范围、吸附压力不超过0.3 MPa(表压),从吸附柱出口连续得到了含量99.997%以上的高品质六氟丙烯产品;最后,参照本试验确定的吸附工艺条件和根据本试验过程显现的一些现象(如实验所用的含氟化合物的吸附热大、吸附过程不稳定等)和吸附理论指导,在φ400/500×5×4782 mm工业装置上利用吸附法精制出了小批量的高品质聚合级六氟丙烯(HFP含量99.997%以上),装置的处理能力为20~25 kg/h。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钮庭树;粗聚醚多元醇精制工艺的研究[J];聚氨酯工业;2003年03期
2 杨柳;马卫华;许健;戚莉;钟秦;;DMC基聚醚多元醇的精制[J];功能材料;2011年S4期
3 王洪新,汤坚,吴晓燕,袁身淑;葡萄籽中抗氧化剂的精制及抗氧活性的测定[J];中国油脂;1990年04期
4 曹万新,陈燕;吸附树脂法提取精制油茶皂甙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油脂;1993年04期
5 王振奎,边钢月;石油含固体颗粒流程控制新途径[J];润滑油;1994年02期
6 陈兴来;加氢裂化柴油制取45号变压器油[J];润滑油;1995年04期
7 兰海苍,赵炜;金属锂的精制[J];新疆有色金属;1996年01期
8 洪金明;乳化法分离精制对二氯苯的研究[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8年04期
9 谢文磊,冯光炷;磷脂的精制、改性及其应用[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赵秦生,王成刚,王大辉,彭济时;化学二氧化锰制备中氯酸钠氧化热力学分析[J];中国锰业;1998年01期
11 江燕,张力跃,杨高潮;沉淀剂YNB99-1在肝素钠精制中的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年05期
12 李卫,邵友元,黄光斗,胡立新;卵磷脂的精制及TG-DTAD-TG热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3期
13 范雷云,任春梅,刘佑全;从胡萝卜中提取β-胡萝卜素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01期
14 赵斌,张文;茶皂甙提取及精制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5 尚亚卓,白文玉,曹祖宾,赵德智,龚望欣;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6 王水晶,王洪福;从野生植物三颗针中提取黄连素[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17 栾寿亭,付崇禄;精制壳聚糖的生产及测定方法的研究[J];皮革化工;2001年03期
18 秦赟,史国强,杨双春,张道安,王新元;柴油非加氢精制技术在我厂的工业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2期
19 王彦;周淑敏;王淑清;宁宗超;邢艳萍;;透明质酸酶提取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2年01期
20 卫延安,蔡春,吕春绪;表面活性剂在硝基萘精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孝芹;;高氟饮用水脱氟技术[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2 王清萍;金晓英;陈祖亮;;甘蔗渣对Pb~(2+)和Cu~(2+)的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徐世昌;范振鲁;王纪孝;;精制对苯二甲酸新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昌建;王亘;刘咏;;泡光恶臭工艺废气治理浅析[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王林学;李春虎;冯丽娟;于英民;;改性活性半焦汽油选择性脱硫剂的制备及活性评价[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邵仕萍;奚星林;邹志飞;李宪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食品中的坚牢绿[A];“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试刊论文集[C];2008年
7 李海芳;王艳杰;;淀粉复合材料去除水中镍离子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赵丽宁;黄翔;狄育慧;;负载纳米TiO_2的ACF滤料净化空气的性能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曹东辉;孔祥强;杨前明;;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与进展[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孟林;林香凤;黄智;何星存;;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光祥;人工神经网络辅助设计六氟丙烯氢氟化催化剂[D];浙江大学;1999年
2 徐仲伟;甜菊糖甙的提取精制新工艺及酶法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金花;生物质直接脱氧液化产物生物石油的分析与精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4 张宇昊;花生短肽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李进;黑果枸杞色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志恒;油田轻烃分馏与精制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张家松;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刘聪敏;吸附法浓缩煤层气甲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胡永华;2-氢七氟丙烷熄灭聚合物火焰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杨光;脂肪酶固定化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向阳;吸附法提高六氟丙烯(HFP)质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任永平;吸附法分离提纯沼气技术研究及装置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丁阳;六氟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何天明;盐湖卤水吸附法提硼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鲁丹;三氟氯乙烯和六氟丙烯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运秋;电容吸附法海水脱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常永鑑;吸附法脱除甲缩醛中微量水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谷会桃;吸附法脱除氮气中低浓度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海波;吸附法分离天然气中的轻烃[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乔五忠;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杰;吸附法治理有机废气[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胡爱民 张华;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张华 陈铁;我国首套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新标准通过审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通讯员 张华;中国首台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武汉研制成功[N];湖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付浩;盐湖集团万吨级碳酸锂项目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本报驻基辅记者 何永晋;小蘑菇派上了大用场[N];科技日报;2003年
7 付浩;吸附法卤水提锂工业试验获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通讯员 邹晓明 记者 宗建华;协力精制“科技大餐”[N];中国石化报;2001年
9 记者 陈羚 通讯员 仲发贵 倪元春;梅兰通过国际禁化武组织核查[N];泰州日报;2010年
10 星子;吸附法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