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小商品市场交往方式的文化研究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杭州安琪儿小商品市场业主和其它各个相关主体(顾客,其他业主,帮工等)交往方式的案例研究,旨在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询中国小商品市场特定的交往方式。本文选择的研究文本主要是对安琪儿小商品市场各个主体日常对话的录音记录以及根据作者以前所了解的关于小商品市场的背景知识。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涉及Fairclough的话语理论,Jullien的迂回理论,Kluckhon and Strodtbeck(1961)所总结的五个文化价值导向,故事理论,儒家学说等。通过叙述方式,本文展示了小商品市场中的各个主体为避免正面对峙而采取迂回的话语方式进行交往和沟通。各个主体在交往过程中都处于等级关系的特定位置。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种等级关系有利于保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并使得结构中的不同主体处于和谐状态。同时,矛盾和冲突总是伴随着和谐的存在而发生。人与入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在矛盾和冲突解决之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又进入新的和谐状态。和谐和冲突的无限循环构成了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圆。中华文化的过去时间导向,决定了人们回头看的行为习惯。因此,“关系”在小商品市场各种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商品市场的各个主体在进行其行为活动的时候,都习惯于寻求以往已经建立的各种“关系”。小商品市场的交往和沟通其实就是体验,理解独特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