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量方法及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过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流量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流量测量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根据被测流体的种类,流动状况以及测量的场合等条件来研究相应的测量方法。
热式流量测量方法是一种基于热传递原理的直接式质量流量测量方法,以压损低、量程范围大、精度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介质变化、大管径、不均匀流场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以热式流量测量方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气体质量流量的测量技术。在单传感器气体质量流量测量方面,针对现有温度补偿电路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温补型热膜探头和温控型铂电阻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针对单传感器气体测量中因管径增大而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并研制了基于ARM处理器的多传感器气体流量样机。在不规则管径的流场测量中,管内流速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流量测量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GA和LS-SVM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量方法。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针对热式流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元件非线性,以及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测量元件的电阻有关,从而导致测量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温补型的单传感器气体流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将测量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集成于同一基片上的热膜探头作为传感元件,通过在不同温度和电流下进行了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热膜探头的工作电流。然后分析了测量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在测量电路中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新型气体流量测量电路。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流量测量方法对提高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和一致性是有效的。
2)针对热式流量传感器在流量测量中需要外部增加温度补偿电路,传感器补偿过程操作繁琐、耗时,而且补偿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温控型的单传感器气体流量测量方法。采用单一铂电阻PT20作为测量元件,在无额外补偿电路的情况下,通过设计铂电阻的温度控制算法,使铂电阻工作在两个不同的设定温度,从而由铂电阻的输出电压计算出气体的流量,消去了气体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实现了气体流量的测量以及温度补偿。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
3)针对单传感器气体测量中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采用对数线性法将4个铂膜电阻PT20分布于测量管道内的不同位置,用于测量气体的流量。按照流体流速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流速相对距离的数据剔除方法。然后对4个传感器的测量结果采用方差最小的加权融合算法,计算出气体的质量流量。温度融合算法采用分析校正方法,对流量进行温度修正。
4)工业管道的不规则引起了管内流速分布的紊乱,而流速分布是影响流量测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LS-SVM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量方法。采用4个热式流量传感器,分别获取管道中不同位置的气体流量。通过流量标定实验,获得不同质量流量下测量管道内4个传感器的电压数据。然后应用GA和LS-SVM算法建立了流量测量模型,实现了不对称流场分布的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5)在多传感器融合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的多传感器气体质量流量仪样机。整个样机的设计考虑了仪表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
|
|
|
1 |
胡学文;;大管径小流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的思考[J];工业计量;2003年S1期 |
2 |
王建余;;流量测量方法及仪表的选型[J];科技创业家;2013年07期 |
3 |
祝海林,王保申,胡爱萍;一种简单实用的管道流量测量方法[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5年05期 |
4 |
祝海林,邹旻;管外加热式流量测量方法[J];实用测试技术;1995年04期 |
5 |
蔡武昌;“流量测量方法和仪表选用”讲座 第二讲 测量方法和仪表选择的考虑因素(二)[J];自动化仪表;1996年08期 |
6 |
魏祥毓;庞彦斌;杨建更;;气—液两相流量测量方法[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87年03期 |
7 |
肖金陵,张金,钱祥生;一种新型的瞬态流量测量方法[J];机床与液压;1994年02期 |
8 |
杨毅华,陈江;一种压差式微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J];测试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
9 |
张朴,孔力,黄心汉;一种气动传输粉体质量流量测量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10 |
韩书芳,李福凯,张涛,魏鸣;湿气双参数流量测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04期 |
11 |
鲍洋洋;喻志强;王宇川;;压缩空气流量测量方法分析[J];通用机械;2012年08期 |
12 |
唐大学;机油泵流量测量方法[J];摩托车;1994年01期 |
13 |
;我院一九八三年鉴定通过了二十一项科研成果[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
14 |
黄亮;苏智勇;蔡茂林;;基于压力波传送的管道气体流量测量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8年12期 |
15 |
黄光辉;潘兆柏;;90年代的质量流量测量方法[J];国外油田工程;1992年02期 |
16 |
石明华;英国标准 BS3680:Part 3M:1990 明渠水流测量方法——第三部分:河流流量测量 3M部分:河流高流量测量方法导则[J];水利水文自动化;1997年04期 |
17 |
张志强;两种流量测量方法的比较[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8 |
孙宝芝,姜任秋,姚熊亮,宋福元,陈跃进;基于导热和对流联合作用原理中温管道流量测量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9 |
赵伟国;宋执环;黄震威;;一种基于单传感器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
20 |
孙淮清;“流量测量方法与仪表选用”讲座——第25讲 流量测量现场误差估计(一)[J];自动化仪表;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