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梅叶抑菌活性研究

李桥  
【摘要】: 本论文以杨梅叶为研究对象,对杨梅叶提取的抑菌活性、活性成分、剂型研究及环境毒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将杨梅叶提取物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品种。 1.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杨梅叶甲醇提取物四个有机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 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下,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较好。用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4种真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乙酸乙酯对相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是3.32、4.33、2.21、5.42 g·L-1,正丁醇相EC50依次是1.92、0.88、8.86、9.22 g·L-1。 2.从杨梅叶中分离了10个化合物。由于化合物R1、R2和R3数量较少未能完全鉴定,鉴定了其它7个化合物。化合物R4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酸,R5为2-羟基-3-对苯酚丙烯酸齐墩果酸,R6为3-O-没食子酰二氢杨梅素,化合物R7为斛皮素-7-O-鼠李糖甙,R8为杨梅素3-O-鼠李糖甙,R9为杨梅素-3-O-鼠李糖(3-O-没食子酰)甙,R10为杨梅素-3-O-鼠李糖(2-O-没食子酰)甙。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R6、R7、R8和R9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毒力。结果表明,几种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3.以杨梅叶提取物为原料,研制出了30 %杨梅叶提取物杀菌乳油。最终配方为:杨梅叶提取物30,乳化剂30,溶剂40。对其冷贮、热贮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性能稳定。 4.以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为供试病原菌,进行了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田间药效防治研究。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100倍、2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9.8%和61.9%;其200倍、5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相对防效分别为57.6%和46.8%。 5.测定了杨梅素及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杨梅素及杨梅叶提取物杀菌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权春善,郑维,曹治明,王军华,范圣第;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F-66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2 王陆瑶,田敏,陈邦,史真;环戊甲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5年10期
3 叶舟;林文雄;陈伟;俞新妥;;杉木心材精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4 蔡海松;林戎斌;林陈强;郑永标;林新坚;陈济琛;;发酵条件对虎奶菇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6年04期
5 冯俊涛;张亚梅;王俊儒;张兴;;天名精内酯酮衍生物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杨雪云;赵博光;巨云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及增效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郝彩琴;;植物源农用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综述[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张佳;张峰;王莹;王付丽;;黄花蒿叶中抑菌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9 张苗苗;张蓉;陈伟;王生荣;;线叶嵩草内生真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测定[J];草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张静;冯岗;袁旭超;陈从珍;林勇;;百里香酚抑菌活性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1期
11 胡秀荣;鹿连明;黄振东;;柑橘提取物杀虫和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浙江柑桔;2009年04期
12 姚永红;秦娇;张柏林;任美玲;吕兆林;;毛竹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1期
13 张昕;张立钦;马良进;洪波浪;苏秀;;山核桃果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4 刘利本;平家奇;高海飞;张雪梅;;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年01期
15 张燕宁;雷敏;孙伟;蒋红云;;56种植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J];农药;2010年04期
16 王凤芹;刘芳;徐为民;王道营;;细菌素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17 朱小康;杨玉金;田晋红;李学刚;;N-(卤代芳酰)-亚肼基二噻烷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8 李科玮;毕阳;张忠;高雄杰;李红霞;伍利芬;毕文;;肉桂提取液对果蔬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9 蔡永欢;花日茂;柏钰;秦玲;操海群;吴祥为;;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0 郝彩琴;冯俊涛;张兴;;小花假泽兰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桥;张绍勇;陈安良;;杨梅叶抑菌活性成分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娇;代光辉;顾振芳;缪一芳;;58种植物提取液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研究[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灵君;徐春蕾;张丽;丁安伟;;炉甘石炮制机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改;张荣兰;赵建社;;含硫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关天舒;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王辉;李柏宏;;不同杀菌剂对辣椒疫病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秀英;王文桥;张小风;马志强;李红霞;;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范黎;王玉君;崔晋龙;苏红;李青连;;栽培与野生远志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筛选[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应烙;尹彩萍;;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萍;张学梅;王兰芝;李媛;;新型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彧;高荫榆;季玲;;红薯茎叶大孔树脂分离物的抑菌作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花;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徐俊光;壳寡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秦玉坤;新型含氮、硫、磷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抑菌活性与机理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李美芹;壳聚糖抑制番茄叶霉病菌的活性与诱导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邓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8年
6 郭占勇;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取代基团及氨基正电性对抑菌活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钟志梅;含硫、磷壳聚糖新衍生物的制备、结构与抑菌活性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易晓华;除虫菊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邢珂;壳聚糖纳米分散体系构建及抑菌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刘霞;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YL001菌株的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桥;杨梅叶抑菌活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胡静丽;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孙伟屹;大蒜素对家蚕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4 郭新春;38种中药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丽娟;金莲花蛋白的鉴别特征及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郝彩琴;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吴林泽;罗非鱼下脚料酶解产物中抗菌肽的初步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8 李婷;中华稻蝗(Qxya chinensis)抗菌物质的分离及其部分性质[D];山西大学;2007年
9 赵进成;壳聚糖诱导烟草抗病机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孟娜;安徽产大戟属植物抑菌活性、ITS序列及微形态学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忠 张慧;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用处多[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罗霞;热淋清颗粒对泌尿系结石、妇科炎症、性病有较好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杨科;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衍生物获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刘国庆;约一半耳聋患者因滥用抗生素所致[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范悠然;乳酸链球菌素与食品防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6 张芳;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常见种类[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7 吕心泉 江芸 林岩 安辛欣;禽肉制品的保鲜[N];中国化工报;2000年
8 康琦;走出抗菌药的认识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文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袁炳富;沼液喂猪增重的机理及方法[N];农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