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宋晓露  
【摘要】: 研究背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移植成功率不断提高的同时,肺部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40%-60%。间质性肺炎(incerscicial pneumonia,IP)以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临床表现可以为干咳、活动性呼吸困难、心悸、发热等,早期X-ray胸片可以示正常,但血气分析(PO_2)常下降,尤其活动后下降更明显,典型X-ray胸片示双侧或单侧散在边界不清的浅淡片状影,呈毛玻璃样,肺功能检查提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其通常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的状态下。IP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继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肝静脉阻塞病之后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IP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少50%与CMV感染有关,其余往往查不到苍?其他相关原因还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cGVHD等。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及间质性肺炎(IP)的发生情况及预后。 研究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90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男58例,女32例,其中71例接受清髓性、19例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移植时以霉酚酸酯(MMF)、环孢素A(CSA)加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以前列腺素El(凯时)预防肝静脉阻塞病(VOD);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嚼唑口服进行肠道消毒;哌拉西林邯可米卡星预防细菌感染;口服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移植前更昔洛韦或磷甲酸钠静脉滴注,从移植后用阿昔洛韦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病毒感染,每周1次检测CMV抗原血症,对阳性者改以更昔洛韦或磷甲酸钠静脉滴注预防CMV病。 研究结果 移植结果:90例患者中,87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患者未能植入,2例继发性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24 d),血小板(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18 d)。9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6个月),其中21例死亡,总体生存率76.67%;7例原发疾病复发,总复发率为7.78%。发生急性GVHD共29例(32.22%),其中Ⅰ-Ⅱ度GVHD25例(27.78%),Ⅲ-Ⅳ度GVHD4例(4.44%),4例重度GVHD均有移植后CMV活动性感染,其中有3例发生IP,3例IP中,2例自动出院。CMV感染情况:移植前有14例患者有CMV抗原血症,经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治疗后,外周血CMV抗原检测恢复至正常范围。移植后有60例患者(66.67%)发生CMV抗原血症,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6 d(9-95 d)。60例患者经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抗原检测均恢复到正常范围。IP发生情况及预后:共有11例患者(12.22%)移植后发生干咳、呼吸急促、x线胸片示双侧间质性浸润并伴严重低氧血症,诊断为IP。8例患者在IP基础上同时伴有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或抗病毒治疗后IP好转,诊断为CMV-IP。3例非CMV-IP组中:1例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0)同时合并曲霉感染,移植后+276天,因呼吸衰竭自动出院;1例为卡氏肺囊虫合并真菌感染,经综合治疗后好转;1例原因不明,移植后+96天因肺功能衰竭自动出院。8例CMV-IP组中:1例同时伴有肺部细菌感染,CMV肠炎,移植后+86天因严重肺功能衰竭自动出院;2例患者同时合并卡氏肺囊虫感染,其中1例反复并发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移植后+447自动出院,出院后第3天因肺功能衰竭死亡,另一例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同时合并真菌感染,其中1例移植后+50天因大咯血窒息死亡,1例治疗后好转;1例同时合并右心衰,移植后+369天自动出院;余3例CMV-IP治疗后好转。 研究结论 间质性肺炎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CMV感染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有重要关系,CMV-IP且易合并真菌、细菌、卡氏肺囊虫等其他感染;在非CMV-IP中,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LONIPCs)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本组间质性肺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欠长,今后将扩大样本数量作进一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宝琛;刘禹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一例报告[J];吉林医学;1986年03期
2 曲成业;干扰素-α及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J];日本医学介绍;1993年11期
3 仲玉英;止嗽散加减治疗间质性肺炎56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03期
4 王炜煜,宋旭东,秦启生;室间隔缺损合并间质性肺炎引起医疗纠纷1例[J];法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5 沈其霖;;清润化解汤治疗间质性肺炎3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2期
6 李为洲;邓西萍;;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7年06期
7 代华平;;气道中心性间质性肺炎[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04期
8 王树森;聞勤;;麻疹肺炎治疗的五点体会[J];人民军医;1963年04期
9 张邢炜;朱毓仁;;巯甲丙脯酸引起间质性肺炎6例[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2期
10 Müller NL;童茂荣;;慢性间质性肺炎[J];国际呼吸杂志;1993年01期
11 崔黎兰,李明;以间质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皮肌炎1例报道[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2 范青香,解立新,刘又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间质性肺炎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山西临床医药;1996年01期
13 欧乃坚;间质性肺炎并肺透明膜形成突然死亡1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4 ;肺炎[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8期
15 郁秋荣;以间质性肺炎为主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附2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1999年06期
16 ;肺炎[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2期
17 罗运春,张海邻,胡晓光,张正霞,李昌崇;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09期
18 刘娜,宋立群;宋立群教授辨证论治间质性肺炎验案[J];中医药学报;2004年05期
19 金波;陈伟杰;张奎;廖志钢;;间质性肺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J];华西医学;2006年01期
20 许国宇;李红;施兵;何宝明;许银伍;;骨髓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的CT表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君;易敏莉;方汉萍;;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间质性肺炎治疗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东辉;戴冽;韩智娟;曾燕;;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袁威玲;孙雪辉;;皮肌炎并间质性肺炎17例误诊分析[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曹敏;蔡后荣;;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苗立云;;活动后气喘2年余[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蔡后荣;金炬;华冰珠;;来氟米特相关间质性肺炎二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强;顾越英;陈晓翔;叶霜;杨程德;王元;鲍春德;;血清KL-6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炎相关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景炳文;叶耀琴;林兆奋;孟沛霖;叶根耀;董荣春;;两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与救治[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仲凯励;张伟京;;淋巴瘤化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10例报告[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10 李常霞;杨文彦;李杯兰;庞爱霞;;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间质性肺炎导致死亡的护理分析[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图门乌力吉;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秀红;人ACE2转基因小鼠对SARS-CoV的易感性及SARS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云新;ACE2基因变异与SARS冠状病毒进入及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胡守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弱效果的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德平;干扰素γ与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干预及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韦天超;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赖名慧;加味四妙散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顾志峰;红斑狼疮间质干细胞(MSCs)异常及脐带MSCs移植治疗狼疮鼠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韩秀萍;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HLA-Ⅰ、Ⅱ类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宇;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104例回顾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磊;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慧;2013年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文献盘点[D];吉林大学;2014年
4 陈海菊;KL-6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关系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李宇;Th2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在继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宋晓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吴小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侯舒;建立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肺炎模型及双黄连治疗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佩;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在吸烟诱导SD大鼠肺气肿合并间质性肺炎肺组织中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新有;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治疗间质性肺炎要正确用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李延斌;十二方可致间质性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古建;什么是间质性肺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江苏主任医师 张德平通讯员 柳辉艳;肺炎不一定都是感染[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引发间质性肺炎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陶春祥;刍议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韩素芹;羊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治[N];中国特产报;2007年
8 韩素芹;山羊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治[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9 副主任医师 唐爱武;警惕药源性肺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省畜牧局高级畜牧师 王学君;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