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部分相干光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飞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部分相干光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领域,如自由空间光通讯,激光材料表面热处理、激光扫描、惯性约束核聚变、非线性光学、光学成像等。本文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了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GSM)光束的产生,部分相干GSM光束经过分数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传输变换特性和基于部分相干光的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和符合成像,相干和部分相干空心光束的模型构建和传输特性。 本论文的第一章分别综述了部分相干光的研究背景,分数傅立变换,经典符合衍射和成像及空心光束的发展概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一些基础理论,如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理论,矩阵光学方法和光场的高阶相关理论。 第三章,介绍了一种利用He-Ne激光束照射到旋转的毛玻璃,出射的散射光束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变换,成功产生了光强和横向相干性都是高斯分布的光源—即GSM光束。GSM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大小可以通过相应的光学元件适度的调节。提出了一种测量GSM光源横向相干长度的新方法,并在实验上成功的测量了GSM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 第四章,简要回顾了分数傅里变换的定义和光学实现方法。搭建GSM光束经过分数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的实验测试装置,实验上测量了GSM光束经过分数傅里叶变换在几个不同的分数傅里叶面上的光强分布和横向相干长度的变化以及改变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观察分数傅里叶面上光束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能很好的符合理论计算结果。更进一步,在理论上推导了GSM光束通过有光阑限制的分数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描述分数傅里叶面上光束性质的近似解析式;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对比,两者能很好的符合,说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数傅里叶光学系统能很灵活的控制GSM光束的光强分布和横向相干长度的大小。 第五章,基于光的四阶关联性质,介绍了利用部分相干光实现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光路结构。分析了GSM光束的光斑宽度和横向相干长度对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图样的能见度和品质的影响,在实验上成功观察到了在GSM光束照射下双缝的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图样。提出了分别利用部分相干光和量子纠缠光对物体实现无透镜的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及部分相干光的无透镜符合成像。根据理论提出的结构搭建实验光路系统,测量了GSM光束的无透镜符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和符合成像。 第六章,提出了新型相干和部分相干空心光束的模型,结合数值方法研究分析了新型相干和部分相干空心光束在光学系统中传输的各种特性,如传输因子,光轴上光强演变,横平面上光强分布演变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周正兰;周源;徐华锋;屈军;;特殊关联部分相干光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20年05期
2 刘义东;高春清;李丰;高明伟;;部分相干光的轨道角动量及其谱的分析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4期
3 赵珂;关于倍频的部分相干光理论:Ⅱ.一致性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4 白贵儒,吕洪君,朱冰;部分相干光下的图象相减[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5 刘森森;宋华冬;林伟强;陈旭东;蒲继雄;;非均匀关联径向偏振部分相干光的产生[J];物理学报;2019年07期
6 吕百达,张彬,蔡邦维;部分相干光聚焦场特性的分析[J];激光技术;1996年02期
7 任建迎;孙华燕;赵延仲;张来线;;水平大气传输中部分相干光的光强分布及相干特性[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0年04期
8 赵珂;关于倍频的部分相干光理论: I.定义与描述[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5期
9 张磊;陈子阳;熊梦苏;蒲继雄;;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闪烁指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9期
10 陈冠英,董晨钟;用部分相干光成像理论计算刀口法中的光强分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1 傅子平,王本;部分相干光处理系统在散斑干涉术全场分析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1985年02期
12 黄克涛;吴毅;侯再红;靖旭;于龙昆;崔利果;;不同下垫面水平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与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13 于龙昆;吴毅;侯再红;靖旭;何枫;秦来安;程知;;南海海边整层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与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11期
14 杨振威;;相干长度公式的多种推证[J];物理通报;1995年11期
15 徐鹏;汪建业;邵慧;吴毅;李广;;跟踪移动信标并实时计算斜程路径大气相干长度的差分像运动测量装置[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3期
16 陆茜茜;侯再红;靖旭;贺巧妙;何枫;吴延徽;;白天天空背景对昼夜大气相干长度仪数据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2年08期
17 王燕儒;汪建业;徐鹏;孙刚;;近地面大气相干长度值对比实验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姚旻;林强;;部分相干空间光孤子的传输特性[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阳健;林强;朱诗尧;;用部分相干光来模拟“鬼”干涉和“鬼”成像[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健;张正泉;;新型软X射线透镜光栅光谱议及其成像的部分相干光衍射理论分析[A];1996全国青年激光学术研讨会及中科院光束特性及变换高研研讨班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金伟民;颜才杰;金洪震;王辉;;联合广义分数傅里叶变换相关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颜才杰;金伟民;马利红;张玉佩;;双透镜结构的广义分数傅里叶变换[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陶拓旻;马涵之;陈泉坤;李尔平;;忆阻器类脑芯片阵列建模及其电磁传输特性分析[A];202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21年
7 王红霞;刘长文;赵玮;毛彩荣;;不对称分数傅里叶变换双随机相位编码图像的加密[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明明;张汗灵;;基于离散分数傅里叶变换的SVG数字水印技术[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晓丹;李相强;刘庆想;张健穹;;高低速系统间连接器的传输特性分析[A];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4年
10 徐晓丹;李相强;刘庆想;张健穹;;高低速系统间连接器的传输特性分析[A];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14年
11 詹玉书;汪敏强;;微波调制激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研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12 石鹏;刘春波;韩香娥;卢芳;张博;;基于光纤阵列的部分相干光产生系统[A];国防光电子论坛空间光信息与组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3 宋玉蓉;蒋国平;;具有抗攻击差异和非均匀传输特性的SIR模型[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14 张岩;董碧珍;顾本源;杨国桢;;分数傅里叶变换域中的光束整形[A];第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15 刘耀宗;孟浩;李黎;温激鸿;;基于遗传算法的声子晶体梁振动传输特性优化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6 苏婷;查丽萍;何曼;陈如山;;平面有限大FSS传输特性分析[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7 王关平;靳伍银;;单FHN神经元传输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8 付强;姜会林;王晓曼;刘智;景文博;;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的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部分相干光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孔德龙;部分相干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刘晓萍;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信号采样与重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刘升恒;稀疏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其在探测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袁琳;纠缠分数傅里叶变换及其在光学信息安全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潘留占;部分相干光及其光谱变化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蒲继雄;部分相干光相关诱导的光谱变化与光谱开关[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海燕;基于张量方法研究部分相干光和部分偏振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江光裕;空间孤子产生及其传输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王莉;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和光谱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恩鑫;部分相干光的近轴模拟方法—有效张量法[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张洁;部分相干光大气湍流传输光束参数模拟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3 吴腾飞;部分相干光的相干度调节及其频谱变化[D];苏州大学;2018年
4 吴运梅;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赵旭;光纤阵列部分相干光通信系统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贾璐瑶;西安地区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7 沙洋;差分到达角起伏测量大气相干长度的误差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陈森会;激光光束在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中的光强及光谱特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强;光束通过光阑像散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的传输特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10 孙楠;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LoRa调制与解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1 骆琦;分数傅里叶测量下的相位恢复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2 赵伯豪;基于JTC和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多图加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3 任茂群;球面波照明单透镜实现分数傅里叶变换[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14 樊丽晶;广义瑞利-索末菲衍射与分数傅里叶变换关系探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15 杨玉婷;光束在含光阑的球差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中的传输[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16 徐延亮;部分相干光模式分解和传输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7 孟禹彤;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图像光学加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18 冯红;加权类分数傅里叶变换信号的抗截获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9 林佳琪;稀疏分数傅里叶变换及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0 李勃;基于差分成像法的大气相干长度测试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晶;海量物联刷新光传输特性 阿朗祭出OTN2.0迎合变化[N];中国电子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