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瓜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田海清  
【摘要】: 水果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处理是农业工程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满足消费者对水果安全的要求,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大意义。西瓜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我国西瓜年总产量在3500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但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甚小,基本属于自产自用,西瓜在外贸出口方面尚存在巨大潜力。影响西瓜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对出口的西瓜没有科学的手段可以保证质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选购西瓜时越来越对其内部品质,如口感、甜度和其它营养成分挑剔。表征西瓜品质的主要指标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甜度有关),另外口感沙脆(与坚实度有关)、内部组织是否疏散、有空洞(与密度有关)也是人们所关心的指标。西瓜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仍是以人工挑选为主,由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非常迫切,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西瓜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阐述了用于西瓜品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技术实现上和经济适用性上存在的局限性。利用密度法进行检测、利用声学和振动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测是西瓜品质无损检测中常见的几种方法,本文综述了这些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这些方法在技术实现上和经济适用性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2.构建了适合西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光源装置和光谱采集系统。根据西瓜内部组织成分分布不均匀、果型大且果皮厚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常见的几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方式,选用漫透射作为西瓜光谱检测方式,并构建了适合西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光源装置和光谱采集系统; 3.研究了果型差异对建模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三种方法消除或减小这一影响因素。针对西瓜果型大且差异显著的特点,研究果型差异对可见/近红外光谱以及建模与预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三种方法消除或减小这一影响因素,分别是分级消除法、体积平均法和基于体积的正则化(或正规化)方法,其中基于体积的正则化(或正规化)方法,更适合在线生产应用,该方法使果型大小差异明显样品的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二阶微分光谱在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的建模与预测结果由原来的校正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6、0.793、0.848提高到r分别为0.789、0.858、0.947,均方根校正标准偏差RMSEC由原来的0.678、0.592、0.515分别降为0.596、0.499、0.313,均方根预测标准偏差RMSEP由原来的0.825、0.764、0.714分别降为0.606、0.686、0.413; 4.研究了果皮对西瓜漫透射光谱与建模结果的影响。针对西瓜果皮较厚的特点,对去皮西瓜与带皮西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发现果皮对光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650-750nm),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段建模并没有有效消除果皮的影响,对比研究去皮西瓜与完整西瓜光谱在650-950nm范围内的建模结果,完整西瓜二阶微分光谱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为0.949,RMSEC为0.292,去皮西瓜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为0.973,RMSEC为0.214,果皮对建模结果的影响并不严重,完整西瓜的建模结果可以满足检测要求; 5.试验研究光照强度对光谱与建模结果的影响。针对西瓜实现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需要较高能量光源的特点,采用不同光照强度(600W,1000W)观察西瓜漫透射光谱的变化,分析光照强度对建模结果的影响,发现在不损伤西瓜表皮的前提下,恰当的增加光照强度,不仅有助于采集到较为平滑的光谱,而且有助于改善建模效果; 6.试验研究光谱采集部位对光谱和建模结果的影响。为了在对西瓜的光谱采集中选择最合适的光谱采集部位,并根据西瓜纵径先发育完毕后,再横向增重发育的特点,分别选择花萼部位、靠近花梗部位和赤道部位作为光谱采集部位对“麒麟”瓜和“早春红玉”瓜进行光谱采集,考察采集部位不同光谱的变化和对建模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部位采集的光谱都可以取得较好的建模结果,并没有明确规律表明,具体在某个采集部位采集到的光谱可以建立更好的预测模型; 7.试验研究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西瓜物理指标的检测。密度和坚实度是西瓜的两个重要物理指标,坚实度与西瓜的口感是否沙脆有关,密度与西瓜内部组织是否有空洞有关,试验研究表明二阶微分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密度的建模与预测结果分别为校正相关系数r为0.910,RMSEC为0.015,RMSEP为0.018,二阶微分光谱正则化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坚实度的建模与预测结果分别为校正相关系数r为0.916,RMSEC为0.308,RMSEP为0.515; 8.对未经乙烯处理和经乙烯处理的西瓜进行了基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的分类试验研究。针对国内常有瓜农采摘远离成熟期的西瓜,采用高浓度乙烯处理,诱导其快速成熟的现象,对未经乙烯处理和经乙烯处理的西瓜进行了基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的分类试验研究,在判别分析中,提出一种简单的透过率之比判别分析法,对未经乙烯处理样品的误判率为32.5%,经乙烯处理样品的误判率为20%;采用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都可以取得理想的判别结果,一阶微分光谱经Norris微分滤波处理后,利用马氏距离判别,判别结果为未经乙烯处理样品校正集误判率1.67%,预测集、经乙烯处理样品校正集、预测集均没有出现误判的情况;二阶微分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没有误判情况发生; 9.研究不同建模方法在西瓜品质指标检测中的建模与预测效果。对比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几种可见/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经典最小二乘法、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对西瓜光谱和品质指标的建模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是最适合的建模方法; 10.构建运动西瓜光谱采集系统,分析运动引起的噪声对光谱的影响,对光谱的平滑消噪方法进行研究。为使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用于西瓜品质的在线检测,改造本实验室自行设计加工的运动西瓜光谱采集系统使之适合运动西瓜的光谱采集,并进行静态及运动西瓜样品光谱采集,通过对比两种状态下西瓜的光谱及建模与预测结果,分析由于运动引起的噪声对光谱的影响,并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Norris微分滤波以及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了光谱的平滑消噪处理,分析这些方法对光谱的平滑消噪效果和建模与预测结果,发现Norris微分滤波更适合本系统采集到的西瓜光谱的平滑消噪处理,改善了光谱的平滑性,提高了建模与预测精度;建立了运动西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密度等品质指标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相关关系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18,均方根校正标准偏差RMSEC分别为0.536、0.016,均方根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1.030、0.021; 11.开展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将本实验室开发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软件与上述运动西瓜光谱采集系统组合组成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无损检测实验台,根据可见/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简单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建模方法,开展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在线无损检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平台已基本具备西瓜在线检测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小平;地膜覆盖栽培西瓜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1987年03期
2 ;西瓜巧施肥[J];新农业;1988年12期
3 倪淑君;;西瓜简易贮藏[J];北方园艺;1990年10期
4 王建升;;一九八九年同州西瓜减产价跌原因浅析[J];陕西气象;1990年01期
5 吴宇芬,郑国璋;西瓜新品种“凤铃”[J];福建农业科技;1993年02期
6 田野;瓜果之王──西瓜[J];学科教育;1995年07期
7 许家伏;永远的梦──记合肥市西瓜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仇恒通[J];乡镇经济;1995年01期
8 ;“庆发八号”西瓜获中国专利金奖[J];北京农业;1996年12期
9 李锡志;华北地区西瓜种植季节之刍议[J];北京农业;1997年10期
10 庞继先;种西瓜妙法[J];农村新技术;1997年03期
11 郑高飞;西瓜新品种——庆发八号[J];中国农村科技;1997年01期
12 向芝秀;西瓜贮藏保鲜技术[J];福建农业;1998年05期
13 张爱民,赵慧兰,宋雄儒;西瓜套种胡萝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年05期
14 汪社宽;明年西瓜如何种?[J];安徽农业;2001年11期
15 冯斌;太谷西瓜贴标识[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年07期
16 李家友,李波;西瓜保鲜三法[J];农村新技术;2001年06期
17 高林旭;小麦、西瓜套种双丰收技术[J];中国西瓜甜瓜;2001年02期
18 张青旺,贺荣甫;西瓜规范化配方施肥[J];河北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19 王玉秀,李永禄,耿人生,牛德贤,曲国敏;西瓜覆草增产增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3期
20 周翠英,张华东;西瓜贮藏与保鲜的关键环节[J];河南科技;200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祥林;勿跃文;张伟;倪丽;茹鲜古丽;;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成玉富;燕超元;张旭东;毛传生;;瓜菜棉大棚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推广应用[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3 许志刚;李斌;胡白石;;我国甜瓜和西瓜上一种新细菌病害的病原及寄主范围测定[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跃;;西瓜甜瓜品种国家级区域试验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马跃;;中国西瓜甜瓜产业经济若干问题分析[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逯泽生;张红;贺洪军;;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曾凡雄;叶晓佑;曾会斌;;关于西瓜嫁接栽培几个技术问题的商榷[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与中国西瓜产业经济走向及对策[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方晓中;金伟;;浅析平湖西瓜冠江南[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桂莲;王庆革;李振铎;;吉林洮南市黑水西瓜高效栽培模式[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清;西瓜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易克;西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3 刘文革;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Citrullus lanatus)的遗传变异和抗逆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志忠;几丁质酶基因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西瓜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5 刘海河;西瓜G17AB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不育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Jamal Nourain Ibrahim;[D];浙江大学;2005年
7 尹涛;西瓜AGPL1启动子果实特异调控机理的研究及在番茄遗传转化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8 段会军;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分化和品种抗性鉴定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王芳;西瓜压缩及蠕变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肖守华;西瓜、甜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反义转化酶基因转入西瓜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张帆;西瓜品质性状及遗传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牛胜鸟;三种西瓜病毒的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4 吕飞玲;基于声学特性的西瓜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石晓云;利用组织培养诱导西瓜四倍体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夏妍;利用生理生化方法及RAPD技术预测西瓜杂种优势[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林燚;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广超;西瓜自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郭军;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张仁兵;用重组自交系构建西瓜分子遗传图谱[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安 张志群 / 本报记者 乔地;新野的西瓜为啥格外甜[N];科技日报;2004年
2 骆大鹏;西瓜治病吃法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陈来保;哪些人不宜吃西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李焕如;西瓜快速催芽法[N];农民日报;2004年
5 陈健翔;诚信是经营之本[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6 葛晓光;哪些人不宜吃西瓜[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7 王云;“大龙”西瓜[N];山西科技报;2002年
8 郭郑蔚;西瓜栽前三注意[N];山西科技报;2002年
9 粱良;西瓜味美巧施肥[N];山西科技报;2002年
10 郭玉林;明年西瓜:追求新卖点[N];山西科技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