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面配流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特性的研究
【摘要】:
径向柱塞式液压泵具有额定工作压力高、耐冲击力强及功率重量比高等优点,易满足车辆静压传动系统对液压泵的高压、高速化要求。但目前径向柱塞式液压泵所采用的阀配流和轴配流方式都存在着径向力不平衡,致使转速难以提高等缺陷,不能适应液压泵高速发展的趋势。论文将端面配流应用到径向柱塞式液压泵中,以解决传统径向柱塞式液压泵径向力不平衡的问题,使径向柱塞式液压泵在保持原有高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兼具端面盘配流的优点。论文的研究工作为高压、高速、大流量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对端面配流径向柱塞式液压泵进行了运动学和受力分析、建立了各柱塞腔及吸排油口的瞬时压力变化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压力、流量变化的因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对端面配流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了柱塞的运动轨迹、极径、速度加速度和滚子旋转速度的数学方程,分析了柱塞的几何结构对运动参数的影响。
②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各零部件进行了受力分析。在假定柱塞泵等角速度运动的情况下对液压泵缸体、转轴、弹簧进行分析,得到力平衡方程和动量矩方程。基于柱塞缸体副之间有无间隙两种情况,建立了两种柱塞副受力模型,对柱塞在缸体运行过程中的最大接触应力、应变、应变长度、留缸长度、摩擦力和滚子与滚道的最大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柱塞腔内的瞬时压力替代原有的经验压力,真实反映柱塞的受力工况。
③对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理论流量进行了分析。基于传统流量理论对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瞬时流量进行分析,推导出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理论瞬时流量和流量脉动系数。根据柱塞在配流盘占据的位置来判断柱塞的吸排油工况,推导出柱塞泵的柱塞几何流量方程。通过仿真得到几何流量及其脉动系数。
④建立了柱塞腔与带卸荷槽配流盘最小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三角卸荷槽结构的分析,确定了三角卸荷槽的最小过流面积,推导了各柱塞腔对配流盘的最小通流面积公式,分析了三角槽几何参数和分度角对配流窗口面积的影响规律。
⑤建立了径向柱塞式液压泵柱塞腔、吸排油腔的瞬时压力模型。根据柱塞控制腔内的流体质量守恒定理,在考虑各摩擦副的泄漏、工作介质的可压缩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建立柱塞泵柱塞腔、吸排油腔的瞬时压力变化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得出了各柱塞腔、吸排油腔的瞬时压力与瞬时流量。研究了三角槽的结构和负载压力、转速对柱塞泵各个柱塞腔、进出口压力流量变化的影响规律。
⑥通过对双向径向柱塞泵马达试验测试系统的改造,进行了径向柱塞泵的性能试验,为径向柱塞泵设计提供借鉴经验。对径向柱塞式液压泵的压力进行了检测并作了频域分析,由频域图显示可知:除了几何脉动频率线外,还有其他明显的频率谱线存在,这表明柱塞泵的压力脉动并不仅是几何结构脉动引起的,而是几何结构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何脉动的频率是一个关于柱塞的个数和转速的函数f=n·z/60。
|
|
|
|
1 |
王振杰;液压泵严重磨损原因分析及改进[J];建筑机械;2000年10期 |
2 |
何乃锟;液压泵变量控制两则[J];液压与气动;2000年01期 |
3 |
谭毅,张新忠;液压泵与马达试验台污染的控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1年12期 |
4 |
张俊维;影响液压泵运行寿命的因素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01年10期 |
5 |
许仰曾;21世纪液压泵的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01年05期 |
6 |
曹红卫,祝文琴,曹红兵;中心盘液压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J];液压与气动;2002年12期 |
7 |
孙永厚,刘磊;液压泵故障树分析法的计算机实现[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8 |
王建平,沈燕良,李晓勇,曹克强;变量液压泵稳态仿真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9 |
孙根胜,余文明;影响液压泵使用寿命的外在因素分析[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04期 |
10 |
俞云飞;液压泵的发展展望[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2年01期 |
11 |
李玉芹,郭爱军;采用微处理机对变量液压泵的扩充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5期 |
12 |
林建航;;低噪声液压泵测试平台系统设计[J];福建分析测试;2002年04期 |
13 |
韩明;液压泵的可靠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14 |
佘高强;液压泵的合理使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3年07期 |
15 |
孙根胜;影响液压泵使用寿命的外在因素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年02期 |
16 |
孙根胜;影响液压泵使用寿命的外在因素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3年02期 |
17 |
杨会菊,彭熙伟,谭日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液压泵工作特性建模[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2期 |
18 |
陈士玮,李柱国,刘玉斌;综合监测方法在液压泵失效分析中的应用[J];润滑与密封;2003年06期 |
19 |
张艳红;;齿轮液压泵的“绿色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5期 |
20 |
王世富,马俊功,王占林;机载智能液压泵的建模与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