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蒸发沉积重掺硅薄膜及其应用
【摘要】:Si材料是半导体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以应用于微电子工业等领域居多,其中Si薄膜则多用在太阳能行业,且对于Si薄膜的其他用途研究则不多。
现阶段,建筑物用的玻璃,绝大部分辐射率较高,这样的玻璃保温性能差,整个建筑物损失的能量大约有一半是通过玻璃浪费掉的。因此,控制玻璃的能耗对节约能源大有裨益,其最佳选择是采用Low-e玻璃,俗称低辐射玻璃。
目前Low-e玻璃根据其制作方式主要有在线Low-e玻璃和离线Low-e玻璃两种,而现阶段无论在线和离线生产出来的Low-e玻璃均价格太高,在我国大部分还是用于写字楼,商场,无法推广到家家户户。这样,对低成本Low-e玻璃的研究就摆在了我们眼前,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但磁控溅射镀膜设备价格昂贵,相对生产出来的Low-e玻璃价格就高。而真空蒸镀法尽管成本简单,但一般都是制作双层膜,并且近几年也没有改进相关方法的报道。于是本实验室尝试采用电子束蒸发法来沉积重掺硅膜,希望可以仅采用Si原材料制备出具有低辐射特性的薄膜,通过对薄膜进行晶化,掺杂等工艺,提高重掺硅膜的导电特性,或者仅仅使用Si和Ag来制备Low-e薄膜,从而可以不通气体,降低成本和工序,并对对Si保护膜进行深入的探索,希望所做的工作对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所取得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电子束蒸发法来制备出的重掺硅膜导电性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2)利用四探针,X射线衍射(XRD),SEM,EDS等表征手段对薄膜进行了表征;(3)利用铝诱导低温晶化法对Si膜进行低温晶化,通过透射光谱和XRD分析,晶化后的透射率较之前有不小的提升,而且导电性有大幅提升;(4)利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制备出了铝掺杂硅薄膜,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出的Al-Si薄膜的导电性和可见光透射率有良好,具有一定的热反射特性;(5)制备出了基于Si和Ag的Low-e薄膜,且性能良好,而且Si保护层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6)研究了Si保护层对于金属防腐蚀的能力。分别在Cu和Al薄膜上蒸镀上了一层Si薄膜,在不影响透光性的条件下,Si薄膜对于金属防腐蚀有着良好的作用。
|
|
|
|
1 |
张萌;王应民;徐鹏;蔡莉;李禾;程国安;刘庭芝;;用锌有机源和CO_2/H_2混合气源PECVD沉积ZnO薄膜[J];光学学报;2006年04期 |
2 |
伊敏;沈士璠;;中国光学学会在上海召开1985年年会[J];激光技术;1986年01期 |
3 |
;机构介绍[J];光机电信息;1995年01期 |
4 |
郑玉祥,徐琮辉,张荣君,李晶,王松有,陈良尧;采用不同中间夹层的双记录层磁光光盘热光特性比较[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6期 |
5 |
陈聂;张耀举;施华萍;;用双层增透膜提高半导体单光子发射器的收集效率[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6 |
刘国华;张维;牛文成;;SPR传感器理论模型的仿真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郝殿中;吴福全;宋连科;马丽丽;张旭;闫斌;;Wollaston棱镜宽带减反射膜的研制及测试[J];光电子.激光;2006年10期 |
8 |
杨开勇;龙兴武;黄云;李晓红;;“假想层”在Needlee法膜系设计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6年05期 |
9 |
刘必鎏;时家明;赵大鹏;张玮;许波;;光子晶体隐身应用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9年01期 |
10 |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双月刊)[J];光机电信息;2010年06期 |
11 |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双月刊)[J];光机电信息;2010年07期 |
12 |
卫耀伟;陈松林;刘志超;马平;许乔;;原子层沉积薄膜之激光损伤性能分析[J];激光杂志;2011年03期 |
13 |
尹树百;;薄膜光学发展概况[J];光电工程;1978年04期 |
14 |
刘世良;周圣明;李抒智;王银珍;徐军;;气相传输平衡法在(11-20)面蓝宝石上制备γ铝酸锂膜[J];光学学报;2006年05期 |
15 |
王海峰;吴福全;郝殿中;;格兰-汤普森棱镜胶合层的膜效应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年03期 |
16 |
肖柳平;杨华军;严一民;张海涛;刘小静;;用薄膜光学理论研究布拉格光纤的传输特性[J];激光与红外;2008年11期 |
17 |
陶春先;李霞;李大伟;贺洪波;邵建达;;基于表面热透镜的薄膜弱吸收测量的调制频率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2期 |
18 |
;《光学 精密工程》(月刊)[J];光机电信息;2010年06期 |
19 |
;《光学 精密工程》(月刊)[J];光机电信息;2010年07期 |
20 |
王启元,王俊,韩秀峰,邓惠芳,王建华,昝育德,蔡田海,郁元桓,林兰英;借助硅片减薄重掺硅间隙氧含量低温(10K)红外测量[J];半导体学报;199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