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声发动机输出特性研究

肖勇  
【摘要】: 热声发动机是利用热声效应,将热能转化为声能进而实现声功输出的声波发生器。热声发动机以其潜在高效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工质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热声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概述了热声理论,并重点对声压放大器和双路声功输出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声压放大器是一种可显著提高热声发动机输出压力振幅和压比的装置,然而它的主要问题是声功损失过大。本文提出采用较大管径的改进型声压放大器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的方法。改进的单级声压放大器在大幅度提升输出压比的同时,没有明显降低发动机内的压比和破坏发动机内部声场,能使发动机工作在较高的品质状态。采用变负载法测量声功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改进型的单级声压放大器有效地解决了声功损失过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级声压放大器的概念。实验中以氮气为工质、工作压力为2.2MPa时,两级声压放大器将压比从1.177放大到1.619,这是目前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最大压比。采用变负载法的研究表明:只有保证负载的阻抗和两级声压放大器的良好匹配,才能充分发挥两级声压放大器驱动负载的良好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热声发动机的声功输出能力,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本文对本课题组提出的双路声功输出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氮气为工质,工作压力为2.4MPa,在热声发动机环路压比稳定在1.20的情况下,从环路声容和谐振管处同时引出声功,获得了364.25W的最大声功,11.2%的最大声功输出效率以及16.02%的最大声功输出(火用)效率,这比单独从环路引出时分别提高了52.2%,33.3%和22.57%。以He为工质,工作压力为2.2MPa,在热声发动机系统加热温度稳定在660℃的情况下,双路同时引出声功的效率最大为11.14%,这比单独从环路引出的最大效率提高了38.56%。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力勇,罗二仓,梁惊涛,周远;改进的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初步实验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1年02期
2 严伟林,孙大明,邱利民,陈萍,谭永翔;行波热声发动机加热器改进及其驱动脉管制冷机系统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4年05期
3 罗二仓,凌虹,戴巍,张泳;采用锥形谐振管的高压比聚能型热声发动机[J];科学通报;2005年06期
4 孙大明,邱利民,陈国邦,严伟林,陈萍,谭永翔,赵亮;以氦气为工质的行波热声发动机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6期
5 邱利民,张武,孙大明,甘智华,陈国邦,严伟林,欧阳录春,段祎;大型多功能热声发动机的研制及初步实验 第二部分:热声发动机的初步实验[J];低温工程;2003年03期
6 刘旭,陈宇,张晓青;热声发动机的格子气模拟[J];计算物理;2004年06期
7 伍继浩,李青,张晓青,董凯军,郭方中;热声热机系统的测量与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0年04期
8 刘海东,罗二仓,梁惊涛,周远;高效热致声发动机的新方案探索及其热力分析[J];低温工程;1999年04期
9 胡剑英,罗二仓,凌虹,戴巍;热声斯特林发动机的频率计算[J];低温工程;2004年06期
10 罗二仓,胡剑英,戴巍,陈燕燕;一种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声学泵”[J];科学通报;2005年17期
11 孙大明,邱利民,陈国邦,严伟林,陈萍,甘智华,谭永翔,赵亮;外加扰动对热声发动机起振特性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04年06期
12 陈国邦,汤珂,金滔;热声发动机及其驱动脉管制冷机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4年09期
13 胡剑英,罗二仓,戴巍,吴张华;一种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声学变压器”[J];低温工程;2005年05期
14 刘钰;邱利民;王波;吴珂;;多段式回热器的斯特林热声发动机CFD仿真[J];低温与超导;2010年05期
15 李兆慈,徐烈,张存泉,邓东泉,孙恒;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状况[J];深冷技术;2001年01期
16 李晓明,凌虹,戴巍,罗二仓,陈国邦,陈燕燕;谐振管几何形状对热声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J];低温工程;2005年03期
17 孙大明;邱利民;;负载对热声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18 肖勇;邱利民;孙大明;王波;王虎;;热声发动机用声学放大器的改进研究[J];低温工程;2007年03期
19 郑金鹏;邱利民;孙大明;王波;邓夏;李卓裴;;低于氮临界点温度工作的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6年02期
20 孙大明;邱利民;董绍鹏;郭珊芝;赵亮;;燃气和电驱动热声发动机的对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大明;邱利民;严伟林;陈萍;谭永祥;陈国邦;;行波热声发动机驱动的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戴巍;;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前沿及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海东;罗二仓;梁惊涛;周远;;高效热致声发动机的新方案探索及其热力分析[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孙大明;邱利民;谭永翔;;行波热声发动机中的Gedeon直流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艳锋;邱利民;赖碧翚;楼平;;驻波型热声发动机的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惊涛;孙力勇;周远;;行波型热声发动机与脉冲管配合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碧翚;驻波热声发动机振荡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汤珂;热声驱动脉管制冷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大明;行波热声发动机及其驱动的脉管制冷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勇;热声发动机输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李艳锋;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起振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钰;热声发动机的回热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稳;热声发动机特性的多速格子气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武;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研制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杨梅;行波型热声发动机的热力分析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严伟林;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大明;行波热声发动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赵亮;热声发动机多路声功输出模拟及燃气驱动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杨洪广;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