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甲午战争
【摘要】:
阿英先生说:“晚清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其实,民初同样是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根据日本樽本照雄先生编撰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可知,清末民初的小说共约有19155部。调查发现,此时期的19155部小说作品中,描写有甲午战争内容且保存至今的小说作品一共有18部,其中5部已经被阿英先生收录在《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另外部分描写有甲午战争的小说作品4部。所以,笔者发现目前国内保留至今的直接或间接描写甲午战争的清末民初小说作品共有22部。
本论文在对阿英先生的《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收录的甲午战争小说作品补遗的同时,再现了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甲午战争,分析了清末民初中国人眼中的甲午战争,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军队、日本士兵等典型形象,探寻了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小说的描写特点、叙事特征等。
本论文主要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历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然后,对国内甲午战争文学的集大成者阿英先生及其作品进行了总体介绍。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人调查整理,补遗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未曾收录的13部甲午战争小说作品及4部部分描写有甲午战争的小说作品。
第二章主要通过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历史小说作品再现了甲午战争的主要战斗过程。对甲午战争主要战斗过程的再现主要是通过对甲午战争产生重要影响的“东学党之乱”、“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之战”一系列典型战斗或事件来完成的。在再现甲午战争中典型战斗场面的同时还运用相关史料进行了对比取证,增加了对历史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尤其在描写“旅顺之战”、“旅顺大屠杀”时,通过文学的再现和历史的对比,既深刻揭露了晚清政府及其将领的腐朽、无能等丑态,又加深了对侵华日军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认识,从侧面刻画并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人对当时政局的把握和对日本及其军队、士兵的认识。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小说的描写特征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与近代其它小说的对比指出了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小说在描写方法、叙事模式等方面不同于其它小说的地方,并对近代反侵略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简要概括和总结。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所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小说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清末民初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五四”时期文学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