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烟粉虱卵黄发生、卵黄蛋白及其受体基因序列的分析

郭建洋  
【摘要】: 科学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Q型烟粉虱成功入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生殖干涉,即非对称性交配;二是感染双生病毒,即与病毒的互利互惠;三是烟粉虱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但引起这些机制的生理和分子途径尚不明确,因此,探讨烟粉虱入侵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对于日后有效控制其为害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主要从烟粉虱的生殖发育包括:卵巢形态及发育、精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等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卵巢内不同发育级别卵子比例、卵子发生过程及卵黄发生动态等的异同,分析引起不同生物型烟粉虱之间生殖差异的生殖基础,并通过克隆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及其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基因,分析比较Vg基因序列和结构,以及检测感染TYLCCNV病毒生物型烟粉虱转录水平的差异,探讨入侵种烟粉虱成功入侵的生殖基础与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烟粉虱内生殖系统形态和卵巢发育的比较分析 B型烟粉虱雌虫内生殖系统主要由对称的一对卵巢、一个直径约20μm的受精囊、侧输卵管和中输卵管组成。B型烟粉虱卵巢管属于端滋式发育模式,由12-22根卵巢管组成,可以根据发育时期将烟粉虱的卵巢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根据卵巢内卵子形态和卵黄蛋白沉积的情况,可以把卵子分为四个级别,即Ⅰ、Ⅱ、Ⅲ和Ⅳ级。B烟粉虱的精巢主要由一对对称排列的睾丸、雄性附腺和输精管组成。比较B型和ZHJ1型烟粉虱卵巢发育显示,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卵巢形态相似,以健康棉花为寄主植物时,生殖发育差异不显著。 2烟粉虱卵子发生和精子发生 烟粉虱的卵子发生始于伪蛹期,在烟粉虱雌虫开始形成卵巢时,卵原干细胞分别分化成滋养细胞、卵母细胞以及滤泡细胞。红眼期伪蛹已经发现有卵巢管,成虫羽化后12 h就观察到有产卵行为,24 h后解剖出含有成熟卵子的卵巢。48 h解剖出带有受精囊的卵巢。烟粉虱的卵子发生分为滋养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卵母细胞通过滋养细胞运输和自身摄取两种方式进行Vg等营养物质的转运。烟粉虱的精子发生同样始于伪蛹期,精细胞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细胞、次级精细胞和成熟精细胞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形态和结构也不同。 3烟粉虱Vg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通过收集烟粉虱产的新鲜卵作为免疫抗原制备单克隆、多克隆抗体。经小鼠脾细胞与可体外培养并繁殖的入骨髓瘤细胞进行体外融合,利用ELISA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后用上清制备腹水,收集腹水经纯化后得到Vg的单克隆抗体。经SDS-PAGE电泳,切取雌性特异性条带,将回收条带电透析后浓缩制备抗原,皮下多点注射雄性白兔,尔后取静脉血经沉淀纯化后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效价发现,单抗效价为1:100,000,多抗的效价为1:68,000。Wertern-blot分析发现抗卵黄蛋白抗体能和几种生物型烟粉虱卵黄蛋白及血淋巴中的雌性特异性蛋白产生免疫反应,但是不能与雄虫提取物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烟粉虱卵黄发生及Vg特性的分析 利用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对烟粉虱卵黄蛋白(Vetellin, Vt)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非变性凝胶电泳和变性凝胶电泳分析卵黄蛋白分子组成发现,卵黄蛋白是由两个大小为190 kDa相似亚基组成的分子量约380 kDa的大分子蛋白。对烟粉虱Vg性质分析显示,烟粉虱Vg是磷酸化糖基化脂蛋白。利用双抗夹心ELISA对取食健康棉花的烟粉虱不同发育时期Vg含量检测发现,烟粉虱Vg合成始于伪蛹期,羽化后血淋巴中的Vg含量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卵巢中的Vt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 5烟粉虱Vg基因的克隆及转录表达分析 克隆获得B型烟粉虱Vg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6731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74bp,共编码215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42 kDa,等电点为8.9,3'端非编码区为220bp,5'端非编码区为37 bp。其中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丝氨酸(S)占12.5%,天冬氨酸(N)占12.7%,谷氨酰胺(Q)8.9%。在490个氨基酸有一个RXXR酶切位点,将Vg基因切成编码约50 kDa和190 kDa的大小蛋白。序列相似性比对后发现,烟粉虱Vg基因与玻璃叶蝉Homalodisca coagulata的相似性为86.7%,与叶蜂Athalia rosae的相似性为85.6%,与大鳖负蝽Lethocerus deyrollei的相似性为84.5%。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不同时期Vg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发现,羽化后烟粉虱Vg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 6不同生物型烟粉虱Vg基因克隆及分析。 ZHJ2型烟粉虱Vg基因全长6721 bp,开放阅读框长度约6549 bp,共编码218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45 kDa,等电点为8.7,3'非编码区为109 bp,5'非编码区为63bp。其中前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在450个氨基酸有一个RXXR酶切位点,将Vg基因切成编码约50 kDa和190 kDa大小蛋白。丝氨酸(S)占12.5%,天冬氨酸(N)占13.5%,谷氨酰胺(Q)7.1%,丙氨酸(A)9.2%。序列相似性比对后发现,ZHJ-2型烟粉虱Vg基因与菜叶蜂Athalia rosae的相似性为93.9%,与大鳖负蝽Lethocerus deyrollei的相似性为93.5%,与玻璃叶蝉Homalodisca coagulate相似性为89.9%。 Q型烟粉虱Vg基因全长6871 bp,开放阅读框长度约6651 bp,共编码22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46 kDa,等电点为8.9,3'非编码区为107 bp,5'非编码区为43 bp。其中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在490和790个氨基酸各有一个RXXR酶切位点,可能会将Vg基因切成编码约50 kDa、90 kDa、150 kDa或者190 kDa大小蛋白。丝氨酸(S)占15%,天冬氨酸(N)占12.8%,谷氨酰胺(Q)6.2%,丙氨酸(A)9.2%。序列相似性比对后发现,Q型烟粉虱Vg基因与菜叶蜂A. rosae的相似性较低,仅为63.4%,与大鳖负蝽L. deyrollei的相似性为57.3%,与玻璃叶蝉H. coagulata相似性为55.6%。 对三种烟粉虱Vg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后发现,入侵种B型/Q型与本地种ZHJ2型烟粉虱相比,在第620-640氨基酸序列间,均比ZHJ2型烟粉虱多一段长度为15个氨基酸的多聚丝氨酸片段。而入侵种Q型与B型、本地种ZHJ2烟粉虱Vg基因序列相比,Q型烟粉虱具有两个酶切位点,且在多聚丝氨酸区多9个重复的GHN功能结构域。三个生物型烟粉虱Vg基因都具有卵黄蛋白典型的功能结构域GCMG和NIIK,以及重复的多聚丝氨酸区,与其它昆虫V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烟粉虱Vg基因不仅含有多个多聚丝氨酸区域,且存在多聚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区,这在昆虫卵黄蛋白基因序列结构上是不多见的。有意思的是在烟粉虱Vg基因序列的氮端多聚丝氨酸区之前,都会出现多个重复的GH/RN功能结构域,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7烟粉虱Vg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克隆到B型烟粉虱Vg受体(Vg Receptor, V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大小5774bp,编码1919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201 bp,等电点为8.7,分子量大小约201 kDa,跨膜结构域分析显示,VgR跨膜结构位于C-末端的1679-1696个氨基酸位置。烟粉虱的VgR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家族,具有一些LDLR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主要包括: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 Domain)、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Epidermal Growth Factor Precursor Homology Domain)、跨膜域(Transmembrane Domain)、O-联糖功能域(O-linked Carbohydrate Domain)及胞质尾域(Cytoplasmic Domain)。同源比对分析显示,B型烟粉虱VgR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相似度达83%,及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相似度达74%,并利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了VgR编码蛋白质三维结构。同时用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检测分析了B型烟粉虱Vg受体基因转录表达情况。 8感染TYLCCNV病毒对烟粉虱生殖力及Vg、VgR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对羽化后15 d内的B型烟粉虱雌虫卵巢发育进度观察发现,初羽化的雌虫已经开始卵巢发育,在卵巢内未见成熟的卵子。羽化后2 d发现有卵黄沉积的卵子,发育3-4 d的卵巢内观察到成熟卵子,且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卵巢内成熟卵子数目逐渐增多,至羽化后11-14 d卵巢内成熟卵子数目达到最大。烟粉虱卵巢中的卵子在形态上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标记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Ⅳ级为成熟卵。烟粉虱卵巢时期和卵子发育级别的划分为评价烟粉虱生殖力奠定了基础。比较B型/ZHJ1型烟粉虱取食感染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烟草植株与在健康烟草植株上取食2种条件下的卵巢发育进度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患病植株上取食,卵子发育进度加快,表现在不同发育时间Ⅱ、Ⅲ和Ⅳ级卵子数目显著高于取食未感毒烟草的烟粉虱。然而,观察发现TYLCCNV对土著ZHJ1型烟粉虱卵巢内卵子发育进度却无显著影响。提取同期烟粉虱总RNA,并分别考察了取食健康烟草和感染病毒烟草后的卵黄发生、Vg/VgR基因转录情况。发现了感染病毒后烟粉虱Vg含量、Vg/VgR基因转录水平显著提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惠;倪士峰;康金虎;骆蓉芳;吴一飞;崔延堂;李智选;;苘麻属植物的药学研究概况[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2 章卷;欧洲温室新害虫[J];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4年02期
3 热孜万,龚和,饶漱靖;营养和激素对家蝇卵黄发生的影响[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7年03期
4 热孜万,苏力坦,龚和;家蝇卵黄发生及其激素调控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1997年02期
5 蓝雁;陈佩惠;;食物对家蝇卵黄成熟影响的研究近况[J];医学动物防制;1993年02期
6 李晓明;张志平;杨小龙;王多;刘敬泽;;长角血蜱卵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昆虫学报;2008年10期
7 孙建新,谭璟宪;东乡伊蚊自殖株和非自殖株卵黄发生动态的比较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8 孙建新,谭璟宪;自殖性东乡伊蚊卵黄发生的初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年03期
9 于长明,李成文,刘泉;ELISA测定德国小蠊卵黄蛋白含量方法的建立[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8年04期
10 董言德,薛瑞德,尤洪涛,冯伶;溴氰菊酯处理对淡色库蚊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4年03期
11 李承毅,白云秀,张金桐;溴氰菊酯对淡色库蚊卵黄蛋白影响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7年02期
12 闫佩毅;张立煌;;卵黄抗体及其在抗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13 杨桂枝,张耀光;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卵黄发生的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年03期
14 李正和,李桂新,谢艳,张仲凯,周雪平;云南番茄曲叶病是由烟草曲茎病毒引起的[J];病毒学报;2002年04期
15 田刚;汪咏新;廖洪利;;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特性、制备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9年05期
16 谭璟宪,张京生;吸血对印鼠客蚤生殖腺发育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6年02期
17 聂磊;麦荫乔;;蛋白质酪氨酸的硫酸化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8年06期
18 王福彭;精子缺乏症与环境污染[J];世界科学;1996年09期
19 路小丙;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J];河南林业;2000年06期
20 李文艳;康现江;穆淑梅;郭明申;;水体Cd~(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红;张帆;李元喜;;B型和Q型烟粉虱对浅黄恩蚜小蜂寄主选择及个体发育的影响[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边海霞;郭晓军;郅军锐;罗晨;;7种常用农药对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3 饶琼;张宏宇;罗晨;;湖北省烟粉虱生物型调查及入侵型B型和Q型的扩散[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侯茂林;林克剑;卢伟;文吉辉;;设施黄瓜上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和活动规律及诱杀效果[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小玺;彭伟录;任顺祥;邱宝利;;国内三种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杂交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吴刚;郭建英;万方浩;;不同棉酚含量棉花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多代影响[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杨念婉;李艾莲;万方浩;刘万学;;药用植物精油对B型烟粉虱的触杀及产卵忌避作用[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符伟;徐宝云;吴青君;王少丽;朱国仁;张友军;;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谭永安;肖留斌;孙洋;季英华;柏立新;;江苏地区烟粉虱的为害及地理种群遗传分布[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丛林;郭建英;万方浩;;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洋;烟粉虱卵黄发生、卵黄蛋白及其受体基因序列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潘慧鹏;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李萌;烟粉虱—双生病毒—寄主植物互作及植物防御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徐冉;大豆抗烟粉虱的鉴定与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饶琼;我国烟粉虱生物型、遗传分化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震宇;烟粉虱吡虫啉抗性的监测与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郑宇;福建地区烟粉虱抗药性成因与控制策略[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刘佰明;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的取食行为学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庞淑婷;番茄品种对烟粉虱适生性及其寄生蜂种间竞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谢文;寄主植物诱导烟粉虱种群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露;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唾液酶系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艳敏;温度锻炼与交互胁迫对Q型烟粉虱存活及生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丛林;B型烟粉虱对高温胁迫的生殖和行为响应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欧阳智刚;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孙地冰;两种入侵烟粉虱之间的竞争取代及其行为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姚远;不同药剂对烟粉虱防治效果及阿维菌素应用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陈冲;烟粉虱生物型鉴定、抗药性监测、杀虫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增效生化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阙振炜;烟粉虱及细蜂在寄主植物离体叶片上的发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张蕊蕊;媒介虫口密度、植株苗龄及温度对烟粉虱传播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金党琴;烟粉虱的生物学及暴发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植保总站 刘光涛 姜京宇;警惕烟粉虱对秋菜的危害[N];河北科技报;2007年
2 胡善斌 段甲珍;湖北枣阳加大防治烟粉虱力度[N];中国花卉报;2008年
3 常熟市植保植检站供稿;立足预防,控制烟粉虱越冬虫源[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姜靖;罗晨:治小虫,成大事[N];科技日报;2010年
5 扬农;防治大棚烟粉虱刻不容缓[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6 河北省植保站 姜京宇;今秋烟粉虱暴发警报[N];河北农民报;2007年
7 苏恒山 丁志宽;大棚蔬菜烟粉虱重发原因及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7年
8 松蔬;减轻秋冬作物烟粉虱危害[N];东方城乡报;2007年
9 陈宝宽 丁志宽;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10 水清;烟粉虱危害可致棉花大幅度减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