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对大鼠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摘要】:
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生物体缺锌与必需脂肪酸缺乏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状,而且缺锌加剧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状,说明锌在脂肪酸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目前其分子机理尚未阐明。本文系统研究了日粮缺锌与高锌对SD大鼠生长发育及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发现日粮锌可影响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1, SCD-1)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并进一步通过短期锌注射试验,检测了血清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浆激素、肝脏和血浆脂肪酸组成、SCD-1及其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mRNA水平,探讨了锌对硬脂酰去辅酶A去饱和酶的转录调控机理;利用原代肝细胞培养技术,明确了锌对SCD-1的转录调控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锌对SD大鼠生长性能与体内锌水平的影响
选用体重为90±5 g雄性SD大鼠100只,经3天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缺锌组(zinc deficiency, ZD,3.20mg/kg)、配饲组(paired-fed, PF,对照组Ⅰ)、正常锌组(zinc adequacy, ZA,46.39 mg/kg,对照组Ⅱ)和高锌组(zinc overdose, ZO,234.39 mg/kg)。每组25只大鼠,分笼饲养,每笼5只,于屏障系统中饲养5周,每天记录采食量(每笼),每周称重(单只)一次。饲养结束后,屠宰并解剖取样分析。结果表明,①饲喂缺锌日粮的大鼠表现出典型的缺锌症状,即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食欲不振、毛发紊乱无光泽、角质化严重甚至脱毛等症状,与配饲组相比体格明显瘦小;而饲喂高锌日粮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采食行为正常,毛发柔顺光亮,且个体大于正常组。②与PF组相比,ZD组大鼠的体重、器官重量、体内锌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te.ALP)活性均显著(P0.05)降低;与ZA组相比,ZO组大鼠的体重、器官重量、锌水平和ALP活性均显著(P0.05)增加。
2.锌对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了缺锌和高锌均能影响SD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对芯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缺锌组中有6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高锌组有76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产物参与机体脂肪代谢、氮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离子转运、DNA转录与翻译、免疫和信号转导等功能。进一步筛选发现,低锌使SCD-1 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高锌并未使之发生显著改变;缺锌使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 PPARa)和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receptorβ, TRβ) mRNA水平显著下调,而高锌使二者mRNA水平均上调。
3.锌调控脂肪酸组成和SCD-1转录的机理
以注射氯化锂作为不良反应的阳性对照,研究了SD大鼠对腹腔注射锌的适应性反应,确定了不会引起动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注射剂量,从而排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可能性。通过饲喂缺锌(3.30 mg/kg)和正常锌(38.89 mg/kg)日粮建立了两种内源锌水平不同的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试验设2个因子,其中因子A为注射锌:设4个水平,其单位活体重注射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μg/g,分别以A(0)、A(0.5)、A(1.0)和A(2.0)表示;因子B为大鼠模型,分别为大鼠体内正常锌和缺锌2个水平,分别以ZA和ZD表示。试验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研究了注射锌和内源锌对SD大鼠血清脂蛋白、总胆固醇、血糖、血浆激素、肝脏与血浆脂肪酸组成、SCD-1及其转录调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
3.1大鼠对腹腔注射锌的适应性反应
与纯净水消耗量相比,注射LiCl (150μg/g)组的大鼠对0.1%糖精水消耗量显著减少(P0.05),显示出不良反应:注射Zn (1.0μg/g)和Zn (2.0μg/g)组的大鼠对0.1%糖精水的消耗量与注射生理盐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注射Zn(3.0μg/g)组大鼠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甚至死亡,这表明注射剂量为2.0μg/g及以下水平的Zn均不会使大鼠产生不良反应。
3.2缺锌和正常锌大鼠模型的建立
饲喂缺锌日粮的大鼠表现出缺锌的典型症状。缺锌组的血清、肝脏、股骨和骨骼肌锌水平较正常锌组分别降低27.43%、15.39%、31.15%和27.30%(P0.05)。正常组大鼠毛发有光泽、采食和其他行为能力都正常。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缺锌和正常锌两种内源锌水平不同的大鼠模型。
3.3注射锌(A因子)的效应:以A(0)组为对照组
(1)锌对血清脂蛋白、总胆固醇和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注射锌使ZA模型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与ZD模型中的葡萄糖(glucose, Glu)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而使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明显降低(P0.05);注射剂量为2.0μg/g时,ZA模型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血糖与ZD模型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
(2)锌对血浆激素的影响:
在ZA模型下,注射锌使血浆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 IRI)和胰高血糖素(pancreatic glucagon, PG)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使T4和leptin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ZD模型中,腹腔注射锌增加IRI、T3、T4和leptin水平(P0.05),但减少PG水平(P0.05)。
(3)锌对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在ZA模型中,A(0.5)组的C16:0与C18:1含量和C18:1/C18:0比值显著降低(P0.05), C16:1含量和C16:1/C16:0比值则显著升高(P0.05); A(1)和A(2)中C16:0、C16:1、C18:0含量和C16:1/C16:0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而C18:1含量和C18:1/C18:0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在ZD模型中,A(0.5)和A(1)组的C16:0、C16:1和C18: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 C18:1含量和C18:1/C18:0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 A(2)中C18:0和C18:1含量与C18:1/C18:0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
(4)锌对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在ZA模型中,A(0.5)组的C16:0、C18:0与C18:1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16:1/C16:0比值显著升高(P0.05);A(1)和A(2)组中C16:0与C18:0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C16:1/C16:0和C18:1/C18:0比值则明显升高;此外,A(2)组的C16:1含量显著升高。在ZD模型中,除了C18:1/C18:0比值无明显变化外,A(0.5)组其他五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注射剂量为1.0μg/g使血浆脂肪酸组成(除C18:0含量不变之外)均显著降低(P0.05):A(2)组中C16:1与C18:1含量和C16:1/C16:0与C18:1/C8:0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C18:0脂肪酸含量则显著增加(P0.05)。
(5)锌对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及其调控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在ZA模型中,注射锌均可使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注射剂量为1.0和2.0μg/g还可使PPARa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TRp mRNA水平在注射剂量为0.5和2.0μg/g时也有显著增加(P0.05)。在ZD模型下,注射剂量为2.0μg/g均可使SCD-1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注射剂量为1.0和2.0μg/g均可使PPARa和SREBP-1c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注射剂量为0.5μg/g使TRp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
3.4体内缺锌和正常锌模型效应:
以ZA组为对照组,内源缺锌使LDL、HDL、TG、TC、肝脏FFA、IRI、T3和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对PG和leptin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内源缺锌还显著降低肝脏中C16:1含量和C16:1/C16:0比值与血浆中C18:0和C18:1含量(P0.05),增加肝脏C18:1含量(P0.05);缺锌大鼠中SCD-1和TRp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3.5相关性分析:
(1)肝脏脂肪酸组成与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C16:0含量只与T3呈正相关(P0.05); C16:1含量分别与LDL、HDL、TC、PG、T3、IRI和Leptin呈正相关(P0.05); C16:1/C16:0比值与LDL、HDL、TC、TG、PG、T3、IRI和Leptin都呈正相关(P0.05); C18:0含量只与HDL呈正相关(P0.05); C18:1脂肪酸与LDL、HDL、TC、PG、IRI和Leptin均呈负相关(P0.05);C18:1/C18:0比值与LDL、HDL、TC和IRI呈负相关(P0.05)。
(2)肝脏脂肪酸组成与SCD-1及其调控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SCD-1 mRNA水平与C16:1和C16:1/C16:0比值呈正相关(P0.05),而与C18:1和C18:1/C18:0比值呈负相关(P0.05); PPARa mRNA水平与肝脏脂肪酸组成均无相关性(P0.05); TRp与C16:0和C18:1含量呈负相关(P0.05),但是与C16:1/C16:0比值呈正相关(P0.05); SREBP-1c mRNA水平与C18:1和C18:1/C18:0比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C16:1/C16:0比值呈正相关(P0.05)。
(3)血浆脂肪酸组成与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G与C18:1呈负相关(P0.05),与C18:1/C18:0比值呈正相关(P0.05);T3与C16:1/C16:0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C18:0含量呈正相关(P0.05); T4与C16:1含、C16:1/C16:0和C18:1/C18:0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C18:0含量呈正相关(P0.05);IRI与C16:0、C18:0含量和C16:1/C16:0比值呈负相关(P0.05); leptin与C18:0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C18:1/C18:0比值呈负相关(P0.05)。
(4)血浆脂肪酸组成与SCD-1及其调控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C16:1含量与肝脏SCD-1和SREBP-1c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C18:1含量与TRp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 C18:1/C18:0比值与SCD-1和SREBP-1c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
(5)激素与SCD-1及其调控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SCD-1 mRNA水平与PG. IRI、T3和T4呈正相关(P0.05); TRp mRNA水平与PG和T3呈正相关(P0.05);SREBP-1c则只与IRI呈正相关(P0.05)。
4.锌调控原代肝细胞中SCD-1转录的机理
以缺锌大鼠的原代肝细胞为材料,发现400μ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 triamine pentoacetic acid, DTPA)使SREBP-1c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PARa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DTPA浓度为600μM时,SCD-1、TRp. SREBP-1c和PPARa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以正常锌大鼠的原代肝细胞为材料,发现锌(培养液中浓度为10、50和100μM)均使SREBP-1c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除锌浓度为100μM组外,其他锌水平均使SCD-1和TRβ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锌浓度为50μM时,SCD-1基因表达水平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 mRNA水平分别与TRβ和SREBP-1c转录丰度呈正相关(P0.05)。
|
|
|
|
1 |
金海燕;周龙书;;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CD_(44)的异常表达及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
2 |
田志环;;镉胁迫下泥鳅肝脏的红外光谱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年02期 |
3 |
张薇;徐善良;沈勤;严小军;;大黄鱼鱼种阶段脂肪酸组成研究[J];水产科学;2009年03期 |
4 |
蒋成玉,张柏林,罗公平,熊永忠,由轩,王积海,李金龙,徐世文;亚慢性镉致鸡肝脏酶组织化学变化的影响及硒颉颃效果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11期 |
5 |
谭树华;严芳;罗少安;何典翼;;亚硝酸钠(NaNO_2)对鲫鱼肝脏Na~+/K~+-ATPase和Mg~(2+)-ATPase活性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2007年01期 |
6 |
谭树华;严芳;罗少安;何典翼;;亚硝酸钠(NaNO_2)对鲫鱼肝脏Na~+/K~+-ATPase和Mg~(2+)-ATPase活性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2007年08期 |
7 |
苏荣胜;曹华斌;李和平;潘家强;李成梅;唐兆新;;不同剂量的蛋氨酸铜对肉鸡肝脏病理组织结构和粪便铜含量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年03期 |
8 |
吴伟;聂凤琴;瞿建宏;杨光;;2,2′,4,4′-四溴联苯醚对鲫鱼离体肝脏组织的氧化胁迫[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9 |
李永塘;付大波;侯永清;丁斌鹰;刘玉兰;朱惠玲;;α-酮戊二酸对免疫应激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0年03期 |
10 |
宁红梅;葛亚明;安志兴;银梅;刘俊伟;陈永耀;崔艳红;钟华;;高氟低碘对老年大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1 |
丁叶;普天春;佘锐萍;张成林;闫鹤;尹君;田纪景;张金国;李睿文;李文贵;;9例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器官病理学观察[J];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
12 |
侯天德;葛玉凤;王梧霖;惠李;周涵;马玉兰;徐瑞;;饥饿应激对珠颈斑鸠肝组织结构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3 |
甘乾福;林峥;梁学武;刘庆华;鲍若红;;热应激大白鼠脾脏和肝脏组织HSP70和NOS的表达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4 |
姚志峰;章龙珍;庄平;黄晓荣;颜世伟;;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0年04期 |
15 |
胡崇伟;王奔;李静;李艳飞;;亚慢性铝暴露对雏鸡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08期 |
16 |
肖永恒;江键;李国栋;王冬;涂晔;马琳;梁媛媛;崔黎丽;;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7 |
庄振宏;黄缘缘;张峰;李燕云;袁军;杨燕凌;林玲;汪世华;;黄曲霉毒素B_1对小鼠肝脏蛋白质组影响的初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11期 |
18 |
林向东;谢瑞涛;钟灵香;杨淇龄;黄凯;谢基;;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及肝脏脂肪酸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
19 |
胡锴;任常宝;颜城;苏荣胜;郭剑英;潘家强;唐兆新;;高铜日粮对肉鸡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1年12期 |
20 |
刘国艳;张维东;顾金辉;柴春彦;;氟对大鼠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