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杭州湾地区北西向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

姚琪  
【摘要】: 北西向断裂是杭州湾地区最晚形成的断裂,切割了先存的北东、北北东及东西向断裂,其新构造活动特征对区域防震减灾、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孝丰—三门湾断裂和长兴—奉化断裂是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条北西向断裂。本文通过分析这两条断裂的空间发育特征和断裂活动性,对杭州湾地区的北西向断裂的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断裂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断层泥定年分析(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和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研究,认为孝丰—三门湾断裂早期为张性断裂,后期转换为左旋走滑断裂,并兼具压性。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中期有强烈的活动,后期活动有所减弱,在晚更新世仍有活动。沿孝丰—三门湾断裂开挖的4个探槽显示,紧邻孝丰—三门湾断裂的北东走向、东西走向的次级断裂在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可能受到了孝丰—三门湾断裂晚更新世活动的影响。断层断错地层及断层上覆地层的光释光定年研究显示,这些次级断裂活动时间集中在距今1.65~1.97万年,及4.2~5.12万年间,表明孝丰—三门湾断裂在这两个时间段有所活动。 在综合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桐乡凹陷和长河凹陷的人工地震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长兴—奉化断裂垂向上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自侏罗纪至古近纪,长兴—奉化断裂有强烈的活动,控制了中新生代沉积。杭州湾地区的野外地质勘探及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证实,长兴—奉化断裂在晚更新世可能仍有所活动,但断裂活动有北强南弱的趋势。 以孝丰—三门湾断裂和北东走向的萧山—球川断裂为例,研究了北西走向断裂与先存断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地形地貌分析、定年分析、地球物理勘探分析,认为北西走向的孝丰—三门湾断裂控制了北东走向的萧山—球川断裂活动性分段。 结合中国东部其它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新构造活动特征,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几何展布、断裂活动性及其与先存断裂的相互作用,总结了中国东部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中国东部的北西向断裂新构造活动具有新生性和成带性,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结构面力学性质复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虎男;闽粤一带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性[J];地震地质;1982年03期
2 姚琪;陈汉林;张微;叶建青;马志江;赵冬;程晓敢;廖林;高翔;钱峻峰;;浙江杭州地区孝丰—三门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3 丁国瑜;;新构造波动及其强度評价問題[J];中国地质;1962年Z2期
4 李家灵,赵青玉,晁洪太,崔昭文;新构造期鲁南地区地壳垂向运动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2年03期
5 陈友飞,黄玉昆;福建漳州盆地新构造运动的探讨[J];华南地震;1987年01期
6 杨明慧;柴达木盆地新构造运动主要特征与成因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年03期
7 夏法,陈家杰;福建东山岛的若干地质地貌问题[J];华南地震;1986年03期
8 李继业;;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滨州断裂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3期
9 杨子赓;;对中国新构造基本特征的认识[J];中国地质;1963年12期
10 方全兴;卫星遥感图像在广西南宁市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年01期
11 朱履熹;;上海及邻区新构造应力场初步探讨[J];上海地质;1990年01期
12 晁洪太;崔昭文;李家灵;;鲁中地区北西向断裂及其第四纪晚期的活动特征[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13 周振国;王允侠;;苏南地区几条北西向断裂的显微构造及组构的研究[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14 王多杰,徐小卫;民乐盆地的新构造与地震[J];甘肃地质学报;1991年01期
15 何玉林;;断面擦痕滑动矢量法在自贡地区的应用[J];四川地震;1991年04期
16 姚琪;张微;廖林;马志江;孟立丰;高翔;;杭州湾地区长兴-奉化断裂的展布及中新生代活动特征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1期
17 张福来;一条更新世晚期的活断层[J];华南地震;1987年01期
18 朱照宇,何科昭,何浩生;苏联新构造学研究的新进展与若干新理论问题[J];现代地质;1987年02期
19 黄启勋;重磁资料在探讨广西地震分布规律中的作用[J];南方国土资源;1990年01期
20 严俊君;;塔里木盆地北部北西向断裂的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机制[J];地质论评;199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一鹏;宋方敏;黄卿团;陈伟光;;潮汕平原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地貌证据和速率[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黄日恒;吴业彪;廖小琼;;广东沿海的北西向断裂与强震分布[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丁祥焕;;福建沿海大陆边缘地区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活动类型[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4 朱乃诚;;太湖及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丘元禧;;广东的北西向构造[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6 李玉龙;;陕甘宁青新构造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分析[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7 徐杰;韩竹君;王若柏;王春华;;介休-新乡-溧阳新生地震构造带的初步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胡家杰;兰翔;;山东招远—掖县一带金矿控矿构造的几个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6年
9 全旭东;;因格井凹陷新构造运动与砂岩铀成矿条件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尹克坚;龙安明;樊祺诚;孙谦;;涠洲岛火山活动的地震地质意义[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琪;杭州湾地区北西向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D];浙江大学;2008年
2 石砥石;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崔军平;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D];西北大学;2007年
4 张路;福建东南沿海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模式与动力学成因[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5 张璞;福建漳州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平;新疆青河县哈腊苏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张晓;赣西北地区构造与金铜成矿的遥感地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李艳军;浙江省平阳县怀溪铜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杨国良;孙吴—嘉荫中—新生代盆地组成、构造与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韩孔艳;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6 亢方超;新兴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杜龙;2003年巴林左旗5.9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大兴安岭隆起区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8 王向兰;内蒙古太仆寺旗破火山多金属矿化特征与GIS信息提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孙刚;邯郸市第四系三维建模与构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王树岭;内蒙古太仆寺旗白石头洼钨矿外围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海广 刘洪利 刘京臣;四支队在东乌珠穆沁旗又有新发现[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麟 张传校 孙益益 通讯员 周红涛;决胜外海[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3 地质科学研究所 温丽 裴志禹 柳凯朋;松合义东山矿区:找寻火山热液型铅锌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记者 王畇;长江口经济成新热点[N];联合时报;2004年
5 记者 王勇 通讯员 陈毛应 南华;假日杭州湾玩出5大亮点[N];杭州日报;2005年
6 记者 应华根;宋城退出缘于资金紧张[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黄红威 吴挺雄;广东新兴打出优质温矿泉[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记者 刘晓群;校舍抗震指数不达标,该拆的拆[N];济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