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实验研究

陈波  
【摘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及其特性的研究,能为混凝土早期开裂预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对本团队自行设计的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试验装置加以改进,评价不同加载龄期(1天、3天、5天和7天),应力强度比(0.4和0.5)条件下内掺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及其特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含:(1)将棱柱体拉伸徐变试件改进为哑铃型试件,并增加了试件长度,有效减小了由于偏心和应力集中现象造成的试验误差,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2)获得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早龄期力学性能,并通过与普通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比较发现,粉煤灰的掺入对抗压强度影响比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大,且加快了早期弹性模量的发展速率。(3)粉煤灰混凝土1天前的自收缩占28天自收缩总量的40%,自收缩变形速率在28天急剧下降,自收缩趋于收敛。(4)加载龄期为1天的混凝土的拉伸徐变远大于其他加载龄期的徐变,加载龄期越迟,徐变值越小。加载初期表现较大的徐变速率,随持荷时间的延长,徐变速率减小,加载龄期越早,徐变速率的变化越明显。(5)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徐变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在同一加载龄期条件下,加载应力强度比越大,比徐变越大,随着加载龄期的推迟,徐变的线性特征逐步显现,粉煤灰混凝土在5天后才逐步显现出线性徐变的特性。(6)尽管ZC模型与BP-2模型均不能直接用于预测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拉伸徐变,但ZC模型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由本文的实验结果采用ZC模型获得的预测值在持荷初期偏差较大,且加载龄期越迟偏差越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志方;李海峰;谭恺严;吉顺文;;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测试方法评述[J];实验室科学;2012年06期
2 王国杰;郑建岚;;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应力相关应变现场监测与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3 金臻丽;杨俊杰;应义淼;章雪峰;郑曙光;;余震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及损伤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4 王培铭;刘岩;郭延辉;赵霄龙;郭京育;;混凝土早龄期收缩测试电涡流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5 傅沛兴;;早龄期混凝土温度与强度发展速度关系曲线[J];建筑技术;1992年10期
6 丁沙;水中和;袁新顺;;无损检测法评判早龄期混凝土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J];混凝土;2010年06期
7 谢军;;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6期
8 秦煜;刘来君;支喜兰;张柳煜;;连续变温下早龄期混凝土应变时变规律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02期
9 江晨晖;杨杨;李鹏;王晓栋;马成畅;;水泥砂浆的早龄期热膨胀系数的时变特征[J];硅酸盐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毅敏;高政国;朱庆庆;黄晓波;黄新;;爆破冲击对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3年03期
11 朱劲松;叶青;王建东;马成畅;;海工混凝土早龄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12 危鼎;吴胜兴;李雪淋;;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江西科学;2007年03期
13 高森;柳献;袁勇;侯景鹏;;结构混凝土早龄期约束受拉徐变的试验方法设计[J];隧道建设;2010年03期
14 金南国;金贤玉;沈建;田野;;早龄期混凝土软化关系的数值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15 陈波;蔡跃波;丁建彤;孙伟;龚英;;水泥细度对早龄期碾压混凝土综合抗裂性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09期
16 周立欣;贾文亮;王来红;王立业;;骨料类型对早龄期混凝土常温下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7 纪洪广;卢翔;戴志平;;早龄期荷载及低温作用下的混凝土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应用声学;2014年04期
18 李春玲;陈兵;陈龙珠;;早龄期混凝土高温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19 杨华全;王迎春;周华;苏杰;;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开裂敏感性的测试技术[J];混凝土;2009年05期
20 宫经伟;周宜红;黄耀英;瞿立新;周绍武;李金河;谌东升;汤国庆;付学奎;;考虑温度历程的早龄期大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分离方法现场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贤玉;金南国;;外界力引起的钢筋振动对早龄期混凝土影响的试验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2 杨启斌;罗素蓉;;纤维高强粉煤灰混凝土早龄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杨思忠;杨寒冰;;预制构件混凝土早龄期性能试验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甲春;阎培渝;;早龄期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黄中和;;轻质骨材吸水特性与混凝土收缩性质之关联性探讨[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甲春;阎培渝;余红发;;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开裂的概率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7 刘思国;刘岳鑫;丁一宁;;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度和早龄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侯东伟;张君;杨守谦;;聚丙烯纤维对早龄期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军;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世鸣;冲击荷载下早龄期混凝土力学和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刘会勋;二向应力状态下早龄期C20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秦煜;早龄期混凝土桥梁时变耦合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胡晓鹏;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变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侯景鹏;钢筋混凝土早龄期约束收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晗;氯离子环境下早龄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蔡阳;低弹性模量埋入型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超越;矿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陈波;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頔;早龄期混凝土开裂预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何振伟;持续应力下密封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依时发展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沈建;早龄期混凝土软化关系的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林辰;早龄期混凝土断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曲蒙;早龄期混凝土损伤断裂的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沈毅;早龄期混凝土若干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