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物性特征及调整方法研究

刘性全  
【摘要】: 我国大多数主力油田都属于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如大庆的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等油田,这些油田基本上均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尤其是以河流相发育为主的主力油层综合含水已达到90%以上,由于多油层砂岩油田存在层间的非均质性,油田的剩余油潜力主要集中在以三角洲前缘相发育为主的薄、差油层中,因此研究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储层的物性参数解释方法,深化其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认识,进而落实油田开发调整潜力,优化调整挖潜方式,对提高老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庆长垣高台子油层是大庆油田主要的储集层之一,亦是大庆油田主要的储量构成部分。其中,萨尔图油田南二、三区高台子油层以三角洲外前缘亚相沉积储层发育为主,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近些年以来,产油量递减速度有所加快。因此本论文选择萨尔图油田南二、三区高台子油层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沉积储层的物性特征开展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中,针对三角洲外前缘相沉积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差的实际,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已不适合该类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研究应用了高精度显微数字图像定量分析技术,确定了孔隙结构特点与孔、渗、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测井曲线参数与孔、渗、饱关系模型。同时,针对目前油田广泛采用的DLS数字化测井系列,研究应用了序参量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DLS数字化测井系列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测井曲线矢量化反演技术,利用密闭取心资料、测井曲线资料,结合室内实验进行油层性质、开发规律的研究,通过精细地质解剖研究油层沉积背景、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应用动静态资料、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层动用状况,在开展相应加密调整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其开发调整方式,使该地区油田开发效果得到不断改善,有效指导了该类储层今后的调整挖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洁;陈洪德;侯中健;向芳;陈安清;;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1期
2 付艳;;胜坨油田二区东二段砂岩油藏地质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8期
3 何宝珍,晁吉祥;西北地区石炭纪古地理轮廓及沉积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2期
4 赵希涛;;中国贝壳堤发育及其对海岸线变迁的反映[J];地理科学;1986年04期
5 林桦;流体饱和砂岩在高压下的物性参数[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6 赵江天,杨逢清;甘肃夏河麻隆沟二叠纪毛毛隆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1992年01期
7 鲍永恩,黄水光;辽河口海口沉积特征及潮滩动态预测[J];沉积学报;1993年02期
8 孙少华,张琴华,秦清香,魏洲龄;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J];地质论评;1994年01期
9 张应波,张骥东;利用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油气[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1期
10 王嘹亮;易海;姚永坚;冯志强;金华锋;陈强;;南黄海海域晚古生代一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J];南海地质研究;2002年00期
11 赵宝光;云南西部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J];四川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12 赵宝光,陈友良,姚毅峰,陈志国,杜小林;滇西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J];铀矿地质;2003年06期
13 陈文华,彭和清;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4期
14 朱筱敏,张强,吕雪雁,孙超;塔里木盆地塔北与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沉积特征对比[J];中国地质;2005年04期
15 张小青,伊海生,朱迎堂;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白云岩储集层特征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6 张成;李春柏;楚美娟;史淑玲;;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17 王树寅;;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气田沉积特征测井分析[J];测井技术;2006年02期
18 苏瑞其;;浅析福建省天湖山煤田德化煤矿区的找煤方向[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19 李晓晖;;井网加密前后储层特征分析及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8期
20 梁娟;李春初;王世俊;;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J];海洋通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庆宾;管守锐;朱筱敏;王贵文;;中国现代网状河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赵瞻;刘建清;杨平;;重庆彭水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特征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群;王明炎;李银彩;;云南某地含盐系、钾盐层沉积特征及找钾远景初步研究(1968)[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4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李贞;李珍;傅命佐;李杰;刘乐军;;北仑河口区北岸潮间带特征剖面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黄捍东;张如伟;赵迪;;一种可以表现沉积特征的地震反演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剑萍;;东营凹陷北带永921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杜江峰;刘招君;张雷;张健;任玉学;贺君玲;王建东;;吉林省延边松江盆地下白垩统大拉子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黄世伟;张廷山;谢刚平;胡东风;姜照勇;董同武;;贵州省赤水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马胜中;梁开;陈太浩;;广西钦州湾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性全;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物性特征及调整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任韧希子;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董伟;尕斯库勒E_3~1油藏相控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韩文功;陆相湖盆浊积岩油藏特征和描述方法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5 孙磊;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组油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6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7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8 何玉平;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原型盆地恢复[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钰;惠民凹陷西部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金炳成;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希玉;南黄海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及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04年
2 窦磊;北黄海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春龙;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4 劳金秀;江都—镇江高桥地区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环境演变[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磊;六盘山盆地白垩系沉积构造演化及原型盆地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黄世伟;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王升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陈建勇;珠江口荷包岛南湾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守国;南二区西部葡I1-4层构造及砂体非均质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士振;开发调整:老油田“驻颜有术”[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嘉兴 明江 陈军 仕银;林芝以保护促开发调整农业结构[N];西藏日报;2000年
3 张国栋 陈晓媛;河50断块井组将做开发调整[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陈学兴 钱俐丹 董宏;加密开发调整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通讯员 胡林;全力打造老区调整样板[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李倩 修蕾;大庆长垣西部沉积特征研究收获显著[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宋永凤;大庆采八注采五招解“栓塞”[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郝常明 黄雪菊;真空冻干技术基础研究亟待加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肖起予;四川地研院取样技术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赵军;杜玉洪:为开发油田进行全方位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