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成因及其与大陆岩石圈壳—幔作用研究

丘志力  
【摘要】:锆石是目前最重要的矿物地球化学探针之一,关于锆石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一门学问-锆石学。中国东部华南、华北和东北等不同构造单元新生代玄武岩和地幔包体中发现一套特殊的锆石巨晶组合,对这种巨晶成因及其与深部壳-幔作用过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东部发生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及其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红外及激光拉曼探针技术,电子探针分析(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和配有激光器的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中国东部多个产地锆石巨晶的结构、包裹体、主微量元素、U-Pb年龄以及Hf同位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对中国东部玄武岩、地幔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锆石巨晶的成因及其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的关系,取得了如下的认识: 1、中国东部和锆石巨晶有关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玄武岩,具有贫硅、富碱和高Fe/Mn比值、低Nb/Ta比值的特征,南(东南沿海)北(华北和东北)区域的特征基本一致;赋存巨晶的碱性玄武岩包含多种类型地幔岩包体橄榄石Mg/Mg+Fe平均88.63,易熔组分FeO、TiO_2、Al_2O_3、CaO和K_2O+Na_2O相对富集,经历过显性地幔交代作用;相关的锆石巨晶最常见柱面{110}单形,结晶度高,变生程度低,具有高的ZrO_2/HfO_2比值,阴极发光多数具有震荡环带,红外及显微红外光谱在3500~3700 cm~(-1)之间含有明显的吸收带,显示结构水的存在。 2、研究的四个产地锆石巨晶存在共同的锆石-磁铁矿-CO_2矿物及流体-熔体包裹体组合。除此之外,巨晶还含有黑云母,斜锆石、磷灰石、镁铁矿、方解石、正长石、赤铁矿等矿物包裹体,以及富含稀土元素La、Ce的矿物包裹体(怀疑为独居石,绿帘石):含有富含SiO_2(>60%)和碱性组分以及富Al、Zn、Zr和Ca的硅酸质熔体包裹体和大量不混熔的流体-熔体相包裹体,显示出锆石巨晶形成于富含SiO_2、Fe、Zr、碱性组分、水和CO_2的流体-熔体环境,巨晶的平均结晶温度范围为657-692℃之间(Ti地质温度计)。巨晶包裹体特征和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发现的富硅、碱地幔交代流体具有相似性显示出两者存在明显的成因联系。 3、LA-ICPMS分析显示,锆石巨晶的稀土总量大部分数据集中在15~300ppm范围,巨晶具重稀土(HREE)明显富集,Ce正异常明显,没有或只有微弱的Eu负异常,不同产地锆石巨晶稀土配分模式呈现一致的从左向右倾斜的变形“N”字模式和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模式的特征;锆石巨晶从中心到边缘环带不同位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有变化,但不显示一致的由高到低或者相反的变化规律,暗示中国东部玄武岩的锆石巨晶并非形成于简单的岩浆降温体系。但Th/U比值多数大于0.4,主体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点。锆石巨晶Ta明显富集,具有很低的Nb/Ta比值,显示出锆石巨晶可能结晶于强烈演化的、具有低Nb/Ta和Nb/U比值的岩浆源区(壳源物质加入)或者结晶过程中源区Nb、Ta发生过明显的分异,显示巨晶成因可以用再循环地壳残余含金红石榴辉岩和地幔流体或熔体的交代作用进行解释。 4、海南蓬莱锆石巨晶的U-Pb同位素平均加权年龄为4.37±0.24Ma,福建明溪锆石巨晶两组平均加权年龄分别为1.27±0.36Ma和3.75±0.63Ma;黑龙江穆棱锆石巨晶平均加权年龄为8.82±0.27Ma;山东的数据质量较差,有限锆石巨晶的三组年龄为5.00±0.66 Ma,15.98±0.58Ma,20.56±0.80Ma;上述数据显示中国东部锆石巨晶的U-Pb同位素年龄与其寄主玄武岩的喷发时代具有一致性。 5、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巨晶的~(176)Hf/~(177)Hf变化在0.282883±14~0.283151±7,相应的ε_(Hf)为3.9±0.5~13.4±0.3,落在亏损地幔范围内,其中海南锆石巨晶的~(176)HF/~(177)Hf比值最小,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而黑龙江锆石巨晶的~(176)Hf/~(177)Hf比值为0.283105~0.283151,变化范围较窄,但其~(176)Lu/~(177)Hf的变化范围最大,ε_(Hf)为+11.8~+13.4,是4个产地锆石巨晶中的最高值。Hf同位素计算显示,我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可能发生在中新生代。 综合上述工作,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新生代新近纪及第四纪玄武岩有关的锆石巨晶是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包括流体或熔体)与岩石圈再循环残余物质交代反应的产物;结合前人发现的中国东部中生代期间南北区域所发现存在加厚地壳的证据和现今的岩石圈厚度明显低于古生代,岩石圈主体组成具有“新生”性质的成果,东南沿海和华北及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刚玉/锆石巨晶的成矿反映了整个中国东部在中新生代均发生过岩石圈的减薄,刚玉/锆石巨晶是经过部分熔融后含金红石榴辉岩下地壳残余在岩石圈拆沉过程中与软流圈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齐进英,肖增岳;碱性玄武岩中钛金云母巨晶的研究[J];矿物学报;1985年04期
2 张臣,韩宝福,童英,李德春;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丁振华;;山东刚玉巨晶的成因——来自矿物包裹体的证据[J];矿物学报;2009年04期
4 丘志力;吴福元;于庆媛;谢烈文;杨树锋;;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锆石巨晶的Hf同位素组成[J];科学通报;2005年21期
5 邱家骧;廖群安;;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构造的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8年02期
6 丁振华;山东刚玉巨晶中包裹体研究Ⅱ:氯化物与地幔液相的物质组成[J];矿物岩石;1999年01期
7 田文兵;;浅析内蒙古集宁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5期
8 张义耀;;蓝宝石研究述评[J];矿产与地质;2006年01期
9 邱家骧,刘蒙华,杜向荣;黑龙江省科洛—二克山富钾火山岩的辉石和长石巨晶[J];地质科学;1989年04期
10 丘志力,龚盛玮,于庆媛,李强,陈小明;福建明溪锆石巨晶中的斜锆石、锆石矿物包裹体及其成因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1 黄婉康,王俊文,解广轰,Basu A.R.;玄武岩中普通辉石、石榴石巨晶的研究(Ⅰ)——REE演化[J];地球化学;1991年02期
12 于津海,罗树文;雷州半岛英峰岭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捕虏巨晶[J];矿物学报;2000年02期
13 周新民;陈图华;;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分和演化特征[J];地质学报;1981年01期
14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深源岩石包体》[J];岩石学报;1988年03期
15 章礼明,傅平秋,郁开北;碱性玄武岩中的某些巨晶单斜辉石——Ⅰ: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J];矿物学报;1993年01期
16 刘蒙华;歪长石巨晶成因观点综述[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6年03期
17 邱家骧,廖群安;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主要特征及成因信息[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7年01期
18 武殿英;;吉林伊通新生代玄武岩的岩浆起源[J];岩石学报;1989年02期
19 郝梓国;;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一书的介绍[J];地质论评;1989年06期
20 杜景霞;肖龙;周海民;孙洋;董月霞;李文华;倪平泽;向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尧;徐夕生;陈小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锆石巨晶成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丘志力;杨树锋;刘勇胜;秦社彩;陈炳辉;杨晓霞;;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三个典型产地锆石巨晶的微量元素、U-Pb年龄及其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汤加富;高天山;李怀坤;;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丘志力;吴福元;杨进辉;李春艳;王义杰;秦社彩;林玮鹏;;黑龙江穆棱新生代玄武岩锆石巨晶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研究[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曲永新;;中国东部膨胀岩的地质分类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6 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郭春丽;;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7 张德全;周季安;孙桂英;;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分布和成分特征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8 王谦身;;中国东部滨海地区重磁场特征、深部地壳构造及与矿产资源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9 刘福田;吴华;李强;刘建华;胡戈;;中国东部及其邻区的三维速度图象[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10 刘德汉;肖贤明;田辉;闵育顺;申家贵;戴金星;汪泽成;;油气藏和油包裹体极端演化模式和H2S成因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志力;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成因及其与大陆岩石圈壳—幔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维萍;华北地块北缘深源包体的地球化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禹尧;中国东南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及锆石巨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廖宝丽;贵州二叠纪碱性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曹建劲;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中新生代基性岩脉地球化学与岩石圈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鄢全树;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王微;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演化—来自火成岩与深源捕虏体(晶)证据[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会梅;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黄行凯;滇东南马关和屏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和地幔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强;河北大麻坪带状包体中Ni、Au、Mo、W含量与成矿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丛亚楠;华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质—新生代玄武岩及地幔捕虏体制约[D];兰州大学;2013年
3 马金龙;华北克拉通西部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及幔源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4 杨国良;孙吴—嘉荫中—新生代盆地组成、构造与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路思明;吉林省辽源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成因及岩石圈地幔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6 游泳;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理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王晋璐;云南马关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石榴石的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俞永飞;岩浆过程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余贞寿;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及其与太平洋SSTA的关系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杨金虎;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高艳鸽;中国东部剧院联盟座谈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行吟;中国东部剧院联盟理事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戴从容 宜倩;欧洲凸现“中国东部”[N];国际商报;2003年
4 记者 陈巍 实习生 罗静;合作建设中国东部次区域金融中心[N];台州日报;2006年
5 姜长春 吴生锋;江都10亿打造“东部鞋都”[N];扬州日报;2006年
6 孙宇毛翔;中国东部剧院联盟在绍兴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徐扬 刘宝森 王春雨;火车“骑船过海”,辽东“直通”山东[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李荣 徐寿松;长三角打造中国东部物流大通道[N];经理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金堂;旅游大戏看溧阳[N];常州日报;2006年
10 刘妮丽;全国最大规模剧院联盟在绍兴成立[N];北京商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