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载流子注入型全内反射光波导开关的研究
【摘要】:
光开关是光交换等系统中的关键器件。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很多制作光开关的方法。其中全内反射光开关,以其数字响应、波长偏振不敏感,长度较短等特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硅基CMOS工艺在微电子领域非常成熟,被普遍用于微电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如果能用硅基CMOS工艺来制作集成光电子器件,那么将会使集成光学在产业化的道理上迈进一大步。
本文的工作是基于标准CMOS工艺和SOI材料制作小截面的全内反射光开关。在试制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大截面的全内反射光开关的制作方法在小截面的全内反射光开关制作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反射区上注入铝电极结构对光开关器件静态特性的严重影响以及热光效应对动态性能的影响等,并针对这问题开展研究和提出改进光开关结构。
对金属电极对静态性能的影响与热光效应对动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分析表明,对于直接在脊波导上制作注入电极,由于金属电极的等效复折射率影响,使得全内反射光开关在不加电压的静态状态下存在一个固有的“静态镜面”,从而使光路发生偏转而不能从直通输出端口输出。如果为了消除这一现象而加大分叉角的话,这又将需要大的注入载流子浓度,这样由于严重的温升导致的热光效应作用,使得光开关性能降低。这些现象在大截面的全内反射光开关中影响不大,但是当截面较小时(波导层小于2.5μm厚度),这些作用将严重影响器件性能,甚至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为了消除上述两点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的全内反射光开关的设计思路。该器件采用一次深刻蚀与一次浅刻蚀,从而屏蔽掉“静态镜面”的影响。同时,这种设计可以使得电极宽厚的限制性变小,从而可以通过加宽电极以实现较好的散热,减小热光效应的影响。
|
|
|
|
1 |
庄婉如,林雯华,杨培生,李任,石志文,赵一兵,孙富荣,高俊华,刘涛;载流子注入全内反射型GaAs/GaAlAs光波导开关[J];半导体学报;1993年01期 |
2 |
杨建义,江晓清,杨方辉,王明华,RayT.Chen;2×2有机聚合物的全内反射型热光光开关[J];中国激光;2003年02期 |
3 |
王明华;戚伟;余辉;江晓清;杨建义;;基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高速光开关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20期 |
4 |
吴秀芳;全内反射现象中能量流动的图象[J];大学物理;1989年01期 |
5 |
王德煌;全内反射型光波导开关反射特性的分析[J];中国激光;1993年01期 |
6 |
时顺森;郝正福;杜又文;张萍;屈乾华;;破坏全内反射(FTIR)Q开关[J];激光与红外;1980年12期 |
7 |
王琛,王桂英,徐至展;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J];物理学进展;2002年04期 |
8 |
杨杰,龚正烈,夏秀兰;受抑全反射特性研究[J];光电工程;1996年05期 |
9 |
黄代政;;光子晶体光纤[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
10 |
蔡邦维;吕百达;;全内反射式钕玻璃片状激光介质的研制[J];光电工程;1988年01期 |
11 |
蔡克家,张天浩,张春平,杨嘉,张光寅,乔月印;全内反射式基因芯片荧光检测系统的研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2 |
王琛,袁景和,王桂英,徐至展;入射光的偏振特性对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中荧光激发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3年12期 |
13 |
赵策洲,李国正,刘育粱,刘恩科,刘西钉;SOI全内反射型光波导电光开关模型研究[J];光学学报;1995年12期 |
14 |
张少华,曹福元,胡茂琼,王建枝;宽场-共振能量转移全内反射荧光的显微技术及其应用[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
15 |
杨光参;王振国;凌银海;;一种演示全反射消逝波的简便方法[J];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01期 |
16 |
吴秀芳;利用特例证明Goos-Hnchen位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7 |
曹三松;韩凯;;全内反射式片状Nd∶YAG激光器[J];激光技术;1985年04期 |
18 |
Hidetoshi Onodera
,Jkno Awai
,Jun-ichi lkenoue
,苌永茂,阎月会;块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棱镜耦合法[J];光学技术;1992年06期 |
19 |
魏光辉,吴克瑛,杨苏辉,高春清,赵长明;四面体光学棱镜[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20 |
陈莹;姚闽娜;唐尧基;李耀群;;卟啉全内反射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