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研究

杨娟  
【摘要】: 光折变空间孤子是指光折变材料非线性产生的自聚焦效应与光束的衍射发散作用相平衡时,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局域化能量包络。光折变空间孤子在mW量级的入射光辐照下就能产生,并能形成稳定的二维空间孤子,是当今非线性光学前沿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光折变介质中的空间非相干孤子的研究,改变了人们认为光孤子只能是相干孤子这种传统观念,为空间孤子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而非相干光源的使用也极大的推动基于光孤子的全光通信的发展。 本文从光折变效应的物理过程入手,阐述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形成机理。然后详细介绍部分相干光孤子的实验实现以及研究方法。推导出有外加偏压的光折变晶体中形成的部分相干屏蔽明孤子,给出屏蔽明孤子的积分表达式。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构成部分相干光束的相干组份在线性介质中的衍射传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光束的衍射行为与光束的包络有关,而且相干组份偏离中心轴的方向也影响着光束传播中的偏转。同时通过计算可知,在非线性光折变介质中相干组份能形成稳定的传播状态。接着讨论描述光束空间相干性的相干长度,表明在形成屏蔽明孤子时,相干长度为一定值,与光束的相干度有关。 另一方面,通过求解部分相干光在光折射率改变与光强成对数关系的对数型光折变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方程,得到部分相干光孤子的解析表达式。对解析形式的相干组份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束在传播过程中呈周期振荡形式。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部分相干光束在介质中形成的周期振荡传播和稳定传播这两类不同传播状态。最后研究形成孤子时的相干长度,发现与屏蔽孤子的相干长度具有同样的表达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温静;陈宝东;;双掺杂铌酸锂晶体中铟杂质含量对光致折射率变化的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11年04期
2 任常愚;魏英智;裴延波;;光折变液晶系统的表面电荷调制模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彭小兰;周亚民;王红成;;无偏压光伏晶体中的非相干耦合亮暗孤子对及其传输特性[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4 俞平胜;苏良碧;唐慧丽;郭鑫;赵衡煜;杨秋红;徐军;;退火处理对W:Bi_4Ge_3O_(12)和Bi_(12)GeO_(20)晶体发光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1年08期
5 符运良;潘孟美;;双掺杂LiNbO_3∶Ce∶Cu晶体的光学性能[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6 李晓庆;季小玲;;截断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的广义M_G~2因子[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吉良;许政权;陈益新;;用平面内散射的测量方法研究LiNPO_3平面光波导中的光折变效应[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2 宋宏伟;;掺杂酞酸钡晶体的杂质能级和光折变微观动力学[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宋宏伟;;掺杂酞酸钡晶体的杂质能级和光折变微观动力学[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张玥;陶世荃;;LiNbO_3晶体中光折变光栅各向异性衍射的定量研究[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5 胡易;K.H.Ringhofer;E.Shamonina;;平行次级系统:光折变铋硅族氧化物中二波耦合的一种近于精确的解[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6 蒲利春;李铁;;光折变效应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解[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鑫;胡易;赵红娥;乔卓凡;李政勇;;旋光光折变BSO晶体(-110)面的波耦合性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翟千里;张月;陶世荃;;光折变铌酸锂晶体中偏振复用全息记录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翔;韦煊;;光纤Bragg光栅的制造[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汤俊雄;;多量子阱器件特性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和光谱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陈守满;光折变晶体中光束的传输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都应;空间屏蔽光伏孤子的演化和自偏转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美志;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及其诱导光波导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5 郝中华;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齐新元;非线性光子学晶格中的光传播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玉荣;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丽;一些光折变聚合物和分子玻璃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06年
9 丁莉芸;含CdS纳米粒子有机光折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宫德维;光折变高阶衍射特性与相位编码复用全息存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郝中华;光束在外加电场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演化特性的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董印锋;掺钒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4 王小怀;密集型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成丽华;基于透射式体全息光栅的波分复用器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6 茹占军;新型有机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载流子陷阱表征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马成举;LiNbO_3晶体掺MgO优化THz波参量振荡器输出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马宝红;光折变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尚绩;一种基于体全息光栅的光交叉互连全光开关的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郑小丹;基于体全息光栅的波分复用器件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