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铈基氧化物负载Au与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研究

谢冠群  
【摘要】: α,β-不饱和醇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主要通过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来制备。然而,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含有共轭的C=C键和C=O键,且C=O的键能大于C=C键,在热力学上不利于C=O的选择性加氢生成α,β-不饱和醇,因此,提高α,β-不饱和醛中C=O的加氢选择性是催化领域中一项挑战性的课题。巴豆醛属于典型的α,β-不饱和醛,其选择性加氢生成巴豆醇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在巴豆醛选择加氢制备巴豆醇的研究中,负载型Au与Pt催化剂是近几年热点,尤其是Au与Pt负载在具有还原性载体上,可以具有很好的C=O加氢选择性。然而,负载型Au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能有待提高,负载型Pt催化剂上的载体参与反应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以铈基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型Au与Pt催化剂,应用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考察不同铈基载体对Au催化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以及Pt催化剂上载体参与反应的情况。通过XRD、Raman、FT-IR、TEM、BET和CO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研究载体表面电子环境、载体组成对巴豆醛中共轭的C=O键和C=C键的选择性加氢的影响,揭示C=O键加氢的活性中心,探讨催化剂失活机理。 1.铈基氧化物载体的制备与表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铈基固溶体,其主要过程为:将柠檬酸前躯体先在N_2保护下高温焙烧(碳化),柠檬酸前躯体缓慢的分解为氧化物和无定形碳(原因是缺少O_2),之后在较低温度下除碳得到纳米级铈基氧化物。通过改进的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我们得到晶粒小于10nm、比表面积高于90 m~2/g的Ce_(0.8)Pr_(0.2)O_Y固溶体,并发现Ce_(0.8)Pr_(0.2)O_Y固溶体形成于N_2气氛高温预处理过程中,随后的空气中低温焙烧几乎没有对Ce_(0.8)Pr_(0.2)O_Y固溶体的本征特性产生影响。在改进的柠檬酸溶胶-凝胶过程中,碳化温度会对铈基固溶体的本征结构等性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Ce_(0.8)Zr_(0.2)O_2固溶体的研究发现:低碳化温度导致碳化中间体中的Ce-Zr氧化物为无定形或弱晶化,其在随后的除碳过程中发生团聚,只得到低比表面积的大颗粒Ce-Zr氧化物。高温碳化可以提供足够的热力学动力,其促使碳化中间体中的Ce-Zr氧化物发生高度晶化,使得其受随后除碳的影响较小,因而得到的Ce_(0.8)Zr_(0.2)O_2固溶体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 2.铈基氧化物负载Au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通过对Au/Ce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研究,我们发现:当采用较低比表面积的CeO_2(70 m~2/g)作为载体时,Au负载量对催化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Au负载量为3%时,Au/CeO_2催化剂在反应稳态时巴豆醛转化率为12%,巴豆醇选择性为58%,远优于相关文献中催化效果。当Au负载量低于3%时,巴豆醛加氢效果显著下降,尤其1%以下Au负载量时,几乎没有催化活性和巴豆醇选择性。当Au负载量高于3%时,催化性能没有明显提高,接近于3%Au/CeO_2催化剂。为了更好提高Au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我们制备了Au/Ce_(0.8)Zr_(0.2)O_2催化剂,并应用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发现其在稳态时巴豆醇选择性为62%,优于Au/CeO_2的实验结果,其原因是Ce-Zr复合氧化物中具有较多的氧缺位,促进了C=O吸附加氢,从而提高巴豆醇选择性。另外,Au/Ce_(0.8)Zr_(0.2)O_2催化剂在180℃反应下有较长寿命,使得其具有工业化前景。 3.铈基氧化物负载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我们利用原位技术对Pt/CeO_2催化剂进行一些特殊预处理(如,高温还原后原位低温再氧化),保持Pt粒子大小和形貌不发生变化,只改变CeO_2载体的表面化学环境,考察高价Ce~(4+)和低价Ce~(3+)对巴豆醛加氢的影响,即CeO_2载体参与催化反应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Pt/CeO_2催化剂中低价的Ce~(3+)离子可以向Pt提供电子,有利于C=O键的吸附和加氢,进而提高巴豆醇选择性,而高价态的Ce~(4+)粒子不利于C=O键吸附加氢;(2)低价态的Ce~(3+)离子也会引起催化剂表面积碳,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作为拓展,我们还考察了Pt/Ce_xSm_(1-x)O_(2-δ)催化剂对巴豆醛加氢的情况:(1)相对于Pt/CeO_2催化剂,Pt/Ce_xSm_(1-x)O_(2-δ)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巴豆醇选择性;(2)Sm的掺杂量影响Pt的催化性能,其中Pt/Ce_(0.8)Sm_(0.2)O_(2-δ)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初始巴豆醛转化率(53.5%)和巴豆醇选择性(76.5%)。(3)高温处理Pt/Ce_(0.8)Sm_(0.2)O_(2-δ)催化剂可以提高巴豆醇选择性,可能原因是形成了较大的Pt粒子,有利于C=O的吸附和加氢。 4.非铈基氧化物负载Au与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作为对照实验,我们考察Au/TiO_2和Pt/Pr_6O_(11)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情况。不同晶相的TiO_2对Au/Ti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有重要影响:纯锐钛矿晶相比纯金红石相有利于提高巴豆醇选择性;而相对于纯相载体,复合相TiO_2具有最好的Au/TiO_2的催化活性和巴豆醇选择性。首次将Pt/Pr_6O_(11)催化剂应用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发现700℃预还原处理后对巴豆醇的初始选择性达到75%以上。与Pt/CeO_2催化剂相似,高温还原后的Pt/Pr_6O_(11)催化剂中由于存在大量低价态Pr~(3+)离子,在反应过程中为Pt提供电子,有利于C=O的吸附,从而提高巴豆醇选择性。但低价态Pr~(3+)也可能是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碳的重要原因,进而导致Pt/Pr_6O_(11)催化剂活性和巴豆醇选择性下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冷炎;刘平;张兴光;王军;;杂原子MnAlβ分子筛负载Pt双功能催化剂的正庚烷临氢异构化性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徐群杰;李金光;李巧霞;;不同温度烧制介孔碳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3 余威威;张青红;石国英;李耀刚;王宏志;;Pt负载型二氧化钛纳米管/纳米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7期
4 邵栋;张珍明;李树安;顾橙橙;程如意;曹新健;;抗哮喘药中间体7-氯喹哪啶合成技术进展[J];化工时刊;2011年06期
5 黄天辉;黄泰松;邹克兴;许霭飞;;茉莉花茶提取物降低卷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6 Mouna AOUN;Aicha BENAMAR;Mohamed CHATER;;Rh/ZnO-Al_2O_3催化剂用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英文)[J];催化学报;2011年07期
7 孙学辉;赵乐;彭斌;王宜鹏;颜权平;张高峰;朱宇;徐恒;崔涛;何书杰;聂聪;;滤棒中三醋酸甘油酯用量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燕辉;陈萍;朱琳;谢冠群;罗孟飞;;H_2还原温度对Pt-Fe/TiO_2上液相巴豆醛加氢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光;吴立新;任咏华;;对热和机械力响应的Pt(Ⅱ)配位化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妮娟;卜伟锋;;Pt(Ⅱ)配合物/嵌段聚合物杂化材料的自组装结构及光物理性质[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蒋丰兴;杜玉扣;;聚5-氰基吲哚负载纳米Pt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涛波;;力竭性游泳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线粒体PT孔状态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刘兴余;杨陟华;潘秀颉;朱茂祥;谢剑平;;巴豆醛诱导BEAS-2B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诗;牟鑫;刘叔娟;赵强;黄维;;重金属Pt(Ⅱ)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许友;许蕊;武萱;侯双霞;张兵;;纳米颗粒构筑的三维Pt基合金网络结构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谢冠朱;刘西敬;鲁继青;李小年;罗孟飞;;Au/Ti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朱成明;金志升;蔡恩照;卢龙芳;;高压下硅酸盐熔体对Au、Pt等物质的溶解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冠群;铈基氧化物负载Au与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初园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t基催化剂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乐;两亲性Pt(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光物理及Langmuir-Blodgett成膜性质[D];吉林大学;2010年
4 唐亚文;Pt系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庆;Pt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与结焦动力学[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晓晖;负载型Pt催化剂在乙二醇水相催化重整制氢反应中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文婷;新型磷光Pt~((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苑慧萍;金属氧化物对Pt上CO及甲醇电氧化助催化机理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王皓;高比表面CeO_2负载Pt催化剂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田莉;纳米Au、Ag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液相巴豆醛选择加氢制巴豆醇反应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影;Pt催化剂应用于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戴燕辉;负载型Pt催化剂上液相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晓霞;巴豆醛选择性加氢负载Pt催化剂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萍;贵金属(Pt、Ir)催化剂上气相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小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t基催化剂的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0年
6 林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非Pt催化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海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Pt基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卓;PT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明钦;35kV配电网PT高压熔断器异常熔断故障抑制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周炫;主链上含Pt(Ⅱ)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崔茉;中国石油成功举办Fracpro—PT压裂软件升级讲座[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江苏 侯毓麟;PT-Ⅱ-48V(10Ah/14Ah)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电原理图[N];电子报;2010年
3 高原;PT蛋白质导致黄曲霉毒素生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空军装备部政治部 供稿;PT—19A: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的“摇篮”[N];解放军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伍永达;渣打传购 印尼PT Bank Muamalat[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周雯;意大利高端男士正装“PT·FINI”即将登陆中国[N];中国服饰报;2009年
7 姜虹;环境友好催化剂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新 通讯员 张敬一;郑州院:让科技照亮减害之路[N];东方烟草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