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叶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杨梅叶为研究对象,对杨梅叶提取的抑菌活性、活性成分、剂型研究及环境毒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将杨梅叶提取物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品种。
1.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杨梅叶甲醇提取物四个有机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 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下,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较好。用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4种真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乙酸乙酯对相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是3.32、4.33、2.21、5.42 g·L-1,正丁醇相EC50依次是1.92、0.88、8.86、9.22 g·L-1。
2.从杨梅叶中分离了10个化合物。由于化合物R1、R2和R3数量较少未能完全鉴定,鉴定了其它7个化合物。化合物R4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酸,R5为2-羟基-3-对苯酚丙烯酸齐墩果酸,R6为3-O-没食子酰二氢杨梅素,化合物R7为斛皮素-7-O-鼠李糖甙,R8为杨梅素3-O-鼠李糖甙,R9为杨梅素-3-O-鼠李糖(3-O-没食子酰)甙,R10为杨梅素-3-O-鼠李糖(2-O-没食子酰)甙。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R6、R7、R8和R9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毒力。结果表明,几种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3.以杨梅叶提取物为原料,研制出了30 %杨梅叶提取物杀菌乳油。最终配方为:杨梅叶提取物30,乳化剂30,溶剂40。对其冷贮、热贮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性能稳定。
4.以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为供试病原菌,进行了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田间药效防治研究。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100倍、2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9.8%和61.9%;其200倍、5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相对防效分别为57.6%和46.8%。
5.测定了杨梅素及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杨梅素及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