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饮用水预处理工艺优化与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

朱建文  
【摘要】: 2006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将检测的指标增加到了106项,同时,标准对水厂出水的有机物氨氮等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每年的环境公报则显示,我国的饮用水原水水质则在逐年恶化。目前绝大多数自来水厂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净水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该常规净水工艺的主要去除指标是浊度、色度和细菌学等指标,而对氨氮和各种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即便是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应用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浊度无法进一步降低、出厂水生物稳定性较差、藻类爆发期出厂水藻类不能完全去除、红虫滋生产生的隐患等。因此,开发有效的组合工艺来生产优质的饮用水已显得刻不容缓。 论文首先考察了预臭氧—混凝沉淀—炭砂过滤、混凝沉淀—后臭氧—炭砂过滤、预臭氧—混凝沉淀—炭过滤、混凝沉淀—后臭氧—炭过滤作为膜处理的预处理工艺的除污染物效果,然后考察了膜深度处理用于饮用水处理的除污染物效果以及运行参数,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饮用水处理的新型组合工艺,即预臭氧—混凝沉淀—炭砂过滤—膜过滤工艺,并将该工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杭州清泰水厂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研究结果表明: 1.炭滤池在去除有机物指标上优于炭砂滤池,而炭砂滤池在去除浊度的指标上则优于炭滤池,两者对其他指标的去除相差不大。后臭氧工艺中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前臭氧工艺,而前臭氧工艺在系统的总去除率上则与后臭氧工艺相近。 2.炭砂滤池对有机物去除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对氨氮的去除则经历了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过程,挂膜时间在水温20℃左右时为15-20天。炭砂滤池中,炭层上部350mm的活性炭承担了近80%的污染物去除率。 3.炭砂滤柱处理后水中主要颗粒集中在粒径小于10gm的小颗粒中,占94.4%,10-25μm的颗粒占5.5%,大于25μm的颗粒仅占0.1%,在小于10μm的颗粒中,尤以小于5μm的占多数。炭砂滤池反冲洗前后,浊度的变化较小,而颗粒物数量的变化较大,因此,可以采用颗粒物计数仪来提高对炭砂滤池的操作管理。炭砂滤池在一个周期内对污染物的去除变化较小,比较稳定,但是对Mn的去除在反冲洗后下降明显。炭砂滤池的初滤水在刚投入运行后的10min水质最差,之后逐渐好转,在20-30min左右即可达到基本稳定状态,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可以不设初滤水排放管。 4.膜过滤对有机物、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效果较差,而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其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基本不受通量的影响,对Fe的去除效果很好,而对Mn的去除受前处理的影响,经过膜过滤后,水中的碱度和余氯基本无变化。 5.通过对不同通量的比较研究,对钱塘江原水合适的设计通量建议为120LMH;通过对有回流和无回流的操作方式的比较,合适的操作方式建议为无回流。在实际运行中,如果遇到水质较差的情况,可以合理的选择有回流的操作方式。 6.水温在15℃以上时,水温的变化对TMP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当水温低于15℃时,水温的变化对TMP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一个化学清洗周期内TMP的绝对增长量逐渐增加,相对于清洗前的TMP的相对增长量也逐渐增加。在运行期间,TMP的绝对增长量在0.18-0.73bar,相对增长量为20-72.28%,清洗前的TMP在1.11-1.8bar,而清洗后的TMP在0.89-1.1bar。浊度的降低有利于减缓TMP的增长。 7.通过对气水冲1.5min+水冲0.5min和气水冲1.0min+水冲0.5min两种水力清洗方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完成化学清洗后的最初几个水力清洗周期内,两种反冲方式对TMP的影响相差不多,但是在6个水力清洗周期后,1.0+0.5min的反冲洗方式下运行的TMP明显高于1.5+0.5min的反冲洗方式,前者运行期间的平均TMP为1.12bar,而后者为1.10bar,前者比后者高出约1.8%。 8.对小化学清洗,建议采用酸洗加碱洗的方式,周期为24h,清洗液浓度为300-400ppm,而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酸洗的周期。试验中采用次氯酸钠和柠檬酸进行化学清洗,清洗效果令人满意。 9.试验采用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膜对污染物的去除相差不大,对于进水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均适用于本试验的原水水质,但是相对而言,膜3的适应能力较其它膜差,特别在冬季UV_(254)值比较高的时候,通量难以提高。在运行的过程中,内压膜的运行压差明显低于外压膜, 10.试验对加氯水和不加氯的水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含一定量的余氯的水作为膜系统的进水,即在炭砂滤池出水加氯(余氯0.1-0.3mg/L)作为进水时,膜系统运行情况比不加氯时要好,表现为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压差增长较为缓慢。膜系统中,运行费用的主要部分为电耗和药耗,但是与药耗相比,电耗占的比重要大得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利文;;曼胡默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电火花加工溶液净化解决方案[J];模具工业;2011年06期
2 张国宇;何寿平;;浸入式超滤膜技术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1年06期
3 焦洁;;纳滤膜在优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J];才智;2011年24期
4 廖伟;陆少鸣;;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内置粉末活性炭复合净水效果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5 钟卫群;;生活污水磷的去除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志;梅伟贤;;震动膜过滤技术在优化豉油食品生产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崇志;;震动膜过滤技术在优化天然健康食品生产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邹锋扬;金心怡;郁军;;膜过滤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杜启云;马世虎;许以农;柯永文;张磊;刘斌;;连续膜过滤技术在味精废水处理中应用[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宁;于筛成;陈志坚;;用膜过滤技术提高液体香精澄清度的应用研究与工业化装置[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杜启云;;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工艺介绍[A];第4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卫江;张磊;郭志雄;付高辉;张玉华;田华明;高晓凡;曹咏军;何洪;;膜过滤操作条件对过滤阻力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银永发;贺才富;;高分子“PVF”微滤功能膜的研制生产与开发应用[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宏;胡斌;;生活垃圾焚烧工程中的PM2.5及其控制技术探讨[A];2010固废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开伟;马前;陆俊宇;李伟英;蒋福春;;强化混凝/PAC吸附/超滤(UF)工艺去除砂滤池反洗水天然有机物(DOM)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建文;饮用水预处理工艺优化与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吴云;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邢美燕;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城市合流污水工艺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齐鲁;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地表水的性能及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任芝军;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除污染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梁爽;超滤组合工艺除藻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红梅;炭砂滤池处理引黄水库水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2 李翔;陶瓷膜过滤技术在拟薄水铝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娇;以炭砂滤池为核心的净水组合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徐宇峰;生物砂滤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杜永盛;酶解咸鸭蛋蛋清制取白蛋白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陆剑奋;微絮凝—砂滤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运行分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杰琳;往复旋转中空纤维膜过滤牛奶溶液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缪保芬;用于深度处理的生物砂滤工艺硝化性能及生物特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陈萍;水溶性亲和—膜过滤载体分离蛋白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秋苓;超滤技术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建国;新型膜过滤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2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杜华斌;为了喝上放心水[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晖 实习生 王音;天津“膜”技术跻身世界一流[N];天津日报;2009年
4 张敏华;湖化改造尿素水解水回收装置[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记者  徐行翔;市区夏季供水紧张状况明年缓解[N];嘉兴日报;2006年
6 韩光亮 王文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N];青岛日报;2009年
7 俞亚平 郑秋丽;生态治污崭露生机[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磊;年底前,让所有污水变清流[N];石家庄日报;2009年
9 张志华;湖北化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鲁松 李全振 王凤敏;刺参育苗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