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贾江鸣  
【摘要】: 近几年来,全球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全球化更加明显、客户需求更为苛求、新产品开发过程加快。供应链是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为增加竞争优势普遍所采用的技术。美国前财长鲁宾说:“关于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不确定性是供应链的重要特点,而它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也决定了不确定性是供应链优化中的难点。 本文结合国家863课题和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传播机理、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的控制策略、供应链性能、供应链静态性能优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传播过程描述和影响模型、供应链动态性能优化、仿真优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章回顾了供应链的产生过程,阐明了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优化的研究意义。从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优化技术和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概括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对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现象进行了分类,给出了本文研究的四种不确定性。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传播过程,研究了传播机理和控制策略。分析了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优化途径、目标和技术,将供应链性能分为供应链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提出了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性能优化解决方案。 第三章以增强供应链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为目标,研究了供应链静态性能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供应链网络优化、静态性能多目标模糊优化和静态性能仿真。其中静态性能仿真检验了网络优化和静态性能多目标模糊优化的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研究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三个层次的模型化表述:不确定性的单重描述、传播过程描述和影响模型。针对建立传播过程描述和影响模型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缺失、关系描述不清、数据不平衡、时间动态性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特殊工具——数据快速修复、自发节点模型、网络数据融合、动态影响图。 第五章以对不确定性进行有效地动态控制为目的,探讨了供应链动态性能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动态影响图为基础理论工具,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探讨了基于仿真优化技术的模型的求解方法。计算实例表明,仿真优化计算技术和动态影响图建模技术在供应链动态性能优化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月明;;基于Automod的物流分拣系统的仿真与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2 罗建强;韩玉启;姜涛;刘利群;;基于GSPN的供应链产品成套性建模与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2期
3 程日盛;张永;项陆舟;李旭宏;毛海军;;物流配送中心虚拟仿真设计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谢刚;韩坤;王胜德;;基于仿真方法的新型装备备件消耗预测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08期
5 范旭;马军海;修妍;;复杂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年03期
6 李祖奎;Marianthi Ierapetritou;薛美盛;;过程工业不确定条件下的计划与调度优化[J];化工进展;2009年07期
7 杜漪;杨晶晶;;供应链网络组织的界面管理研究[J];软科学;2008年06期
8 吴杰;社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及其建模机理[J];学术研究;1998年03期
9 孙中悦;关忠良;范高贤;;面向对象的车辆路径问题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07期
10 毛海军;郭洪涛;马成林;李旭宏;何杰;;基于Automod仿真平台的钢材物流中心建模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彭志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供应链适应能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12 邱若臻;黄小原;;闭环供应链结构问题研究进展[J];管理评论;2007年01期
13 刘明雨;颉潭成;左洪亮;南翔;戴旻;;汽车涂装生产线三维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物流技术;2008年03期
14 李贵春;;供应链组织结构与其绩效关系分析[J];开发研究;2010年06期
15 刘琰;;基于Agent的社会科学仿真研究综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2期
16 刘宁;;仿真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实际应用[J];物流科技;2008年10期
17 高俊;李民;;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优化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01期
18 杨堃;;基于eM-Plant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应用[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19 吴一帆;董明;;多产品供应链网络的建模与绩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0 颜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梦昕;汤建民;张百海;;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慧敏;王海涛;孟梅;柳飞;沈梁;;卸船机抓斗电差动驱动和防摆控制建模与仿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慧敏;王海涛;孟梅;柳飞;沈梁;;卸船机抓斗电差动驱动和防摆控制建模与仿真[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墨雪;和敬涵;;牵引供电系统中SCOTT变压器的故障仿真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闫冬梅;顾德英;;基于MATLAB/SIMULINK/FUZZY BOX电梯群控不确定性的研究与仿真[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世伟;宋瑞;赵强;王保华;;不确定性群组决策优化技术及其在铁路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7 孙鑫;费敏锐;;基于神经网络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标定技术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刘超;孙宇峰;邹哲;史学鹏;;军用大型运输机RMS论证仿真建模[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双双;张豫南;张朋;赵玉慧;;电传动履带车辆驱动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邵举平;董绍华;马天云;王国华;;不确定环境下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计划优化研究综述[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江鸣;面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性能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邱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企业组织学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沙云飞;人群疏散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詹振飞;面向汽车安全的不确定性多元动态系统模型验证理论和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田俊峰;不确定性条件下供应链管理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国萍;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陈作贤;最小相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输出调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陈玥;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云模型的反精确洪水灾害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东;太阳能电动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徐忠诚;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杨兵;激光三维目标探测与成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谭世琴;不确定性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莉;基于收益的供应链供应不确定性协调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彭志高;基于SD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网络仿真模型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肖江波;基于FLEXSIM的配送中心系统仿真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范旭;不确定条件下供应链的协调运营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郭克尖;不确定性振动控制的凸模型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马量;船舶主机冷却水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04交换网络 优化技术建议[N];人民邮电;2003年
2 特约记者 曹默 本报记者 安也致;我们将能耗降低40%[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胥平;美的携手艾默生共推强制热空调[N];经理日报;2006年
4 邹宏;韩中庚建模赛场建奇功[N];解放军报;2004年
5 特约记者 袁伟 记者 第广龙 通讯员 秦伯平;突破低渗透极限的井网之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陈先龙;Synchro plus SimTraffic 专注城市交通网络建模[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淑芝;追求“最新”打造“更强”[N];中国冶金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潘永花;UML已几近完美[N];网络世界;2004年
9 记者 刘志伟;武钢破解炼铁降焦难题[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记者施耀花;做好科学规划 优化技术改造[N];白银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