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甘薯块根质构特性的评价研究

陈丽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不同品种的甘薯为研究对象,并对甘薯块根质构指标、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甘薯不同部位的力学差异性;对甘薯的质构指标与理化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通过对蒸制甘薯进行质构指标测定,建立感官评价预测模型;通过基本化学组分测定、质构测定、结合扫描电镜(SEM)、粘度测定(RVA)来研究甘薯经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块根的品质变化。得到的结论如下: 1.通过质构分析仪对越南紫薯进行不同部位的TPA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质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且均成正相关。其中,内聚性与弹性达到显著正相关(r=0.656),内聚性与咀嚼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929),弹性与咀嚼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845)。 2.甘薯质构测试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不同测试条件对甘薯质构的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确定了甘薯质构的最佳测试条件:(1)穿刺试验的最佳测试条件为:P5探头,穿刺速率≤1.5mm/s,穿刺距离≥4mm。(2)剪切试验的最佳测试条件为:1/2单刀剪切,剪切速率为≤1.5mm/s。(3)TPA最佳测试条件为:P/75探头,压缩速度≤1mm/s,压缩比<40%。 3.对19个甘薯品种的12项品质特性指标(理化指标和质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块根的理化指标和质构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13%。 4.通过对蒸制处理后的甘薯进行感官评定和TPA分析,除了感官粘度、适口度,其他每个独立的感官评定指标均可以从TPA质构测定参数中得到预测。 5.研究了甘薯不同的干燥方式处理对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对花青素、β-胡萝卜素、黄酮等功能性营养物质的保存能力较好,其次是微波干燥;硬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晒干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粘度测定(RVA)、扫描电镜(SEM)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的淀粉品质较好,其次为热风干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洪路;周红翠;;甘薯脆片脆香可口[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年04期
2 吴凡;;甘薯脆片生产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0年06期
3 张子栋;;甘薯脆片的生产工艺[J];乡村科技;2010年08期
4 江宁;;新型膨化甘薯脆片加工技术[J];农产品加工;2011年01期
5 朱天文;;加工型甘薯良种龙岩7-3的选育及其加工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12期
6 贾士龙;;加工甘薯脆片有途径[J];保鲜与加工;2008年06期
7 丁媛媛;毕金峰;木泰华;方芳;于静静;;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影响因素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年08期
8 ;甘薯块根膨大与外界环境[J];生命世界;1977年02期
9 傅玉凡;梁媛媛;孙富年;李明;冷晋川;张启堂;何平;;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1 ;文摘[J];杂粮作物;1984年04期
12 余韩开宗;王季春;滕艳;唐道彬;李艳花;;不同因素对甘薯根系发育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年02期
13 W.J.Martin;V.C.Hasling;E.A.Catalano;H.P.Dupuy;谈文;徐汝全;;甘薯品种和病原菌对感病组织黑疤霉酮含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1982年04期
14 王树钿;王福斌;曲绵喜;胡乐奇;孙永美;;鲁薯6号甘薯新品种高产特性的观察[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5 侯夫云;赵兵;王庆美;李爱贤;张海燕;刘国贞;张立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甘薯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S1期
16 刘万华;李向华;苏凤贵;赵玉娟;宋克英;;甘薯嫩尖栽培试验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06年04期
17 张原箕;张华;赵力;张巧兰;詹昌玲;张亚利;;甘薯块茎中β-淀粉酶同工酶特性及其在萌芽过程中的组织分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10期
18 刘伟明;;甘薯的营养保健及药用价值[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01期
19 谢逸萍;李洪民;王欣;;贮藏期甘薯块根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20 王浩亮;斯啸寅;程凯;张益峰;何敏;罗昔松;陆国权;;我国甘薯花青素开发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2 宁运旺;张永春;朱绿丹;汪吉东;许仙菊;胡永红;;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思宁;李珂;王蕾;卢晓黎;;甘薯品种对熟化甘薯热风干燥特性及其颗粒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赵永强;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佩勇;贾赵东;谢一芝;郭小丁;;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的诱导与再生[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不同类型甘薯的淀粉合成酶AGP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世媛;朱燕燕;陈建军;蔡一霞;王维;;钾肥对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的调控效应[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宋英今;杨少辉;王洁华;;雪莲果根茎功能性化学成分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勇为;甘薯淀粉酶组织特异性及基因克隆和表达[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王庆美;紫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理机制及对弱光、地膜覆盖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梅新;甘薯膳食纤维、果胶制备及物化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张苗;甘薯蛋白酶解肽的抗氧化及结肠癌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杨望;基于粘土的木薯块根仿生拔起机构基础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贺学勤;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李育明;中国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高淀粉轮回选择群体改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甘薯块根质构特性的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丁媛媛;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宋阳;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甘薯脆片技术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功楷;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引选与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付严萍;单细胞化紫甘薯泥加工工艺及其脆片研究与开发[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石晓芳;甘薯花青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陈显让;甘薯膨大期和贮藏期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率、糖等指标的相关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姚海兰;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文静;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的聚类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周虹;特用甘薯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轩 贾世宏;甘薯加工增值增收[N];湖南科技报;2009年
2 建军 德强;甘薯品种简介[N];山东科技报;2004年
3 ;甘薯品种类型多 高效生产细选择[N];山东科技报;2005年
4 省农科院植保所 乔奇 张振臣;怎样选择甘薯品种[N];河南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高传立;共商甘薯产业发展大计[N];徐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高传立;徐州甘薯在沙漠地区种植成功[N];徐州日报;2010年
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贞;甘薯冷床双膜育苗 节能省工简便易行[N];河南科技报;2011年
8 河南省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 崔茁壮;观赏甘薯叶色艳丽应用广[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甜甜 通讯员 白继林;“甘薯之乡”走上腾飞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