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猪与长白猪脂肪代谢和消化功能发育差异的研究
【摘要】:
本试验以断奶后的金华和长白仔猪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饲养试验、屠宰试验,从脂肪代谢相关酶、生理生化指标、基因表达和消化道结构功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发育等方面揭示两品种猪生产性能、胴体组成、脂肪沉积变化的种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机理,为猪脂肪沉积调控技术的创建以及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间的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年龄相同的金华和长白仔猪各18头(共36头),分别于28日龄断奶后,按照品种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金华猪与长白猪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试期7天,正试90天。在每个屠宰日龄(35,80和125日龄),分别从各组的每个重复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猪2头(公母各半),每个品种6头,共12头。按常规方法进行屠宰,测定胴体组成。并采集血清、垂体、肝脏、肌肉和皮下脂肪以及胃肠道组织样品进行相关指标分析。
根据Genebank登录的猪垂体生长激素(GH)、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I)、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瘦素(Leptin)、脂蛋白脂酶(LPL)和内参β-ac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垂体、肝脏和脂肪组织mRNA为模板,经过反转录和PCR反应,克隆得到了相应的GH、IGF-I、FAS、HSL、Leptin、LPL和内参β-actin的基因片段。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表明,得到的GH、IGF-I、FAS、HSL、Leptin、LPL和内参β-actin基因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相应基因片段(登录号分别为:AY536527、NM214256、EF589048、AY686758、AF026976、AY686761和DQ845171)同源性均达到了98%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PCR反应中适宜的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数,构建了适合相应基因序列的优化半定量RT-PCR法,以用于研究金华猪与长白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及种间差异。
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长白猪与金华猪相比有较高的始重、终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长白猪的平均日增重比金华猪高39.44%,而平均料重比比金华猪低24.11%(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无种间差异(P>0.05)。
2.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金华猪与长白猪胴组成和肉品质参数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的胴体脂肪率、平均背膘厚、肌内脂肪量、大理石纹评分和肉色评分较高(P<0.05),而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和滴水损失较低(P<0.05)。
3.垂体和肝脏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华猪与长白猪垂体GH mRNA丰度发育模式基本一致,随日龄增加而下降(P<0.05)。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垂体组织中GH mRNA丰度较低(P<0.05),并分别与胴体脂肪率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P<0.05)和-0.755(P<0.05);长白猪肝脏IGF-I mRNA丰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金华猪则无显著性发育变化(P>0.05),且金华猪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长白猪肝脏IGF-I mRNA丰度与胴体脂肪率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0(P<0.05)。
4.脂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金华猪与长白猪皮下脂肪HSL和FAS活性发育模式一致,35和80日龄时较低,125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FAS的活性和FAS/HSL活性比值较高(P<0.05),而HSL活性则较低(P<0.05);FAS mRNA、Leptin mRNA和LPL mRNA丰度发育模式基本一致,随日龄增加而升高(P<0.05),金华猪的FAS mRNA、Leptin mRNA和LPL mRNA丰度较高(P<0.05)。HSL mRNA无显著性发育变化(P>0.05),金华猪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金华猪与长白猪FAS mRNA、FAS/HSL mRNA、Leptin mRNA和LPL mRNA丰度与其胴体脂肪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金华猪r:0.802,0.804,0.876,0.871,P<0.05;长白猪r:0.734,0.749,0.803,0.784,P<0.05)。
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示显:金华猪与长白猪血清瘦素、GH、IGF-I、胰岛素、FT3和FT4、FFA浓度发育模式一致,血清瘦素、IGF-I、胰岛素和FFA浓度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GH、FT3和FT4水平则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较高(P<0.05),而血清GH、IGF-I、FT3和FT4和FFA浓度较低(P<0.05)。金华猪与长白猪血清瘦素、IGF-I、胰岛素水平与胴体脂肪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别为:0.567(P<0.05),0.572(P<0.05),0.482(P<0.05)和0.607(P<0.05),0.578(P<0.05),0.534(P<0.05);而血清GH和FT4水平与胴体脂肪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3(P<0.05),-0.541(P<0.05)和-0.463(P<0.05),-0.481(P<0.05)。
6.内源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华猪与长白猪胃粘膜及其内容物中胃蛋白酶、胰腺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活性的发育模式一致,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胃粘膜及其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活性和胰腺中胰蛋白酶活性较低(P<0.05),而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较高(P<0.05);小肠粘膜(空肠和回肠)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的发育模式基本一致,其中麦芽糖和蔗糖酶活性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而乳糖酶活性则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金华猪的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活性较高(P<0.05),而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无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
7.消化器官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粘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发育模式基本相同。绒毛高度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而隐窝深度则随日龄的增加而变浅(P<0.05)。与长白猪相比金华猪的绒毛较短而隐窝较深(P<0.05)。
|
|
|
|
1 |
孙金海;从加拿大引进的长白猪中发现染色体13/17易位[J];中国兽医学报;1990年01期 |
2 |
胡殿金;赵刚;王景顺;;东北民猪、长白猪及杂种猪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年02期 |
3 |
张宝荣,杨志,郭英全,闻殿英,赵东海,任保;长白猪、约克夏猪纯繁高产系的选育方法及效果[J];养殖技术顾问;1999年01期 |
4 |
钱成刚,王先明,詹应祥,金访中,周珠丽;美、英、新丹系长白猪生长性状比较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0年02期 |
5 |
金访中,周珠丽,钱成刚;长白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J];浙江畜牧兽医;2001年03期 |
6 |
朱家涛,陶建良,谢江明;长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J];浙江畜牧兽医;2001年04期 |
7 |
王青来,吴珍芳,王爱国,刘珍云,滕雪峰,罗旭芳;温氏长白猪生长性状的选育进展[J];养猪;2004年02期 |
8 |
赵英杰,徐宏军,李尚波,王文成,宣华;长白猪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7期 |
9 |
夏彩锋;瞿继跃;张有为;谢英莲;;益生素对促进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08期 |
10 |
刘玉芬;刘洪雨;姚欣;高洋;;长白猪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0期 |
11 |
张杰英;;瘦肉型猪种介绍[J];今日畜牧兽医;1985年01期 |
12 |
潘晚平;申祥科;刘小平;魏国强;何贤刚;潘帅;;美系长白猪生长性状选育趋势[J];养殖与饲料;2004年10期 |
13 |
胡雪松;王希彪;;民猪、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ESR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1期 |
14 |
方建新;;与配母猪产仔数与公猪睾丸大小的关系[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02期 |
15 |
方建新;;与配母猪产仔数和公猪睾丸大小的关系[J];当代畜牧;2007年02期 |
16 |
张力;肖天放;邵良平;;长白猪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陈永晴;赵云翔;戚晓鸿;吴同山;刘德武;;蓝塘猪和长白猪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J];猪业科学;2009年04期 |
18 |
王怀中;付言军;;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第1胎仔猪初生重分析[J];养猪;2010年04期 |
19 |
;长白猪与荣昌猪杂交效果的初步观察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1972年03期 |
20 |
胡今尧;;国外养猪业综述[J];湖北畜牧兽医;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