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美泰召回中国制造玩具的报道的批判话语分析
【摘要】:
本论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上关于美国最大的玩具公司——美泰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的两篇经济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先提出了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内对所选的语料进行分析,即将新闻报道看成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体进行分析。在文本层面,文章从及物性,语气情态和主位结构等角度对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考察;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对转述引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分析研究了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在社会实践层面,将新闻话语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寻求对文本层面和话语实践层面选择的解释。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美泰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一事的报道基本上都是客观公正的,但是两份报纸对各自所在国的偏向也是难以隐藏的。其原因之一在于新闻报道不可否认地是服务于政府的。其二中美之间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两国强弱有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份报纸如何报道牵涉两国利益的事件。当然,在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各国的文化因素是起了决定作用的。由此可见,素来被认为是中性的经济新闻报道其实也不可避免受新闻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受制于社会文化大背景。
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外语教学和新闻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现在国内英语学习热潮高涨,但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是不够的。在语言课堂内,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教学,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批评阅读意识,懂得话语是如何塑造读者的观点的。另外,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正在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并使中国融入世界。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重任在肩。他们必须提高文化意识,深刻地了解各国的文化价值差异,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中国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拓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范围。前人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政治、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新闻报道的研究,而对看似中性的经济新闻很少问津。本论文很好地说明了经济新闻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其次,本研究证明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在对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最后,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高读者对新闻话语的批评阅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