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性脑膜炎2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3~2007年期间经病原学确诊的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者13例,占56.5%。首诊误诊18例,占78.2%。14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占60.8%,10例隐球菌培养阳性,占43.4%。单纯接受两性霉素B(AmB)或合用氟胞嘧啶(5-FC)治疗者3例;前期应用AmB或合用FCZ,后期予FCZ维持治疗者15例;因不能耐受AmB而单用FCZ或合用5-FC治疗者5例,鞘内注射AmB者13例。治愈4例,好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8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是引发隐脑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尽早明确诊断,联合AmB与5-FC抗真菌治疗并辅以鞘内注射,积极控制颅内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
|
|
1 |
侯元凯,王中卯,栾文霞,龚明钢;隐球菌性脑膜炎长期误诊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1年04期 |
2 |
黄春合;隐球菌性脑膜炎40例误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3 |
吴成翰,王华燕,杨渤生,陆曦,王谨敏,林菊珊,王金华;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2期 |
4 |
黄春合;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5 |
方润权
,蓝瑞琼;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附病理报告)[J];右江医学;2002年02期 |
6 |
田英,王卫,罗小英,许学杰;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21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2期 |
7 |
黄兴国,庄桂龙,詹雨林;隐球菌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8 |
张广智,刘红丽;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的诊治教训[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9 |
李志宏;隐球菌性脑膜炎四例报告[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10 |
朱敬山,陈从发;隐球菌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10期 |
11 |
郑昆文,武绍远,闻艳,葛丽,马莎;隐球菌性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1期 |
12 |
党雁华;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
13 |
贺兴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误诊体会[J];贵州医药;2005年05期 |
14 |
张威;;隐球菌性脑膜炎被长期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15 |
童裕维;唐小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S2期 |
16 |
李超贤;赵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陕西中医;2009年11期 |
17 |
黄中坚;李育英;;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13期 |
18 |
朱艳霞;何俊瑛;卜晖;洪坤;刘士甫;;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
19 |
廖远高;杨期明;全宏娟;;1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年04期 |
20 |
王笑中;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比较[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