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芳樟醇通过激活GADD45α/JNK信号通路选择性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张婷  
【摘要】: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仍未阐明。而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化疗仍然是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化疗能使大部分初发白血病患者在短期内获得完全缓解,但是很多患者最终因化疗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被迫中断治疗或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导致复发。因此,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抗白血病药物仍然是当今白血病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在筛选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时,发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芳樟醇(Linalool)能明显抑制多种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而对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为此我们用MTT技术、流式细胞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分析技术以及Western blot、RT-PCR等手段和方法探讨了芳樟醇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系及相应正常造血细胞中的影响情况,及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 (1)人白血病细胞培养: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9,Molt-4和Jurkat;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Raji;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和U937;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人粒细胞系白血病KG-1: (2)正常人造血细胞培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自健康志愿者。 2.细胞增殖抑制试验:采用MTT法。 3.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术 4.细胞凋亡检测与分析:流式细胞术,PI/Annexin-V标记物检测 5.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分析:采用GEArray Q系列的Human Cancer Pathway FinderⅡGene Array分析白血病细胞经芳樟醇药物处理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 6.RT-PER分析:分析和检测白血病细胞经芳樟醇处理后RNA表达的变化。 7.Western blot分析:分析和检测白血病细胞经芳樟醇处理后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芳樟醇能明显抑制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H9、Jurkat和B细胞白血病细胞系Raji生长,其48小时IC_(50)值分别为7.09μM、5.79μM、11.3μM和6.46μM。芳樟醇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U937、和KG-1细胞生长仅有轻度或者没有抑制作用,其48小时IC_(50)值分别为34.89μM、203.99μM和371.69μM。芳樟醇对人骨髓造血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当药物终浓度为100μM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生长良好,未见有明显生长增殖抑制。 2.芳樟醇能够明显诱导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凋亡,其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 3.芳樟醇处理Molt-4细胞后,能使其G_0/G_1、S期、G_2/M期细胞比例均有明显下降,而处于凋亡期细胞比例则明显增加。 4.芳樟醇处理Molt-4细胞后,能使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芯片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12小时时到达高峰,主要表现为与DNA损伤信号通路相关的一些基因表达上调,P53、P21、P27、P57、GADD45α的表达都有明显上调。 5.芳樟醇处理Molt-4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GADD45α上游调控的P53等的上调以及下游c-jun和JNK的激活和上调,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的过程。 结论 1.芳樟醇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从而选择性抑制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抗白血病化疗药物。 2.芳樟醇是通过GADD45α/c-jun/JNK激酶途径,启动JNK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来启动细胞凋亡过程。 3.芳樟醇能够杀伤处于静止期的白血病细胞,提示其可能对白血病干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刚;秦民坚;张伟;洪俊丽;吴琼;;椿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年03期
2 李培源;卢汝梅;霍丽妮;苏炜;邓超澄;;雾水葛挥发性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8期
3 欧阳少林;罗志华;周小卿;林淑芳;;樟属植物化学型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8期
4 王建刚;;豆蔻天竺葵鲜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5 周贻谋;;健胃理气的芫荽菜[J];家庭医学;2011年05期
6 余正文;杨占南;张习敏;宋庆发;乙引;;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李计龙;刘建华;高玉琼;霍昕;王道平;盛世昌;;石吊兰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1年27期
8 李娜;阮文辉;杨莹莹;叶松华;冯夏珍;;金银花成分分析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
9 黄丽华;王道平;陈训;;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6期
10 黄丽华;李娟;王道平;陈训;;黄褐毛忍冬不同贮藏期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幼英;童启庆;赵芹;渡边修治;Fleishmann.P;;茉莉花芳樟醇β-D吡哺葡萄糖苷酶的分离与纯化[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林翔云;江崇基;林君如;何丽洪;;纯种芳樟及其组培苗叶油的分析报告[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铠;卜泽平;杨爱玲;;若干松节油合成香料的新进展[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林翔云;江崇基;;樟树的综合利用[A];第七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庞式;苗爱清;伍锡岳;;凤凰单丛加工过程中芳香物含量及变化的规律[A];2005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汇编[C];2005年
6 苗爱清;伍锡岳;庞式;赵超艺;;岭头单丛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力;蔡良绥;林智;吕海鹏;谭俊峰;郭丽;钟秋生;;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凌云;张燕忠;叶汉钟;;采摘季节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品质影响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龚自明;王雪萍;高士伟;;湖北地方名优绿茶香气组分的GC-MS分析[A];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薛德钧;周慧;邓新洲;;化学固化人造牙材料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防;樟树精油主成分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2 杨丽梅;在拟南芥—昆虫互作模式系统下综合寄主植物抗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王海翔;超高压处理对鲜榨橙汁香气的影响及异味控制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祯岘;UV-B对茶叶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5 乔宇;柑橘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鉴定及其在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闫锋;水稻介导的害虫互作及相关水稻基因OsRLK突变体获得[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伊丽萦;效阈浓度下中药多成分的生物效应模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高玉琼;十九种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及部分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彭红明;中国兰花挥发及特征花香成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苗进;外源MeSA诱导茶树防御假眼小绿叶蝉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芳樟醇通过激活GADD45α/JNK信号通路选择性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杨海宽;芳樟醇合成橙花叔醇的工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国恩;制备芳樟醇的中间体蒎烷氢过氧化物和蒎烷醇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魏明;植物气味生物工程研究(I):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监测和分析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葛军英;天然冰片和芳樟醇手性诱导羰基的不对称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钟鑫;阔叶薰衣草芳樟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D];海南大学;2012年
7 许琳;蒎烯合成芳樟醇中间体蒎烷、蒎烷氢过氧化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8 赵刚;福建樟树精油生化类型与优良单株选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段博莉;樟树叶片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张谦;芳樟醇合成中选择性氢化反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太祖本报记者 何建江;全球天然樟脑粉芳樟醇价格金溪说了算[N];抚州日报;2008年
2 屈明光 陈扬;玉溪攻克芳樟醇精馏关键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果木;芳樟醇精馏新技术填补空白[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4 李烽;芳樟优良单株选择和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N];陕西科技报;2006年
5 苏群辉 本报记者  戴光元;金溪香料产业实现强势扩张[N];抚州日报;2006年
6 欧阳军;方兴未艾的营养型抗氧化剂维生素E[N];医药经济报;2000年
7 王树标 鄢赣首;金溪香料何以香飘欧美[N];抚州日报;2007年
8 陈卉;春季请栽驱蚊花卉[N];中国特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叶晓雯;企业的生命之源[N];广西日报;2006年
10 ;胡柏藩 见证创新力量[N];人民政协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