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产品中多元素及砷形态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常家琪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节奏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获得很大改善,海产品作为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营养价值丰富,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饮食佳品。在享用优质蛋白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食用水产品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水产品中多种重金属或者类金属元素含量丰富,有些元素远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如何确保消费者食用水产品的安全,保证人们放心安全的享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课题优化了针对各类常见海产品中的Cr、Ni、Cu、As、Cd、Sn、Pb、Al等多元素同时测定的ICP-MS法及砷元素的HPLC-ICP-MS形态测定技术;在大量样品本底值调查的基础下,掌握了我省常见海产品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并进一步分组织差异细化研究了砷形态物在4种常见海蟹(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和细点圆趾蟹)中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我省沿海居民海产品膳食消费习惯,结合FAO、WHO等国际权威组织针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推荐摄入量值,对我省居民食用海产品带来的重金属元素暴露风险进行健康评估评价;最后以贻贝和梭子蟹为研究对象,对水产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定量分析覆盖鱼、虾、蟹、贝类和藻类的38个品种共计649个中常见海产样品中Pb、Cd、Cr、Cu、Sn、Ni、As等7种有害元素含量,对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值进行各元素的污染程度评价;同时结合浙江省居民营养膳食数据,采用点估计法,计算各元素的暴露风险商(HQ)来进行食用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浙江沿海水产品中的鱼、虾、蟹、贝和大型海藻类对As元素、蟹类对Cu和Cd两种元素、贝类对Cd、大型藻类对Cr都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Pi值都大于1,这4种元素在相应的水产品中污染程度较高;对儿童而言,食用藻类的Cr暴露风险HQ、食用鱼、虾、蟹、贝及藻类的As暴露风险HQ和食用蟹、贝和藻类带来的Cd暴露风险HQ均大于1,成人组在食用虾、蟹、贝及藻类的As暴露风险HQ和食用蟹、贝和藻类带来的Cd暴露风险HQ也均大于1;虾蛄Cd含量较高,成人和儿童食用虾蛄的Cd暴露风险HQ值分别为11.08和5.54。以上结果说明成人和儿童若长期大量食用该类海产品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6min内成功分离海产品中的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DMA)、三价砷(As~(3+))、一甲基砷(MMA)和五价砷(As~(5+))这5种砷化合物。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Dionex 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 mm×10μm)及保护住(50 mm×4 mm)、柱温40℃、进样量50μL、流动相为50 mmol/L的pH=9.5的碳酸铵溶液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优化后的ICP-MS质谱条件为:采用同心雾化器,选择元素~(75)As、m/z 75、采集模式为TRA模式、检测模式为No Gas标准模式、载气流量1.05 mL/min且不使用补偿气、无干扰方程、As积分时间0.3 s、蠕动泵转速0.5 rps。采用优化的方法测定了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和细点圆趾蟹等4种常见海蟹中总砷及砷形态物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海蟹是砷高富集水产品,158个蟹类样品中总砷含量范围为1.34~23.36 mg/kg,但均以毒性较低的AsB为主,AsB占其总砷含量的60.8%~99.4%,158个海蟹样品分组织测定无机砷含量在0~0.12 mg/kg;从分品种及同一品种下分组织部位的测定结果来看,总砷含量和AsB的测定均值基本都呈现出品种上细点圆趾蟹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同一品种样品下性腺(雌)肝胰腺蟹胸肌肉蟹钳肉蟹鳃的变化趋势,说明日本鲟富集砷能力较强,性腺和肝胰腺是海蟹富集砷的重要器官。同时结合浙江省居民营养膳食数据,采用点估计法对食用海蟹带来的无机砷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食用海蟹带来的无机砷暴露风险较低。3.针对海产品对砷元素的高富集特性,进一步对来自浙江沿海地区的38种649个海产品中的无机砷含量进行监测和食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地区的水产品中砷化合物主要以有机砷形式存在,包括砷甜菜碱、少量DMA和MMA,无机砷含量较少,所有样品中无机砷含量占总砷含量百分比为0.03-5.79%。649个样本中无机砷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国家限量值,全部样品中无机砷含量中位值为0.0286 mg/kg,第90百分位数的测定值0.084 mg/kg。依据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查报告,再结合浙江省沿海居民实际消费水产品的特点,对浙江沿海水产品中的无机砷进行暴露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居民(包括城市和农村)每周通过食用水产品摄入的无机砷的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居民通过食用水产品摄入的无机砷安全风险较低。4.建立静态体外胃肠模拟实验,分别对梭子蟹和贻贝原料样品、煮熟样品、蒸煮水以及煮熟样品透析液中的总砷含量水平分布和砷形态分布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显示贻贝样品中13.7%的砷和梭子蟹样品中6.1%的砷元素在蒸煮过程中从样品基质移出并释放到蒸煮水中,在对煮熟样品及其蒸煮水中砷形态分布分析时发现相似的砷色谱图。对煮熟样品透析液中的砷化合物分布进行HPLC-ICP-MS检测发现,透析过程未能引起砷形态改变,这表明酸性介质、酶和透析膜均未引起砷形态发生改变。研究样品中没有观察到As(Ⅲ)存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学超;刘小芳;邱阿敏;侯钦帅;冷凯良;高华;;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总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年期
2 林劲;潘秋仁;蔡伟鹏;贾玉珠;;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海产品总砷含量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3 胡桂英;;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年06期
4 刘家良;;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J];浙江化工;2017年02期
5 张瑜;何良兴;景丹萍;金旭忠;;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醋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3期
6 李玉环,王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国产葡萄酒中的总砷含量[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年04期
7 刘晓松;李文廷;张秀清;梁志坚;;昆明市市售乳制品中总砷含量检测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10期
8 张宛筑;肖婷婷;;ICP-OES、HG-ICP-OES、DDC-Ag测定尿总砷含量的方法比较[J];贵州医药;2009年04期
9 王玉生,胡增伦,张美菊;应用全玻璃检砷器测定食品中总砷含量[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0年04期
10 段志敏;李瑛;徐丹先;林佶;;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中总砷含量调查[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10期
11 朱娜;刘锐萍;杜伟;苑超然;;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料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饮料工业;2014年10期
12 周鹏;李沛清;王忠;;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总砷含量[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5年08期
13 毛斐;刘克克;高丽红;;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总砷含量[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14 方宇,江桂斌,王国平,廖晓兰;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烧结物中的总砷含量[J];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15 陈素军;;皮蛋中总砷含量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12年21期
16 张志;莫晓玲;;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酱油中总砷含量[J];中国调味品;2010年12期
17 朱华兴;吴超;郑洪涛;杨小丽;汤志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液态奶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福建分析测试;2009年04期
18 王大朋;张利明;李建;刘建;金洹宇;刘星;纪春燕;傅春玲;安艳;;健康志愿者摄入海产品后尿液及唾液总砷含量比较[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7期
19 陈金民;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总砷含量的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2005年01期
20 刘艳琴;银盐法测定饲料中总砷含量的方法改进[J];河南畜牧兽医;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米;姚秀娟;孟新宇;薛飞群;;有机砷对鸡肉组织、蔬菜、土壤中总砷残留规律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李筱薇;吴永宁;;简述大米中无机砷国际标准的制定规范[A];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周建梅;周黎明;李兴阔;项丰顺;卢彩虹;;有机砷化合物总砷测定方法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4 高上吉;钟晓霞;范葶莉;王勉之;孙永学;;洛克沙胂胁迫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叶芝祥;杨怀金;朱羽蒙;;磷化工区周边砷污染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A];“第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家琪;海产品中多元素及砷形态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D];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
2 张焱;土壤中砷对柑桔作物砷残留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3 金毅;粉煤灰中砷生物有效性及修饰粉煤灰吸附去除水中无机砷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刘天红;我国三大经济海藻生长期及其生长环境中砷含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奚功芳;典型有机胂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残留规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6 孟昭宇;水产品中不同价态砷的安全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刘婷;河套盆地砷中毒高发区作物中砷含量及砷暴露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8 方宇;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张蕊;地方性砷中毒危险因素及其生物学标志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勇;不同土壤砷浓度对文山三七品质的影响及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价[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CBN记者 惠正一 周芳 实习记者 黄群;总砷含量合格 “砒霜门”伤了谁?[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德音;谁在向谁发难?[N];国际商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