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质交易监管机制的建构与完善
【摘要】:水质交易作为一项“舶来”的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所试点。水质交易有两个作用机制,一个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学者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排污权的性质、排污指标的分配、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建立等多角度对其市场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监管机制的论述却相对较少。从已有的资料和实践来看,我国水质交易的监管机制存在着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建构与完善我国的水质交易监管机制进行一些思考。
本文通过界定基本概念,阐释相关的基础理论认为监管能够弥足水质交易市场的缺陷,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提出水质交易监管由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两部分组成且以政府监管为主,监管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市场的良好运转并保障必要的水质标准。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的水质交易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监管职能定位不合理、基本监管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等问题。美国作为水质交易的“输出国”其在水质交易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考察本文认为其完善的监管基本制度、层级化的监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完备的环境风险预防措施等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
在分析问题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构与完善我国水质交易监管机制的建议。首先,要完善水质交易相关立法,使监管有法可依。其次,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明确监管的原则、建立监管的基本制度、合理分配监管职能、完善市场监管措施、合理设置环境风险预防措施。最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主要是健全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方式。
|
|
|
|
1 |
杨小权,徐琴;关于《环评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实施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4期 |
2 |
祝真旭;王民;;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
3 |
林志刚,卜春祥,张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初探[J];山东环境;2001年04期 |
4 |
周珂,王小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5 |
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
6 |
曹文婷;;多一份力量,天空将多一片蔚蓝——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公众参与[J];绿色视野;2006年12期 |
7 |
杨宏;袁九毅;潘峰;仝纪龙;牟高萍;;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2期 |
8 |
多金环;赵秋月;孔令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亟待完善[J];环境保护;2009年13期 |
9 |
陈少坚;张云峰;;论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广东化工;2009年11期 |
10 |
巩固;;环境立法须加强公众参与[J];环境保护;2011年07期 |
11 |
张金兰;于智忠;;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进展[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
12 |
;强化公众参与 促进工业污染防治[J];中国环境管理;1994年01期 |
13 |
王华聪,初本广,戚玉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例分析[J];环境工程;1998年06期 |
14 |
边延辉,王岩,宋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年03期 |
15 |
周家宏,顾立荣;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J];北方环境;2002年02期 |
16 |
李梅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
17 |
郑利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实践[J];洁净煤技术;2004年01期 |
18 |
李艳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
19 |
侯小伏;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
20 |
胡若民,袁笛,韩庆利,安大力,王伟,孙维兵;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