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面积深开挖对抗拔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研究

罗耀武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地下建筑物在沿海地区兴建,大面积深开挖工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地下建筑物通常需承受巨大的浮力,抗拔桩作为抗拔基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受施工限制,坑内基桩需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上覆土层的大面积卸荷使抗拔桩承载性状的确定很复杂。如何根据抗拔桩所在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结合桩土界面剪切特性,对开挖前后抗拔桩的承载性状进行计算分析是一个正在引起岩土工程界高度关注的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大面积深开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砂土中基坑开挖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深度、开挖直径、坑底以下有效桩长对基坑开挖前后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桩土界面法向应力降低,导致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降低。开挖直径越大,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下降越多。当开挖直径为全开挖时,开挖卸荷后坑内土体处于超固结状态,坑内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大于土体为正常固结状态时。 然后,采用JCY型静止侧压力系数固结仪对砂土(不同密实度)、饱和粉土和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K0加卸载试验,并采用K0加卸载模型对土体K0加卸载过程中的σv′~σb′关系进行描述,探讨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对K0加卸载模型参数的影响。 进而研制了土体超固结对抗拔桩极限侧摩阻力影响的试验装置,针对桩周土体为砂土和饱和粉土两种情况,首先采用该装置研究了抗拔桩在桩周土体K0加卸载过程中的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进而研究了桩周土体不同OCR值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超固结效应导致桩侧极限摩阻力增大。采用土体的K0加卸载模型计算桩周土体不同应力路径时桩土界面法向应力,进而计算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在上述单元体试验及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桩土界面往返剪切特性,建立了大面积深开挖对抗拔单桩承载性状影响的一维分析模型及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算例的分析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对大面积深开挖前后抗拔单桩承载性状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大面积深开挖后桩土界面法向应力降低,导致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及刚度降低。开挖后土体产生卸荷回弹,从而带动基桩回弹,桩身上、下部分分别承受正、负摩阻力,并在桩身产生拉力,对抗拔桩在后期承载过程中的荷载传递过程产生影响。 采用ABAQU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面积深开挖后群桩的受力及变形性状进行分析,研究了群桩的遮帘效应对基桩回弹位移及桩身拉力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群桩的桩数、桩间距对其遮帘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群桩的遮帘效应,越靠近群桩中心,开挖后基桩桩身最大轴力越小。随桩间距的减小及桩数的增多,群桩的遮帘效应越来越明显。 对大面积深开挖后抗拔群桩的承载变形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后抗拔群桩达极限承载力时的位移远大于单桩。在相同的桩间距情况下,随桩数的增加,群桩承载效率系数下降。相同桩数情况下,桩间距越大,群桩承载效率系数越高。 最后将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海500kV世博变电站工程的计算分析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世进,周子范,陈云敏,唐晓武;施工质量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影响[J];中国市政工程;2004年05期
2 徐新跃;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3 王涛;;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及嵌入深度研究[J];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4 薛奇,严力;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与施工[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3期
5 陈秋南,王祥秋,包太;关于“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6 吴帅彬;高飞;;桩底注浆对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J];岩土工程技术;2006年06期
7 苏福明;;某大楼人工挖孔桩荷载传递及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吴华君;;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7期
9 梁伟刚;;倾斜桩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15期
10 李晋,谢永利,冯忠居;桩身设计参数对大直径空心桩承载性状影响的仿真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9期
11 方鹏飞;朱向荣;吴彩霞;杨建华;;自扩式沉管灌注桩技术及其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12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3 吴震,张建新;嵌岩桩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J];建筑施工;2005年07期
14 郑刚;张文超;;静压桩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其对桩承载性状影响分析[J];建筑科学;2007年07期
15 李俊伟;鲍育明;薛国亚;;嵌岩桩嵌岩段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J];广东建材;2007年08期
16 孙玉林,陈剑平;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应用[J];世界地质;1999年04期
17 何剑;泥岩地基中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18 赵海生,李林涛,陈满圈;预制静压桩的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2年05期
19 冯章炳,俞宗卫,车亚玲;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0 曾庆军;廖建春;莫海鸿;潘泓;;大面积荷载下超长水泥土搅拌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柏兴;王星华;;红层软岩大直径嵌岩桩承载性状有限元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范景云;沈铭闵;;两相邻深开挖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探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林军;吕宜媛;钟聪达;戴民;;不同浅层地基处理方法下PHC管桩水平承载性状对比研究[A];CCPA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2009~2010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延庆;苑辉;屈展;高华东;;挤扩支盘桩抗拔性能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胡邵敏;王昆瑞;程日晟;李光雄;;深开挖对邻建物之影响与监测结果研判[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李建军;梁仁旺;冯国瑞;白晓红;;卵石土地基中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广运;蒋建平;顾宝和;;大直径扩底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镜培;高大钊;;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9 高大钊;;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何广讷;;复合地基中散体材料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耀武;大面积深开挖对抗拔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方鹏飞;超长桩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高笑娟;挤扩支盘桩承载性状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哲;大直径灌注筒桩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贺炜;竖向荷载下基桩承载性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宋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承载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吴迈;砼芯水泥土桩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研究与可靠度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印长俊;软岩地基中大直径嵌岩桩复合桩基的原型观测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栋梁;深厚软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雨厚;大型桥梁深长桩基承载性状及合理参数确定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徐文博;载体桩在吉林东部基岩区承载性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筱进;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水平承载性状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杨汶东;多层岩溶区深水大直径桩基承载性状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6 章杰;黄土地基中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性状的现场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粤;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刘智勇;昔格达泥岩中桩的承载性状及后注浆技术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龙秀均;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文智;微型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刘浪;今起全市在建工程拉网式排查安全隐患[N];重庆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