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下喷式液泵型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研究

杨俊  
【摘要】: 氧气是一种难溶性气体,常温常压下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8mg/L,而在含有机物质和糖类成分的发酵液中溶解度更低,在1.013×10~5pa、25℃下,空气中的氧在发酵液中的饱和溶解度仅为0.2×10~3mol/L,因此,在如SCP单细胞蛋白的高密度培养等发酵过程中,供氧成为主要矛盾;在动物细胞的培养中,由于其没有细胞壁,因此对剪切力相当敏感,国内外学者虽然研制出一系列动物细胞反应器,但均不太适应动物细胞的扩大培养;另外,目前对于液泵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大都基于空气/水或其它牛顿型流体体系,但发酵液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流体特性并不属于牛顿型流体范畴。为此,本试验设计了一种低高径比(H/D=2.27)的下喷式液泵型生物反应器,在外部泵体动力驱动下,使发酵液在反应器内部和外部管路形成的系统中循环,并由反应器顶部的喷嘴以喷射的形式进入反应器,继而在导流筒的引导下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整规流型,从而达到内外双循环的目的,发酵液各相在循环和喷射过程中充分接触混合,采用Na_2SO_3氧化法对其体积氧传递系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导流筒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其结果可达到磁力搅拌生物反应器转速在900rpm下的溶氧传递效果;该反应器以液体循环混合方式替代了搅拌装置,从而使剪切力对细胞产生的损伤大大降低;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对下喷式JLR的进行了研究,而对具有非牛顿流体的低高径比液泵型生物反应器的传质特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采用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模拟了发酵液的非牛顿流体状态,通过D_E、L_E、ω_c%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了各因素对溶氧传质性能的重要性顺序以及因素水平变化与K_La值的变化规律,使该冷漠试验对实际发酵过程具有更好的指导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03期
2 张震元;;用生物技术生产丙烯酰胺[J];微生物学杂志;1985年01期
3 Timothy K.Lee ,Humg-yu Hsiao ,毛绍麟;利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和β-酪氨酸酶偶联反应合成L-酪氨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88年04期
4 张元兴,范卫民;CellCul—20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J];上海化工;1994年05期
5 黄仲华;酿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科技进展[J];上海调味品;1996年01期
6 肖炘,毛青,任革学,李佐虎,罗国安;项目筛选策略及优先考虑的生物技术领域[J];化工进展;2002年01期
7 薛嘉;黄钧;;废水处理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发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8 刘桂萍;魏剑峰;刘长风;孟玲;刘桂娟;;利用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J];化工进展;2009年06期
9 杜兵;司亚安;孙艳玲;刘寅;;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ANAMMOX菌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3年01期
10 刘建艳;;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城市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11 张华;;废水厌氧处理系统[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10期
12 岑运华;日本“水综合再生利用系统”90年计划的进展概要[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2期
13 Y.Chisti,张雯;工业生物反应器设计和制造[J];化工装备技术;1993年03期
14 虞炳钧,郑裕国,张福明,王普;膜片状填料固定化酵母薯干酒精发酵生物反应器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5年03期
15 邢传宏,TardieuEric,钱易;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16 余泽华,姚汉超,陈曲侯,庞义,邓日强,龙綮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条件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7 刘宏远,张燕,沈东升,朱荫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8 高旭波,卢建斌,李建生;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场特性研究[J];安徽化工;2004年05期
19 杨骏;法国开发廉价生物能源生产技术[J];中小企业科技;2005年11期
20 朱明军;杜顺堂;王菊芳;梁世中;;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反应器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克东;刘天庆;李香琴;葛丹;孙相玉;马学虎;崔占峰;;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2 范秀波;刘天庆;刘洋;葛丹;马学虎;;旋转壁生物反应器内无血清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3 鞠智好;刘天庆;崔占峰;马学虎;;微载体颗粒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的运动与受力分析[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胜强;黄国强;孙津生;;超重力技术在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校堃;;利用原核生物反应器表达不同蛋白的工程化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施定基;;研究蓝细菌(蓝藻)生物反应器的回顾[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时连根;徐俊良;;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的新用途开发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王建华;韩素英;卢琦;丛威;齐力旺;;利用生物反应器体系进行梭梭规模化细胞培养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屈云慧;陈卫民;张婷;;应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快繁球根花卉的研究进展[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宏;许志成;杨军;崔磊;刘伟;曹谊林;;生物反应器与组织工程血管构建[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焕城;新型双向旋转灌注重力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松维;填埋垃圾生物反应器反硝化性能及反硝化微生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熊猛;采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筑组织工程血管模型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王雪;气升式三相环流生物反应器脱臭性能和优化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5 贾晓强;气液固三相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赵月龙;四段式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欧阳峰;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刘宏远;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周晓东;胎盘基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及生物反应器构建骨组织的修复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周文林;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hGM-CSF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下喷式液泵型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2 杨忠平;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与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3 谢琼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明东;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血管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苏冬梅;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细胞的培养工艺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6 杨巧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陈英文;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王君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海春;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功能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初探[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虎;成骨细胞在新型生物反应器内的大规模扩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艳红;输液泵产业潜力待挖 研发领域人气渐旺[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徐铮奎;更方便、更安全——输液泵新产品市场潜力大[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周建成 方芳;株冶集团成功实施锌液泵密闭输送改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4 学生记者 潘正道 成书冉 胡雨寒;降低膜能耗 污水化资源[N];新清华;2010年
5 编译 王迪;输液泵上市审批或放缓[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胡波;美ELAD细胞生物反应器将在我国用于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记者 丁宁 实习生 尹健;用植物表达药物 建安全活体药厂[N];长春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晖;我省生物反应器获美国专利[N];河南日报;2006年
9 实习生 李函擎 记者 李林岩;坚持自主创新 发展生物产业[N];吉林日报;2006年
10 严文虎;藻类生物反应器研究尚需突破[N];中国渔业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