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阀控马达驱动系统研究
【摘要】:电液变转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来改变液压泵输出流量的液压驱动技术,近年来研究和发展迅速,并逐步应用到液压电梯、注塑机、风机等领域。电液变转速驱动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节能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响应速度慢、低速性能差等缺点。其中,响应速度慢是其主要缺点,致使其目前仅用于对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在普通变转速驱动的基础上加上阀控,组成变转速一节流复合驱动,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和减速时的响应速度,但不能提高加速时的响应速度。
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驱动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在系统中加装能量调节器,当系统需要能量,而液压泵由于加速响应慢而不能快速加速时,能量调节器释放能量,加快执行对象的加速响应;而在系统能量过剩时,同样由于液压泵的减速响应慢而不能快速减速时,能量调节器吸收能量,减少系统节流及溢流损耗。其余情况下,能量调节器关闭。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驱动技术已就执行对象为液压缸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在保持传统变转速驱动高效率的基础上,能够大大提高执行对象液压缸的加速响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所有的试验都是在空载情况下进行,并没有进行带载试验。
本论文研究的是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驱动技术在液压马达速度控制上的应用。在建模分析能量调节器及整个系统之后,提出基于分层控制的系统控制策略,并从能量调节思想出发,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协调控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和试验研究,除空载外,还进行了马达的带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驱动技术在液压马达的速度控制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保持传统变转速驱动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马达的响应速度,而且抗负载干扰能力较好。与此同时,能量调节器结构简单,应用到实际中系统改造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1章首先简要说明了液压领域里两种最基本的调速方式,即节流调速和容积调速的各自特点。然后从变频技术的发展出发,详细阐述了电液变转速驱动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蓄能器是能量调节器的重要构件,所以也对蓄能器的主要功能及典型应用作了说明。控制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本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对象而言,在第1章中也对液压领域常用的控制策略进行简要说明。
第2章对能量调节器进行了详尽分析。首先从功能特点出发,将能量调节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分为两方面,即辅助动力源和吸收压力脉动。并详细说明了能量调节器在系统中的应用,即开式回路或闭式回路形式的系统结构。能量调节器作为辅助动力源使用是其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作为吸收压力脉动使用时,分析了其能够吸收压力脉动的原因。
第3章首先说明了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阀控马达的原理,试验台构造。着重分析了基于ARM的系统控制器设计。然后推导出了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线性化,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性能。此外,还定性分析了能量调节器的加入对阎控马达调速性能的影响。
第4章从能量调节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分层控制结构,并分别对能量层、控制层、反馈层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给出了各自实现。本章还对三种对比研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
第5章为仿真研究。首先是定负载仿真,然后是变负载仿真。设计了阶跃、正弦、方波等多种指令转速形式,并进行了扰动仿真,目的是全面分析本系统的特点和性能。除此之外,本章还对蓄能器的主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能量调节器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第6章是试验研究。同仿真研究一致,也进行了定负载试验和变负载试验,指令转速的形式也有多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保持传统变转速驱动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马达的响应速度,而且抗负载干扰能力也很好。
第7章为结论和展望。总结得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
|
|
1 |
高为革;电液比例控制加载机械闭式变速器试验台[J];汽车科技;1994年01期 |
2 |
李月梅,王明智;电液比例恒压径向柱塞变量泵的动态特性研究[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3 |
宫文斌,刘昕晖,孙延伟;电液比例PWM控制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3期 |
4 |
荆琴,杨国来;注塑机用电液比例径向柱塞泵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02期 |
5 |
杨征瑞,卢俊明,南海鹏;数字式电液比例技术在新型电液调速器研制中的应用[J];陕西水力发电;1997年03期 |
6 |
郑华文,吴张永,杨灏泉,袁子荣;木材热压机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Z1期 |
7 |
陈小俭,吴张永,刘海昌;电铅堆垛液压系统的仿真与PID校正[J];现代机械;2004年06期 |
8 |
荆琴,杨国来;电液比例径向柱塞泵控制系统用在注塑机上的节能效果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4年10期 |
9 |
李静荣;电液比例恒压变量柱塞泵及其应用[J];液压与气动;2000年05期 |
10 |
黄德欢;吴根茂;路甬祥;邱敏秀;;电液比例恒压变量轴向柱塞泵的开发研究[J];机床与液压;1987年05期 |
11 |
范益群;BGSP通用仿真软件及用例[J];机床与液压;1995年02期 |
12 |
罗安,杨小兵;自适应电液比例伺服位置系统的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5年03期 |
13 |
黎启柏,张升义;数控式大死区电液比例方向阀闭环位置控制系统特性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2年07期 |
14 |
高为革;电液比例控制加载机械闭式变速器试验台[J];液压与气动;1994年04期 |
15 |
刘子金,王振丰,井其作,赵宏学;高空作业车作业平台电液比例自动调平机构[J];建筑机械化;1996年05期 |
16 |
;新型电液比例负载敏感变量径向柱塞泵通过鉴定[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1期 |
17 |
黄德欢;电液比例恒压变量泵静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9年11期 |
18 |
杨征瑞,卢俊明;全数字式电液调速器中的电液比例随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液压与气动;1997年04期 |
19 |
姚磊;金侠杰;邢科礼;张国贤;;基于FPGA电液比例控制器的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8年06期 |
20 |
连添达;;制冷装置电液比例执行阀件系统的试验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